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英雄6年獻血4萬毫升
2013年02月25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尋找新時期的雷鋒
英雄之母患病 鄭州愛心滿城
他是一名獻血英雄,6年來,義務獻血4萬多毫升;當他母親患癌癥住進醫院時,好心的各界民眾自發前去看望、陪護,把愛傳遞給英雄的母親。
2月24日上午,元宵節。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號樓16層29號病房,房間里擠滿了人,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房間的窗戶上掛著兩個碩大的“福”字,幾束鮮花擺在病床的兩端。
“阿姨,祝您早日康復!”
“朱老師,這是專門給您做的元宵,您嘗嘗!”
看著眼前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聽著那一句句祝福的話,躺在病床上的朱玉玲被幸福包圍著:“謝謝,謝謝你們!今年是我過的最熱鬧的一個元宵節!”
今年55歲的朱玉玲,是鄭州鐵路局材料總廠的退休職工。正月初四,感到身體不適的她到醫院檢查,被診斷患上膽管細胞癌。因為所檢查的醫院沒有條件做手術,她被緊急轉往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朱玉玲有著另外一個身份:獻血英雄的母親。她的兒子劉偉棟,是鄭州機務段一名火車司機,從2006年至今,劉偉棟共獻血42100毫升,相當于自身的血液換過7次還多,被譽為“獻血英雄”。2010年,他被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及總后勤部衛生部聯合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應該說,劉偉棟走上義務獻血的道路,與母親的影響分不開。
“玉玲是有名的熱心腸,不管是同事、朋友還是鄰居,誰家有事,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她的鄰居趙愛枝欽佩地說,“2008年退休后,她就儼然成了我們小區的‘志愿者’。”
趙愛枝向記者說,去年5月,鄰居家生小孩,年輕夫婦沒有經驗向她求助。朱玉玲就像自己添孫子一樣,在醫院忙活了整整一個星期,直到產婦和孩子一切穩定了她才回家休息。
劉偉棟也清楚地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母親單位組織義務獻血,母親第一個挽起袖子獻了血。
他上初中時,偶然見到一副無償獻血宣傳撲克,可是當他按撲克牌上的地址找到獻血的地方時,他卻因為年齡小被拒絕了。
2006年,劉偉棟到鄭州機務段工作的第二年,終于注冊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紅十字志愿者”。當年9月5日,他的熱血第一次被抽出體外,用于治病救人。
從那時起,劉偉棟基本上卡著獻血間隔時間的“下限”,每隔28天就去獻一次成分血,半年獻全血。劉偉棟獻血基本都是選跑車回來歇大班的頭一天,退勤后家也不回,直接到血液中心采血。省血液中心的地址,對他來說,和家的地址一樣熟悉。
朱玉玲得知兒子獻血后,大力支持,一有機會就給劉偉棟做好吃的滋補身體。
2008年,劉偉棟又申請加入中華骨髓庫河南分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劉偉棟的獻血善舉被媒體報道后,受到社會民眾廣泛贊譽。2012年,鄭州鐵路局13萬干部職工投票評選他為“感動鄭鐵”十大道德模范人物。
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在朱玉玲住院后,劉偉棟的一名同事在微博上發了條消息:“獻血英雄偉棟的母親住院了,有空大家去醫院幫忙照顧照顧吧!”這條微博被鄭州鐵路局官方微博轉發后,得到鄭州市民的積極響應。
一場沒有血緣的愛心傳遞開始上演。
鄭州鐵路局團委組織10名青年志愿者,兩人一個班,像上班一樣輪流到醫院陪護英雄媽媽。
“我們的年休假還沒用上,可以幫忙照看幾天。”與劉偉棟同時榮獲“感動鄭鐵”十大道德模范人物的康玉蝶、郝玉琴、李小波、李延明得知朱玉玲住院的消息后,跟領導請了假,相約趕到醫院。
在同一個醫院住院的一名剛輸過血的病人聞訊趕來:“輸給我的血可能不是你兒子的,但是我還得過來表達我的感謝!”
一名獻血志愿者也趕到醫院,對劉偉棟說:“在咱們獻血圈子里,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你的事我們‘血友’非常關心,有什么事盡管吩咐!”
河南省血液中心的領導也專程趕來,送上慰問品。
一位不知名的市民來到病房,硬是塞給劉偉棟500元。
負責陪護照顧的青年志愿者樊志強說,幾天來,他成了引導員,來探望的人一天好幾撥。有朱玉玲原先的工友,有她的鄰居,更多的是素不相識的社會熱心人士。他們送來營養品,送來錢,也送來真心的祝福。
24日上午,被愛心包圍的朱玉玲摸著劉偉棟的頭,高興地說:“兒子,你的善舉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這是老媽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