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千里接力幫老人尋找女兒
2013年02月20日 來源:廣州日報
在打拐志愿者的幫助下 83歲老人有望元宵節與女兒團圓
16年前,24歲的劉江珍在鎮上趕集時被拐至河北邢臺農村,從此與四川老家失去聯系。如今她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年前,同村村民幫她發了一條尋親帖,正是這條帖子,激起全國各地志愿者的千里接力。在廣州打拐志愿者“仔仔”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劉江珍和失散16年的父親劉海云有望在今年元宵節團圓。
邁出尋親第一步
劉江珍今年40歲,一開口就是濃郁四川口音。這口音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她16年前的一場悲慘遭遇。一位熟人以介紹工作為名,把她從四川老家騙到河北邢臺。由于不識字,出來時也沒帶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再加上言語不通,從此,她與千里之外的家失去了聯系。
現在的劉江珍已是3個孩子的母親,全家靠丈夫一人打工維持6個人的生活,但公公、婆婆和丈夫對她都很好,她也適應了這里的生活。16年間,她從沒有想過去找自己的家。不過,她時常會想起遠在四川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劉江珍說自己不識字,記不清家鄉地址,只記得村子屬于一個名叫渠壩的鎮管轄。
春節前,同村一位村民幫她在網上發了一條尋親帖。“本人劉江珍尋親,因被拐賣。老家家住:四川省瀘州市渠壩鎮某個小村,父親名叫:劉海云,望好心人幫忙。”2月5日晚上20時30分,帖子發出,她邁出了過去16年從不敢想的一步。
志愿者千里接力
在2月5日20時30分左右,打拐志愿者“雪”在微博上看到這條簡短的尋親消息,并于2月6日凌晨1時許,轉給了廣州打拐志愿者“仔仔”。“仔仔”早上聯系劉江珍后,因其四川口音非常重,聽不懂,于是交給四川志愿者“愛吻花香”去聯系,最后確定她的家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渠壩鎮,父親名叫劉海云。
渠壩鎮雖然人口不多,但要找到16年前失蹤人口的信息并非易事。志愿者一個村社一個村社地詢問。最終,志愿者“韓漢”發現,渠壩鎮清涼村12社村民劉海云小女兒的信息與劉江珍非常吻合。
同時,2月7日早上,“愛吻花香”查到了瀘州納溪區渠壩鎮,找到了鎮政府李干部的電話,確定劉江珍就是劉海云的女兒。
可是劉海云老兩口生活困難,靠低保度日,沒有電話,志愿者們通過當地有手機的人,找到這位抗美援朝老兵,2月8日,父女兩人得以通話。此時,距離劉江珍發帖僅僅40個小時。
過完年,2月15日,“仔仔”核對信息后趕赴四川,來到劉海云的家。“老人家,你看這是不是你女兒劉江珍?”“仔仔”把手機里的一張劉江珍的照片給老人看。老人把眼睛湊近手機屏幕,嘴巴里急忙蹦出一句話:“這可不就是我閨女江珍,還是那個樣子,我認得出!”
“仔仔”說,“雖然照片像素不太高,可老人還是一眼認出來了,激動得老淚縱橫,差點兒癱軟在地上”。巧合的是,這一天正好是劉海云83歲的生日。
離開四川瀘州后,“仔仔”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河北邢臺劉江珍家。2月18日上午,“仔仔”見到劉江珍后,從手機中翻出一張老人照片,拿給她看。“這個人你認識嗎?”
“爸爸!”劉江珍只看了一眼,便認出這就是自己失散16年的父親,“只是比過去瘦了不少”,劉江珍淚流滿面。
“團圓只是時間問題”
“仔仔”表示,目前劉海云與劉江珍團圓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因劉江珍被拐時還沒有身份證號碼,目前她無法購買火車票。而83歲高齡的父親劉海云經不起路途折騰,也很難遠赴河北見女兒。
2月18日上午,“仔仔”微博發帖尋求幫助。河北省公安廳有關人士迅速回應,稱沙河市公安局民警已從全國人口信息庫中調出劉江珍的戶籍資料。
沙河市公安局準備開具一份證明信,以方便劉江珍回家。昨日(02月19日)下午,“仔仔”告訴記者,目前河北警方已確認了劉江珍的身份信息。20日一早就可以去買票,并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支持全部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