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男子賣鵝救重病妻
2013年02月17日 來源:新華網
中國網事:“全城買鵝”籌藥費 點滴善心暖寒冬
從“全城買瓜”到吃“幸福餃子”、再到“全城吃面”,人們一次次為真善美動容,普通人之間迸發出的善意打動著每個人的心。就在蛇年春節前后,地處西北邊陲的烏魯木齊,又上演了一場“全城買鵝”籌藥費的感人故事。
一只鵝傳遞一份情 “賣鵝救妻”感動一座城
“沒有固定的銷售點,也沒有自己的店鋪,但只要一個電話,無論一只,還是幾十只,無論遠近,為身患白血病的妻子籌集藥費的劉發必親自免費送貨上門。”在“新疆愛心血聯盟”的QQ群上,有網友這樣描述著劉發一天的工作。
2月9日,蛇年除夕,記者初次見到劉發的時候,正好趕上他給定購者送鵝。車是網友無償提供的,8座的商務車里塞滿了熏鵝、風干鵝、土鵝等,“每只熏鵝、風干鵝可以賺5元,土鵝能賺10元。”劉發有些靦腆地說。
記者幫劉發算了一筆賬,如果他能把所有1600多只鵝賣光,最多也就能賺8500多元,相比身患白血病的妻子的治療費,可謂杯水車薪。
也許正是這種巨大資金上的懸殊,和劉發嚴寒中的堅持,“賣鵝救妻”的故事再次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并迅速得到網友的大力支持。
2月9日中午時分,一位名叫艾斯卡爾·買買提明的志愿者開著私家車一路尋來,“本來早上就要過來的,偏巧母親高血壓送醫院,剛剛安頓好母親后才趕過來。”艾斯卡爾說,他是從朋友那里得知“發哥”賣鵝救妻的事。沒有多耽誤,他拿了十幾只鵝之后,付款離去。
劉發告訴記者,這一天他已經接了無數訂鵝的電話,“每一份我都會送上門的。”正說著,電話鈴又響起。劉發一邊向記者投過歉意的眼神,一邊趕緊將手機夾在脖子上,騰出兩手記錄著對方的地址和電話號碼。
一條生命一首歌 眾網友托舉希望之舟
2011年11月,劉發的妻子王芳被確診為白血病。3個月后,她進行了骨髓移植,并需要每月做一次骨穿,兩次定期檢查,還需大量的保肝、保腎藥物,每月花費至少在5000元以上。
巨額醫藥費讓這個普通的三口之家背負起沉重的負擔。而從事旅游包車的劉發每到冬季就幾乎沒有任何生意,只能四處打零工。小兒子的老師在得知的劉發家的窘境之后,主動幫他們聯系了新疆北部塔城一家做鵝肉加工的企業,讓劉發做起了賣鵝肉的生意。
春節前夕,妻子王芳見還有許多鵝沒有賣出去,而從未涉足此行業的劉發也是處處碰壁,心急之下,和母親一起拉著鵝到烏魯木齊鐵路局附近的大農貿市場去賣。由于沒有經營手續,又和市場管理人員發生爭執,結果在推搡中王芳又被誤傷。
當天晚上,劉發徹夜未眠,不斷地回顧著妻子從生病、接受骨髓移植,再到她賣鵝被人打的過程,讓他心如刀絞。他坐在電腦旁寫下了一條微博述說了自己的感受,署名為“一個白血病患者的愛人,于2013年2月3日凌晨5點38分”。
讓劉發意外的是,就是這篇小小的微博竟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二天,眾多網友紛紛頂帖,網友“王振鵬”在微博上發出請求貼,“請大家幫幫他們吧,現在他們家還有好多鵝沒有賣出去,能否幫幫他們。”
而網友的幫助也已經不僅僅是在虛擬世界中傳播消息,一些網友還免費提供車輛、甚至還有人主動幫助他賣鵝、收錢、送貨等,他們當中有干部、有普通市民,有漢族、也有少數民族。
在眾多網友的力挺下,劉發賣鵝的數量從之前每天最多20只增加到春節前期的每天200只,他終于露出久違的笑意。
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情誼 草根演繹人間大美
就在邊城烏魯木齊上演“全城買鵝”的溫暖故事之前,人們還清晰地記得鄭州“全城吃面”感動,一個素不相識的善良女人的小面館突然間爆滿,每一個食客、每一份面都包含著真實的力量,一種中國力量,一種正能量。
“全城買鵝”是這場感動的延續。劉發回憶說,很多網友買完鵝之后,還沒等找錢就直接離去。“但每次我一定會追上去還給他們。”
“只有一次,我怎么說也不行,那位大姐說‘你要再還的話,我就不要你的鵝了,就當我給弟媳婦的紅包’。”劉發眼睛紅了,“我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償還這些好人的人情。”
記者了解到,其實劉發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他很早就參與了由當地媒體發起的“救命血聯盟”。去年他又自發創辦了“新疆愛心血聯盟”,主要是為白血病患者求助血小板。
如今,一個個素未謀面網友的留言、一個個陌生的電話,都在鼓勵劉發一家堅強地走下去,“這種力量讓我永生難忘,期待和網友們在愛心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幫助到更多的人。”劉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