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患癌癥仍堅持行善
——記臨安市錦南街道市塢村村民王葉蓮
來源:公益中國網
雷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句話所說的,也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美好的心靈。但在我們身邊,卻有這樣一個“活雷鋒”。她助人為樂,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她身患癌癥,仍然心系他人。她的名字叫王葉蓮。
王葉蓮是錦南街道市塢村的村民,年輕時候當過裁縫。在她45歲的時候,發現村里的幾戶生活困難戶一到冬天就挨冷受凍,于心不忍的她就憑借自己的巧手趕制帽子、手套等御寒用品,為生活困難戶送去溫暖。
周建夫、周建浩哥倆是和王葉蓮同村的村民,因為疾病,家里比較困難。去年冬天,王葉蓮不僅給他們送去了棉被、毛毯,還捎上大米、食用油,讓這哥倆過上了安生年。此外,王葉蓮還時常到周建夫、周建浩家看望他們。
“她人真的很好的,親生姐妹都沒有這么好的。”這是周家哥倆的母親對王葉蓮的評價。
村里最讓王葉蓮掛心的還有啞巴毛根全,他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所以常年都寄居在親戚家里。為了讓這個不會用語言表達意愿,精神也不健全的毛根全安然度過寒冬,王葉蓮每年都會特別花心思。她還專門為毛根全做了一床云絲棉被,并送了一條毯子,讓他也能過一個暖和的冬天。
王葉蓮為了趕在寒冬來臨前把手套和帽子送到老人和小孩的手上,她就一個人到臨安以外的批發市場去購買材料,然后帶回家進行加工,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起床接著干。
因為王葉蓮年輕時腰部受過傷,造成腰椎盤突出,所以長時間坐著干活就吃不消,為了緩解疼痛,她就綁上腰帶堅持著。
這樣的情景,王葉蓮的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紛紛勸她不要這么挺著,吃不消就別做了,可是她始終堅持著,不肯停止。
當初,她的家人對此也是不太理解的,但后來都慢慢地被她的精神所感染了,而且和她一起參與到送溫暖活動中。
10多年前,王葉蓮的大女兒在於潛馬山的一家鄉鎮企業上班,王葉蓮就向她女兒打聽情況,了解當地有沒有生活困難需要幫助的老人。當了解到相關信息后,她們母女倆就一起翻山越嶺,花了幾個小時才把棉被、毛毯等保暖物品送到老人的家里。行動不便的老人看到非親非故的王葉蓮大老遠上門看望他,眼眶里噙滿了淚水,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看到我兒子手上帶著一副漂亮的小手套回家,我就問他手套是哪里來的,他說是學校里發的,每個同學都有,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王葉蓮贈送的,因為她在冬天看到孩子們上學很早,天氣很冷,覺得蠻可憐的,就想到了送手套讓孩子們戴著暖和些。”市塢村婦女主任凌碧玉如是說。
有一次王葉蓮在她杭州的妹妹家住宿,晚上看到電視里播放了3個殘疾小孩的故事,他們的父母都是來杭州打工的外地人,王葉蓮第二天清晨就跑到電視臺去了解孩子的有關信息,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四處打聽才找到他們的住處,并送上了衣物等生活用品。
王葉蓮就是這樣的人,每當她看到人家可憐,就想去幫助一下。因為她覺得今年東西送掉就再想明年該送什么,吃的東西,水果之類的,吃掉了就沒有了。而這些過冬用的保暖用品卻可以用很長時間,她是從實用去考慮的。
“愛心就像一盞燈,既照亮著自己,也照亮著別人。”
看到家庭條件并不寬余的王葉蓮這么堅持地在幫助生活有困難的人,王葉蓮的朋友,在杭州做生意的許阿姨也被感動了。
最近幾年來,每年的春節前,錦南街道的低保戶、困難戶都會收到一位不留名的好心人送來的新棉被。
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就是許阿姨,她每年在春節前委托王葉蓮到各鄉鎮街道送棉被、毛毯等物資給困難戶和孤寡老人。
王葉蓮根據她朋友許阿姨的要求,每年都到於潛、昌化的偏遠鄉鎮困難戶家送棉被,大多是王葉蓮直接到村里了解困難家庭,并直接一戶一戶把棉被送到困難家的,幾年來,僅棉被、毯子她們就送出去了1000多條,金額已達數萬元。
2011年11月,市塢村老支書——王葉蓮的丈夫伍海潮被查出得了胰腺癌,家庭經濟情況驟然緊張,但王葉蓮的愛心事業仍然持續進行。
可是命運有時就是這樣的殘酷和無情,厄運接踵而至。2012年8月,王葉蓮本人也被查出得了淋巴癌晚期,而且已經擴散到骨髓,現在已經做了三次化療,化療的副作用很大,王葉蓮經常感到頭暈目眩,身體也是非常虛弱。可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想到的依舊是怎樣做好事幫助人。
今年9月份,她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到杭州福利中心為那里的孤寡老人送去慰問品。她說:“我能力有限,但只要條件允許就一定會繼續做下去,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自己的愛心事業怎樣繼續下去。”
這么多年,感動中國的人有很多很多,有社會精英、有領導干部、有普通百姓……而王葉蓮只是一位最最平凡的農村婦女,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
她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更沒有豪言壯語,但她有一顆火熱的心,二十年堅持不懈的為他人送去溫暖,在自己家庭經濟每況日下,自己身體受到疾病摧殘的時候仍能心系他人,她默默無聞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溫暖著鄉鄰,溫暖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