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母親為瘸兒治病報亭安家
2012年10月24日 來源:東方網
在山西省太原市街頭,66歲的母親劉月娥與40歲的兒子郭紅衛在一間報刊亭內安了家,母子背井離鄉多年,是為給郭衛紅治療骨髓炎。劉月娥說,“孩子現在頭腦不靈光,腿腳也不方便,斷了藥無治療就會癱。所以只要這里能住,我會一直陪他。”
23日清晨6點半,天空微亮,太原市街頭大小店鋪都緊閉大門。唯有劉月娥的報刊亭里面發出聲音,為了生計,郭紅衛找了一份環衛工作,早上七點要去上班。
報刊亭并不大,四平方米左右,三箱飲料,一臺縫紉機,些許雜志就占用了三分之一的地方,一張兩人坐凳子則填滿其余的空間。舊報紙墊到與凳子齊平,蓋上床單就成了一張“床”,而這不足一米寬的“床”,劉月娥已經睡了四年。
劉月娥說,“如果不用報紙將凳子加長,睡覺時連放腳的地方都沒有,床太窄了,晚上睡覺我都不敢翻身,早起后再把報紙拿出去賣。”
報刊亭身后狹小的空間內,劉月娥用簡易板為兒子郭紅衛搭了一間臥室,一張木板搭成的床就已占滿,沒有照明,郭紅衛只能摸索著穿衣服。報刊亭另一側,“露天”廚房內整齊的擺放著簡單的廚具。到了晚上,劉月娥就將用品收拾好,在用紙板圍起,擋風也防盜。
現下已入深秋,報刊亭單薄的玻璃外墻難敵寒冷。劉月娥說,“這個時間會比較難熬,等送了暖氣會好些。”
起床后的郭紅衛看到家里來了生人很是詫異,面對記者的提問也是笑而不答,只是盯著母親看。對此,劉月娥解釋,“他現在有點癡呆的癥狀,害怕見生人。”
雖然話語不多,但郭紅衛極為勤快,洗漱完畢后,郭紅衛拿著拖把將報刊亭周圍散落是垃圾清掃干凈,將水桶、飲料,遮陽傘墩子等重物安置好。劉月娥說,“這點讓我很是欣慰,知道干活,就是還知道心疼我。”
母子二人來自山西襄垣縣山區,2000年郭紅衛在鄰居蓋房幫忙時摔傷,當地醫院條件有限,無法治療。當轉院至太原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劉月娥說,“起初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現在能走路已經是很好了。不過還是烙下了病根,走路一瘸一拐的。”
在2008年,迫于經濟壓力,郭紅衛不得不出院,單靠藥物治療。為了省錢,劉月娥找到了距離醫院不遠的報刊亭,“省了房租,還能增加收入,兩全其美。再加上孩子環衛的工作我們就能自食其力,很是滿足。”
目前,郭紅衛每天上午清掃大街月收入600元左右,而報刊亭生意不景氣,將夠和租金持平。年邁的劉月娥看著兒子還是有些許發愁,“我畢竟不能陪他一輩子,只希望以后有好心人能幫他一把,能維持正常生活,不脫離治療,否則他會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