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愛心出發
——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下鄉支教紀實
為響應學院領導號召,深入貫徹落實“優化教育資源,開展幫扶活動”的實踐主題,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特組建了一支小隊赴濮陽市清豐縣南關村小學愛心支教。
7月1號,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晚上六點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隊員們把行李拖到住的地方,望著破舊的宿舍,大家心里不禁有些犯堵,因為這里就是即將生活的地方:遠離了家的溫暖,沒有電風扇,床只是木頭做的,用水、上廁所都很麻煩。雖然條件艱苦,但是當地人的熱情彌補了一切。
五天的支教生活從第一天晚上到南關村的那頓飯開始,隊員們就和那里的村民打上了交道。他們的淳樸,熱情使大家很快融入他們的集體中,雖然語言有時存在一定的障礙,但大家的心是彼此相通的,那就是讓他們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更廣的了解。雖然時間有限,但是大家會盡自己那一份微薄的力去給他們傳達知識。
一路的疲勞經過一晚上的休整早就煙消云散了。第二天早上開了動員大會,學生們都很踴躍地報名,接著隊員們就到自己負責的班級開班會,選班委,打掃班級衛生,各個任課老師做自我介紹等。下午,支教生活便正式開始。走進教室給隊員們印象深刻的是那群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睛,還有村里孩子那份質樸與純真。看著這樣一群孩子,我們怎能不盡我們那份力。在教學過程中大家試圖打開學生的視野,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語文、數學、英語、音樂、健美操、手工制作、繪畫等,讓他們通過學習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在支教期間,除了每天有課的老師去上課外,沒課的老師也要去旁聽并做好聽課記錄。每個班的班主任還要每天都到班點名,這樣學生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及時向老師反應,老師也可以深入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對授課老師的意見及建議等。每天上完課,大家就集中在一起開個簡短的會議,談談今天上課的感想,自己覺得有那些不足需要改進,去聽課的老師也發表自己的見解,覺得授課老師哪里做的比較好,哪個地方做的不好,有什么值得大家借鑒的,都可以提出來。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斷地進步,做到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對第二天上課的同學也有幫助。
7月5號,本次實踐活動圓滿結束,隊員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南關村小學。開展支教這幾天來,是隊員們最難忘的時光,它在每位隊員的心中都深深地埋下愛的種子。實踐結束了,可是大家的奮斗精神與合作精神會一直持續下去。同時,幾天的實踐活動也讓隊員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隊員們的動手能力和理論應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隊員的社會適應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撰稿人:亓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