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女教師15年病床前盡孝
2012年10月12日
唐曉瑞,36歲,泰安聾啞學校的一名教師。15年前,她的母親和婆婆相繼患上腦梗,之后幾年兩位老人時常住院,唐曉瑞全家舉債為老人治病。近年,唐曉瑞一直照料一位半身不遂的遠親,并幫20名畢業的聾啞學生找到了工作,身邊的人稱她是個熱心腸。
照顧老人連飯都沒時間吃
10日上午11點多,記者在泰安聾啞學校見到唐曉瑞時,她一臉倦容。
聾啞學校工會主席張老師對記者說:“唐曉瑞在我們學校可是出了名的認真、孝順、熱心腸。這幾天,她母親住院呢,老人年紀大了,又得過腦梗,腿腳也不利落,唐曉瑞昨晚去陪護了一宿,今天又來上班了。”
“上午沒有我的課,就光備備課整理整理檔案,不影響工作。”說完,唐曉瑞去學校外面的小賣部買了方便面泡好,自己簡單吃了幾口就動身去療養院了。唐曉瑞要去療養院照顧的這位老人,實際上是位遠房親戚,80多歲了,高位截癱。“我每個星期都過去幾趟,幫著給老人洗澡、換被褥。今天暖和,我早晨打電話過去,讓人燒好水了。”唐曉瑞說。
“姥姥起床嘍。趁著今天中午暖和給你洗洗澡吧,等天冷了要著涼了。”一進門,唐曉瑞忽然一掃疲憊,變得特別有精神。老人臥床多年,不能說話,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唐曉瑞和護工像哄小孩一樣給老人洗了澡,又拿出厚厚的一摞小褥子,叮囑護工及時替換,經常給老人翻身等。“這些年我母親、婆婆都因為腦梗臥床過,我照顧她們習慣了。老人癱瘓在床,我來干點力所能及的。”唐曉瑞說。
悉心照料讓母親重新站起來
照顧完老人已經下午1點多了,唐曉瑞又去了泰安市中心醫院,她母親在老年病房住院,老人身體不是很硬朗,1997年患腦梗使老人左半邊身子行動不便。
“今天是住院第4天,前幾天她覺得暈,我們就趕緊送她來醫院了,這些年可沒少進醫院。”唐曉瑞說,那年她還沒結婚,有一天正和母親一起包水餃,母親突發腦梗。請了醫生去家里看病,開了一百多副中藥。“我那時候也不會熬中藥,我媽躺在床上指導著我用砂鍋熬藥。”說起十年前的事情,唐曉瑞忍不住眼圈紅紅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唐曉瑞因為照顧母親,瘦了十多斤,母親在她的悉心照顧下重新站了起來。
正是因為有這份經歷,1998年她剛認識丈夫曹先生的時候,遇上曹母突發腦梗,她很熟練地幫著救治和照料。
“我對象家是東平農村的,兄弟三個他排行老二,那時他是泰安市公安局的一名巡警,他哥在讀研究生,弟弟在老家種地,生病的婆婆身邊沒人照顧,我們做兒媳的就得擔起責任來。”唐曉瑞說,那時為給婆婆治病,曹家東奔西跑借了很多債,她剛參加工作,把攢的700元錢也拿出來給準婆婆治病。
唐曉瑞說,那時候工資不夠用,她臉皮薄不愿意跟同事借錢,就悄悄跑到學校門口的小賣部去借錢。她記得有一次婆婆治病出院后,家里就剩下十幾塊錢了,她和老公每天花1塊2毛錢買6個饅頭,她一天吃兩個,老公吃4個,買2毛錢一斤的菠菜,連著吃了一個多星期。
“小唐人好,孝順,有那么一兩年吧,她基本上月月來借錢,每次都說‘大姨,俺撐不下來了,先借我幾十塊錢行不?快發工資了,一發工資馬上還你。’”聾啞學校門口小超市的老板娘林鳳華說起當年的事,依然記憶猶新。
幫20名聾啞學生找到工作
后來公公婆婆相繼去世,丈夫的大哥研究生畢業去濟南工作了,唐曉瑞家的經濟條件也逐漸好轉。唐曉瑞又把精力用在了臥床不起的親戚、聾啞學校的孩子和退休老教師身上。
2004年,泰安市聾啞學校的20名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唐曉瑞聯系了雷諾服飾的制衣公司,安排20名聾啞畢業生進廠工作。
“一開始社會上不了解聾啞畢業生,覺得交流不便,管理和培訓都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工廠都不愿意收聾啞畢業生。可我們這幾個學生工作都很認真,受到廠里不少人的好評。”唐曉瑞說,她去年還在工廠附近遇到一個叫韓乃勇的學生,跟她打手勢說工資漲到3000元了,廠里還給他們發了電動車,可高興了。
去年9月,學校來了一個農村聾啞學生,因為年紀小不能獨立生活,他家里就讓60多歲的奶奶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天天陪護他。孩子上學的時候,奶奶就孤零零地坐在大門口等著。唐曉瑞了解到老人家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后,就托熟人給老人找了家裁縫店,孩子上課的時候,老人可以去縫縫補補,既能有一點經濟收入,又解決了老人寂寞的問題。老人逢人就夸唐老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