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賣房 為母治病
來源:重慶晨報 發布時間:2013-11-11
9日,董先生為昏迷不醒的老母親吟詩。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攝
《跨國救母》后續>
母親到異國探親,突發腦溢血昏迷,一對兒子沒有放棄,而是想盡一切辦法跨國救母(本報一直連續報道)。當面對病床上完全無自理能力的母親和高昂的治療費用時,兄弟倆又毅然賣掉母親留給他倆的一套房屋,決定反哺到底。
兒子拉手吟詩,母親笑了
11月9日是董母張韻梅回國治療的第二天,上午9點,張韻梅被推進檢查室做CT檢查。在檢查室外等待的董重,有點心神不寧,對于他而言,等待檢查結果是一種煎熬,“我還是有點擔心跨國轉運途中,是否會影響到媽媽的病情。”
當檢查結果出來后,董重明顯松了一口氣,CT顯示,母親大腦沒有再次出血的現象,情況穩定。再次推入重癥監護室途中,董重匆匆看了母親幾眼,然后回家等待。下午5點到6點,才是探視時間。
好不容易捱到探視時間。重癥監護室的病床旁,董重拉著母親的手,喃喃自語:“??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原來,他在小聲吟誦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這首詩是母親最愛的,原本面無表情的張韻梅突然笑了起來。
接母親回國,還好賭贏了
母親這一笑,卻讓董慶很心酸。 7月份,母親離開重慶時,還瀟灑地跟他揮手告別,但這次回來,卻躺在了擔架上,不再跟他揮手,只是呆呆地看著他,偶爾會對他笑一笑,但這個笑,醫生卻稱,并不代表患者有意識。
無論怎樣,母親的笑,是對兄弟倆一個多月來的跨國救母最大的鼓勵。從得知母親出事后,即使醫生告訴他們,母親處于植物人狀態,也無法斷定是否能康復,兄弟倆也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把母親接回重慶,回到他們身邊。
但跨國救母遠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兩人聯系了多家國內外的航空公司,但最后都因吸氧問題被婉言拒絕。無奈這下,又通過網絡找到了一家靠譜的國際救援組織,最后卻又因為航線等原因,費用過高,即使到處舉債,仍無法承受。
難道就這樣放棄?讓生病的母親獨自在異國與病魔斗爭?董重說,即使德國的親戚把母親照顧得很好,但常年在迪拜做銷售員的他,深知獨自在外的感受。特別是當一個人病重的時候,身邊最需要的就是親人。
兩人確實放不下母親,只好一邊籌錢,一邊尋求媒體幫助,希望可以找到跨國救母的其他途徑。通過《重慶晨報》的連續報道,跨國救母的事情受到關注。一家叫CSOS的國際救援組織被董重的孝心打動,愿意減免部分費用,來幫助董重實現跨國救母的心愿。
兄弟倆手中的救母錢,都是多年的積蓄和找親朋好友借來的,要是這個公司不靠譜怎么辦?董慶回憶,糾結的那兩天是最痛苦的,因為如果被騙,不僅母親回來不了,連母親以后的治療費用也沒有了。
然而,當兩兄弟看到照片里日漸消瘦的母親時,決定最后一搏……早點付款簽合同,至少母親還有機會早點回家。昨天,病床旁,董重輕輕用手順了順母親的白發,欣慰地說:“還好這次賭贏了。”
為母治病,兄弟倆決定賣房
下午5點45分,因探視時間只有15分鐘。給母親念完詩、說完話后,董重抓緊時間,開始給母親擦拭身體。
在幫母親擦拭身體時,董重一度想到了1995年。那一年,他30歲,因發高燒昏迷住進了西南醫院。從事化學分析的母親,每時每刻都陪在他身邊,按時為他記錄每一顆藥服用后的反應。
藥物反應記錄讓醫生能準確判斷藥物效果,及時調整藥物,奇跡出現了,董重昏迷一周后蘇醒了。當時醫生護士們都感嘆,從來沒有看過這么詳細的藥物反應記錄,也是這個記錄加速了康復。
母親給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這次,在母親遭遇人生突變時,董重決定反哺到底,但重慶市324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張明燦表示,康復治療中可能出現褥瘡、肺部感染等問題,而且一旦昏迷時間過長,治療費用高昂。
為此,董重現在正在申請公租房,他打算把長安華都的一套房子出租,一個月大概有2000元收入,可以作為母親的康復費用。兄弟倆商量決定,把母親以前留給兩人的一套共有房屋出售,所得的錢就作為母親以后的治療費。
重慶晨報記者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