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入獄9歲女兒獲社會關愛
來源:西安晚報 發布時間:2013-11-18
“我真是出乎意料,萬萬沒有料到,我這樣一個犯罪的服刑人員,我的家人不但沒有受到歧視,反而得到這么多人的關心……“11月15日,一封發自陜南某監獄的信件寄至碑林區司法局,寫信者是服刑人員王某。他因販毒罪被判無期徒刑,妻子離家出走,本以為9歲的女兒無人照料,卻得知原來一直有人在默默幫助著這個小女孩,幫她報了戶口、減免學費,從上個月開始還領上低保救助金。
女兒沒有戶口沒學籍
9歲的珍珍(化名)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從外表上看無法想象她的家庭是什么模樣。珍珍是非婚生女,在她剛剛10個月大時,父親就因販毒罪被判無期徒刑,至今關押在陜南某監獄。珍珍的母親因包庇丈夫被判包庇罪,入獄三年,刑滿釋放后僅見過孩子一面便杳無音訊。9年來,珍珍由她的伯母撫養長大,她也把伯母喊“媽媽”。伯母今年59歲,身體一直不好,經濟情況很差,每月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雖與珍珍的伯父離婚,卻仍把珍珍帶在身邊,兩人感情深厚。
雖然珍珍現在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但戶口一直辦不下來,沒有戶口辦不了學籍,今后連初中都上不了,低保更是無從談起。
記者在昨日的采訪中得知,去年碑林區司法局在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排查幫扶活動中,發現了珍珍家中的特殊情況,立即組成針對珍珍的幫扶小組。經過多次與民政部門溝通協調,為孩子申請到了3000元社會救濟金,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碑林區司法局副局長周坤說,救濟金只能解決一時之急,辦理戶口才是幫扶的關鍵。起初本以為辦理戶口不是啥大問題,但經過咨詢公安機關才知道,珍珍是非婚生女,父母不在身邊,根本無法確認孩子的身份,其伯母不具備領養的條件,整個幫扶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多部門聯動解決戶口上學問題
為了幫助這個小女孩,今年年初,西安市司法局和碑林區司法局協調公安碑林分局、文藝路街道辦召開碰頭會,協商討論解決方案。社區主任幾經周折找到了當年熟悉情況的居民,進行了一系列的入戶調查出具關于珍珍身份的證明。碑林區司法局前往珍珍出生的醫院,從堆積如山的檔案中查找出珍珍母親的病例檔案。
同時,西安市司法局聯系陜西省監獄管理局辦理手續,驅車近300公里遠赴陜南的監獄,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珍珍父親王某的筆錄、口供等材料的任務,為確認珍珍的身份工作又增添了一份有力證據。
在司法、民政、監獄、教育、公安、街辦、醫院、社區的聯動下,珍珍身份的證據鏈終于趕在9月開學前拼接完整,公安碑林分局迅速啟動珍珍戶口的辦理程序,僅用了7天就將戶口本送到了珍珍的手上。同時,碑林區民政局使用綠色通道為珍珍辦理了低保,每月可領到430元低保金,她所在學校也減免了她的學雜費。
得知實情 獄中父親嚎啕大哭
當身處監獄中的珍珍父親王某得知女兒的戶口、上學、生活等問題在政府的幫助下妥善解決后,已年過5旬的他當即嚎啕大哭,一改之前的頂撞管教、不服管理現象,自覺遵規守紀、安心改造。由于表現非常好,監獄現已為他申報減刑兩年兩個月,手續正在審批當中。
11月13日,王某親筆書寫一封感謝信,11月15日寄到了碑林區司法局。“我現在在監獄服刑,女兒在你們的關懷下,終于得到了教育資助和生活救助,上學的一切費用全免,生活低保和戶口等一切難題全部解決,我真是出乎意料,萬萬沒有料到,我這樣一個犯罪的服刑人員,我的家人不但沒有受到歧視,反而得到這么人的關心,我由衷地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感謝你們的辛勤工作和幫助”,王某在信中說道,“今后,我決心更加努力,認罪悔罪,服從管理,報答政府的恩情……我要告訴我的女兒:是誰在你最孤立無助的時候,伸出了溫暖的雙手扶著你走上成長的道路,我們一生一世都要記住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