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白血病患兒病亡捐遺體
2012年10月11日
9日20時,楊細益坐在江西省兒童醫院住院部樓前的花壇邊,天已經漆黑,但進進出出的人還很多,有不少家長抱著孩子來來往往。看到別人手中的孩子,楊細益心情更加沉重,他不時地低下頭,趁人不注意擦拭著臉上的淚水。就在1分鐘前,一輛救護車接走了他兒子的遺體,那一刻是他這輩子最后一次見孩子。他指著身邊不遠處的花壇說:“接到確診報告的那一天,我就坐在那,兒子問我為什么哭,我哪里敢告訴他,只是說眼睛了進了沙子,兒子還給我吹了吹眼睛。”如今,他那已被白血病折磨了3年的8歲孩子,成為江西省第127位遺體成功捐獻者。本報記者全程見證了這個孩子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據了解,他的遺體將作為醫學教學科研之用,而他的名字和照片將被刻在捐獻者紀念園的紀念碑上。
目擊
小楊順口鼻血流不止
8日9時剛過,江西紅十字會醫用組織庫咨詢辦公室來了一位中年女子,她正是8歲孩子楊順的母親徐榮梅。“我能不能為我兒子申請遺體捐獻?他就快不行了。”她的話震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原來,楊順6歲時被查出患上白血病,而此時病情復發已治愈無望。
9日15時許,在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后,記者隨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江西省兒童醫院住院部血液科搶救室,楊順就躺在病房門口第一張病床上。孩子長得很可愛,白白胖胖,個子也很高,但很虛弱,臉上毫無血色。微微睜開眼睛,目光卻模糊呆滯。讓人吃驚的是,孩子口鼻布滿著血漬,甚至牙齒也徹底被染成了紅色,鼻孔上塞著的紗布同樣成了暗紅色。“孩子情況很糟糕,肺部不斷出血,止不住了,只能靠紗布堵住,口腔里也塞滿了紗布。”母親徐榮梅沮喪地說,她還拿出給兒子盛尿的瓶子,里面也都是鮮紅的液體。
講述
與病魔搏斗3年,還有一個半月就9歲了
楊順一家來自鷹潭市余江縣洪湖鄉,媽媽和爸爸清楚地記得2009年3月 11日,楊順摔了一跤,鼻血流個不停,晚上還高燒不退,送到縣人民醫院,醫生初步判斷是血液疾病,需要到大醫院去確診。懷揣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他們一家來到了南昌,拿到診斷結果時,全家人都崩潰了——白血病!
3年來,他們一家也不知道跑了多少醫院,看了多少醫生,全家的積蓄早已耗盡,債臺高筑,卻始終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救治。但白血病帶來的痛苦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小楊順,經常流血不止,渾身疼痛。尤其是最近3個月,孩子骨頭都痛,站立起來都很困難。但小楊順卻很堅強,他還經常安慰偷偷傷心流淚的父母,說自己一定能戰神病魔。
在病床頭擺放著一碗早上媽媽買來的稀飯,小楊順一口都沒有喝,口中不斷溢出鮮血,讓他無法吞咽。父母知道,孩子的時間真的不多了。“11月26日,就是楊順9歲的生日了,不知道能不能挺到那一天?”媽媽輕摟著兒子的頭,撫摸著他蒼白的臉蛋。
中秋節和爸爸媽媽第一次逛動物園
在小楊順的床頭,還擺放著一張拍攝于9月30日的照片,也就是今年中秋節的那一天。照片上的楊順和媽媽摟在一起,兩人都伸出V字形的手指,旁邊還有一只憨態可掬的海獅。“這是我們第一次陪楊順游玩,就在南昌新動物園,那天楊順已經不能走路了,一直都是我們抱著。雖然他很難受,但一點也沒有表現出來,開心地和我們有說有笑。”說到這,徐榮梅臉上浮現了一絲笑容。
媽媽還找出了一張不久前和楊順的另一張合影,是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碑下拍的,兒子已經快有媽媽一樣高了。
“讓珍貴的血小板救有希望的人”
今年3月份,楊順病情復發,醫生建議他們去上海更好的醫院看看。于是,他們全家在上海呆了兩天,醫生當時說,孩子最多只有3~4個月的時間了,就算要做骨髓移植,成功的幾率也非常低,而且費用要四五十萬。“其實我們的錢早用光了,要不是小天使基金和政府資助,可能還堅持不到現在。”媽媽性格非常倔強,她說到這里特意對記者說:“除了這些資助外,我沒有要過別人一分錢,請你千萬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不是想通過你們尋求他人的幫助。”
徐榮梅還告訴記者,從上海回到老家以后,為了省錢,一直吃給孩子中藥,但病情還是一步一步惡化。這次住院,醫生還給兒子吊了幾次血小板,起初幾天效果還不錯,孩子能恢復點精神,但后來能維持的時間越來越短。于是,幾天前他們決定放棄治療。“我們知道,血小板非常珍貴,給孩子用也只是拖時間,還不如把血小板留給真正有希望的孩子。”
書包從來不離開身邊,他渴望上學
時間臨近9日17時,躺在病床上的小楊順有些煩躁不安,嘴里偶爾說出幾句外人已經無法聽懂的話。“他想坐起來。”父母把孩子扶了起來,小楊順開始用手不停地抓撓著全身,額頭不斷地冒汗。“書包,書包。”楊順口中又艱難地擠出幾句話,媽媽立即把放在床頭的書包遞到孩子手上。“這書包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楊順,里面裝著他一年級的所有書本,他渴望回到學校上學。”
摸到書包后,小楊順想拉開書包的拉鏈,但他已經沒有力氣。媽媽輕聲地念起《木蘭從軍》的詞句,聽著聽著小楊順平靜了些許。
“兒子對我說想捐獻遺體”
徐榮梅說她曾有過和兒子一起投河自殺的念頭,但當她看到兒子的臉龐,又不忍心,內心的煎熬也折磨這位母親,30來歲的她看上去已顯蒼老。
幾個月前,兒子看到一則電視新聞,是關于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移植的。楊順突然對媽媽說:“如果我不在了,我也想捐獻遺體,還能救別人。”當徐榮梅找到紅十字會咨詢后得知,白血病患者的器官是不能用于移植的,只能用于醫學教學研究,她依然決定為兒子辦理捐獻手續。
動態
孩子走完了短暫的人生路
9日17時45分,記者結束前期采訪回到了報社,手機突然響起,是紅十字會的電話,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楊順走了,就在10分鐘前。”
記者再次趕到醫院,徐榮梅已經把孩子的遺物全部收拾好,也給孩子換上了一身只穿過一次的新衣服。媽媽打來一盆熱水,開始給兒子清洗面部,擦掉臉上的血跡,父親輕柔地撫平兒子緊鎖的眉頭。“17時35分,兒子走了,我們讓醫生不要搶救了,這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痛苦。”父親強忍著悲痛對記者說。
江西第127位遺體成功捐獻者
1個小時后,江西紅十字會醫用組織庫的救護車來了,爸爸媽媽親手將兒子遺體抱上了推車,送到救護車前。當車門關上,楊細益失聲痛哭,徐榮梅卻很冷靜,好像她已經為這一刻做好了足夠的思想準備。而當救護車駛離醫院的那一刻,徐榮梅的眼神突然變得很迷茫,嘴里不停地嘀咕著:“兒子,媽媽沒有帶好你。要是當初我沒有撿回那個廢棄的化學油桶,也許你就不會得病,不會走得這么急,媽媽對不起你……”
紅十字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楊順是江西省第127位遺體成功捐獻者,將用于醫學研究和教學。而孩子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楊順的病因并未查清,其遺體用于醫學研究將有助于確定真正的病因,幫助更多的人免受病痛。
據悉,小楊順的追思會已定于今日10時在位于南大醫學院瑤湖校區內的紅十字會醫用組織庫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