農婦帶著失明婆婆改嫁
2012年8月30日
婆婆在世時,都是高長青給婆婆喂飯。(資料片)
泗水農婦帶著失明婆婆改嫁
15年前,丈夫去世后,為了照顧年邁失明的婆婆,泗水縣泗張鎮宋家溝村農婦高長青帶著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改嫁,一邊承受貧困生活的重擔,一邊悉心照料勝似親娘的婆婆。用無言的至孝和真愛,溫暖著一個原本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直至今年5月,87歲的婆婆安詳離世。
“婆婆不跟著,俺就不嫁”
1997年年初,高長青的丈夫因意外去世,她才31歲,家里留下了不滿三歲的兒子和72歲的婆婆要照顧。“那時日子過得很難,娃小婆婆年齡也大了。”
婆婆柏景蓮雖然眼睛看不見,心里卻亮堂得很,多次勸兒媳說:“找個好點的人家嫁了吧,我不能拖累你一輩子啊……”“說實話,一個人太累了,俺也想找個伴,可俺丟不下可憐的婆婆。”高長青說,當時她心里矛盾重重,丈夫死后,婆婆沒有別的親人了,如果自己不管,婆婆可咋活下去?高長青在婆婆的再三勸說下,決定嫁人。但她對前來說親的媒人撂下一句話:“要嫁就帶上婆婆,婆婆不跟著,俺不嫁!”
1998年經人介紹,高長青與張令常相識。張令常告訴記者,他第一次去高長青家時,屋子里還漏著雨。“要是把她(高長青)接走了,就沒人照顧她婆婆了?”張令常表示,結婚后一定要將老人接回家。“以前我家住在泉林鎮賀二村,離這里很遠,他第一次來我家接我,我就知道他心地好,才嫁給了他。”高長青回憶說。
背著婆婆來到新家
因為婆婆行動不便,高長青和丈夫硬是背著婆婆走了十多里路,來到張家。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婆婆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加上雙目失明,吃喝拉撒全靠別人照顧,高長青每天都是侍候好婆婆后,再趕十幾里路去上班。婆婆經常大小便失禁,屎尿弄到被褥上,高長青回來二話不說,趕緊給婆婆擦洗干凈身子,換洗被褥。
“她(高長青)對我很好,對婆婆也很好,對我的父母也很好,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和我們紅過臉,吵過嘴。”張令常說,在照顧婆婆的十多年里,為了給婆婆改善生活,高長青經常好幾年不買新衣服,擠出錢來都是買點魚肉,讓婆婆吃好。
高長青的兒子和丈夫張令常,對老人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到冬天,張令常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廚房生火,生火的目的不是為了做飯,而是準備好火,等老人起床時,讓她取暖。平時下班回來,高長青的兒子都會給奶奶買些點心什么的,和奶奶說說話。
最多時要照顧四位老人
提起高長青和張令常的孝心,宋家溝村盡人皆知。“從來沒聽見他們家傳出過爭吵聲,一家人很和睦,十多年如一日地對老人好,的確很難得。”隔壁的鄰居說。
高長青嫁給張令常后,除了自己的母親,加上81歲的公公和80歲的婆婆,以及自己背來的婆婆,高長青要侍奉四位老人,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加上還要照顧孩子,收拾家務,長期勞累讓高長青患上了風濕性心臟病。
宋家溝村診所里的大夫說,“只要老人一有點不舒服,她(高長青)都會來診所給老人看病。”鄰居們都打心眼里佩服這位有孝心的“好媳婦”。
“當不起,當不起。婆婆就是俺娘,當閨女的哪有不疼娘的道理?”2011年,高長青被評為山東省第三屆道德模范。高長青說,能一直陪在婆婆身邊,讓婆婆的晚年過得幸福,她自己也是幸福快樂的。“現在婆婆走了,這邊的公婆我還要繼續照顧,我一樣會讓他們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