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贈棉衣給陌生看門老人
2012年11月9日 來源:鄭州晚報
11月6日晚7點左右,北京網友@jorja_zhang發了一條短短的微博:“老媽送了件不用的棉衣給商場門口不認識的看門老頭,老頭回家之前專門找到老媽,送了這張紙條。看完很驚訝很感動,不要看不起身邊那些不起眼的人,尊重和關愛他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隨微博一起發布的,還有那位“看門老頭”寫的紙條,上面有首詩,字是用圓珠筆寫的,字體清秀流暢,內容打動許多人:
“冬舍棉,夏施單,良善之心日月鑒。秋冬交際收夾祆,強似三春綾羅穿。一場雨雪突然降,全賴此衣擋風寒。素不相識不圖報,僅以拙句聊奉還——在露天看店的河南老頭恭呈送衣人,聊表謝意。”
兩天來,這條微博迅速走紅,仿佛寒冬里的暖流,溫暖了眾多網友的心。網友紛紛轉發、評論,除了向有愛心的北京女士以及知道感恩的老者表示敬佩之情,更多的是由這件小事引發的心靈觸動、感悟。截至昨晚9點22分,這條微博已經轉發了23195次,評論3296條。很多評論,很有看頭。記者 張翼飛/文 圖片來自微博
感動
@Annie何索佳:施與受,都是多美好的事啊~
@想干涸的咖啡:看著老人的字眼眶濕了,做些好事不是要多大的愛,而是力所能及舉手之勞。
@孫太陽思倫:久久不能平靜,但不知道怎么說出來~~~ 全在心里面~~~
@幸福快樂平安2012:感人哪!!!知恩想報,無奈無力回報,寫此條表心意,如此理智,看了自己心里在流淚,老人家祝您冬天過得暖和些,愿您健康,長壽。
@翠竹之韻:無論是送衣的人,還是接受衣服的人,都是好有愛的人。一個不圖回報,一個心懷感恩。真是寒冷冬天的一股暖流。
@Medea程小豆:感恩每個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
欽佩
@悠悠仔810:老輩兒的字寫得真好!
@幸運的羅老師:字能寫成這樣的人不簡單,君不見,多少大學生的字是神馬樣子!
@東方出版中心:好字好文,高手在民間,好人一生平安!
@僧伽密多:我的媽呀,尋章摘句十幾年,不及寥寥數十言。老神仙啊這是!
@訊飛章繼東:這個必須轉!作為一個以前經常寫打油詩的人,我感覺就是那么親,在真情流露面前,一切的格律平仄都失去了意義!
自豪
@老旗天下:立冬時節,讀此小簡。素昧生平,冬棉夏單。人在河南,詩意中原。美麗人生,點滴可見……
@老瘋子林風:京都風寒,一紙心暖!人皆慈悲,天下則安!中原的文化底子太深了吧,一介看門大爺手書,足讓一眾詩人學習吶。
@千樹花園:溫情總有的。我猜老頭乃洛陽、開封、信陽、南陽人。
@商丘職院萌芽話劇社: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分享
@樹叢叢:小時候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但凡有人上門討飯,我媽必給錢給物(那時騙子還未流行)。有天來了個帶著孩子討飯的女人,我媽把我小了的衣服、一些錢都給了那女人。過了幾天,那女人又上門,送我們一把她自己編的掃帚。
@十字卉:這詩寫得不是一般的好啊,高人都在民間!!今天早上送一本雜志給地鐵里收舊報紙的老爺爺,老人跟我道謝,說實話,我心里特別過意不去。
@屋頂上的貓的圍脖:記得N年前在光明樓郵局的報亭買雜志,看到賣報的小伙子和一個老人在一起學習英語,特別感動……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身邊的草根一族……
@土中的豆芽:小時候,我家附近有一個補鍋攤(主要是補鋁鍋),補鍋的老人有一個讓我們小孩嘆服的本領:你如果跟他說方言(如上海話、廣東話之類),他以同種方言作答;如果你跟他說英語、日語,他可以用英語、日語與你聊天!后來聽人說,他在被打倒之前可能是個老師。
調侃
@我被你需要:隱士啊,背后一定有段故事!元芳,你怎么看?
@宥慈小姐有刺:有才!突然浮現老頭是拄著拐杖的神仙爺爺下凡來體察民情的……然后阿姨善待了他,他必將在今后為阿姨護路——善待身邊每個人,有可能他就是神仙爺爺。
@開心琪琪的馬甲:大爺的字讓我等很多青年人深感慚愧啊!我再也不阻止我家太后拿衣服送人了!
網友@jorja_zhang
“河南老頭”已經回了河南
網友@jorja_zhang是個很低調的人,晚報記者多次聯絡,她終于在私信里與記者作了交流。她自己也沒想到,一條微博能有如此大的反響。
至于大家關心的“河南老頭”,她答復道:“我問過了,老頭身體不好已經回河南老家了,今天早晨走的,臨走前還碰到我媽媽道了別,我媽媽要他留個名字,他不肯留。謝謝關注,我們做了件小事,不想張揚。”
這位有才、重義的“河南老頭”是哪里人?有人猜,老人是洛陽、開封、信陽、南陽人,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讓我們試試吧,晚報熱線96678,等著提供線索的你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