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親將割肝移植給女兒
2012年9月10日 來源:天津網-城市快報
城市快報訊 (記者 韓愛青 實習生 苗玲 攝影記者 齊琦)湖北宜昌9個月大的寶寶鄧玉萱患有嚴重的先天性膽道閉鎖癥,只有進行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她的父親鄧軍毅然決定割肝救女。不久前,父女倆住進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經過檢查配型成功,即將在本月20日進行手術。
初生女嬰患先天膽道閉鎖
鄧玉萱是一個只有9個月大的寶寶,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附近的農村,本該牙牙學語的她,如今卻只能靠打抗生素維持生命。小玉萱在出生一個半月的時候查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癥。這是以肝內外膽管閉鎖和梗阻性黃疸為特點的小兒外科常見畸形,是一種膽管病變,最終可導致肝臟功能衰竭并嚴重危害患者生命。醫生開出的診斷書讓父親鄧軍一下子從初為人父的激動喜悅跌入到痛苦的谷底。盡管家里靠種橘子每年只有一萬多元的收入,但他卻從來沒有萌生一絲想要放棄孩子的念頭。
小玉萱最早在武漢的醫院接受過葛西氏手術,但術后狀況并不好,膽汁排泄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礙,孩子的肚子也越來越大,越來越硬。看到孩子的身體每況愈下,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肝移植,心急如焚的鄧軍和家里人四處奔波,上海、北京、南京,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大醫院,最終,他們選擇了在肝臟移植方面最具權威的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每天靠打抗生素維持體溫
昨日(9月9日)在第一中心醫院住院部,記者見到了小玉萱。雖然只有9個月大,但小玉萱卻長得甜美可人,而且一點兒都不認生,見到外人來會跟你眨眨眼微微一笑,似乎能讓人感覺到她對于生命深深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無限希望。小玉萱的媽媽說,她是個很乖的孩子,平時不發燒的時候幾乎不哭,自己玩,玩累了就睡會兒。此時,小玉萱正在打抗生素,因為膽道閉鎖引發的敗血癥,孩子隔三差五地發燒,每天都要進行三次抗生素注射才能保持體溫正常,因此,她細嫩的胳膊上每天都要扎很多針。每次扎針,小玉萱只是哭兩聲,但馬上就又笑瞇瞇“自娛自樂”去了。
病房里擺放著很多蔬菜、饅頭和咸菜,小玉萱的奶奶每天負責給一家人做飯。奶奶說:“外面吃飯太貴了,沒辦法每天就自己弄點兒吃的,為了孩子,能節省一點是一點吧。”為了照顧孩子,一家三口每天都要擠在病房的地上過夜,簡單的幾床被褥,伴著他們度過一個個夜晚。鄧軍說:“早就有醫院讓我們放棄治療,但是看著這么可愛的孩子,實在做不到扔下她不管。最近又聽到了很多手術成功的案例,更加堅定了要救孩子的決心。”
配型成功父親要割肝救女
鄧軍今年只有27歲,是一名“80后”,比起其他同齡人,他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他說,孩子突然生病讓他成熟了很多,同時也體會到了何為父女連心,何為父愛。聽醫生說孩子唯一的生路是進行肝移植時,他當即決定為女兒捐肝。可能是上天體恤他對女兒的一片愛心,兩人配型成功,倫理報告等也已經提交。本月20日,醫生將從鄧軍左肝葉切除三分之一移植給小玉萱。“能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長,這是一個父親最起碼的責任。”鄧軍說。
鄧軍將自己和女兒的故事發到微博上后,引起了各方愛心志愿者的關注。了解到鄧軍家境貧困,目前移植費用還差8萬元后,他們都想方設法幫助這對不容易的父女。一直關注貧困家庭大病救助的天津愛心救助團隊志愿者,為小玉萱申請了一些慈善機構的救助。同時,本市天馬行空車友會也在關注小玉萱,之前他們一直在幫助本報報道過的白血病女孩劉語喧。雖然劉語喧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引發感染離世,但他們這份愛心卻在延續。“一個是劉語喧,一個是鄧玉萱,除了姓不一樣,名字的諧音都是一樣的,這可能是緣分吧!”會長胡宗強說,目前他已從會員處募集到一些義賣品,準備通過義賣的形式為小玉萱募集手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