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老人照顧病兒34載
來源:中安在線 發(fā)布時間:2013-11-21
三十四年,一萬兩千四百多個晝夜,對于高新區(qū)興園小區(qū)(北區(qū))82歲老太劉明芳來說,這些數字“丈量”著她的責任,也見證著她的付出。她有一個心愿——四年之后,兒子60歲了,到那時,能把兒子送到敬老院去,這樣她就可以安心地“走”了。
82歲,家里兩個病人
昨天11:40,記者來到劉明芳老人的家的時候,老人正在給兒子石家樂準備午飯,兒子坐在飯桌前,見到有人來,嘴里就開始不斷地說著一些話,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在說什么。
劉明芳現在住的這個只有55平米的房子是2009年政府安置的,一共有兩室一廳一衛(wèi)一廚,東邊的房間是老兩口住的,此時老伴正在床上躺著,“老頭子89歲了,一到9月中旬就躺在床上下不來。”老人一邊說著一邊從被子里拿出一個用飲料瓶做的“熱水袋”。
西邊的房間是兒子石家樂住的,“吃完飯,我就讓他到房間里呆著。”房間的東邊堆了一些雜物,里面的墻上滿是青灰色的污漬,“這是他平時蹭的,他一難受就在墻上蹭來蹭去的,時間長了墻上就這樣了。平時他就在房間里休息,在陽臺上上廁所。”老人走到陽臺,拿出一個紅色的盆,盆里面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污漬,“他清醒的時候就在這里上廁所,不清醒就隨地解決。”
48歲,兒子患了精神分裂癥
石家樂今年56歲,排行老小,前面有六個兄妹。1979年,因為高考失利受挫,石家樂開始變得精神恍惚,后來一直把自己關在家里。老人覺得有些不對勁,急忙帶著兒子去醫(yī)院做檢查,“檢查了才知道,他患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癥。”老人說,兒子一個月的醫(yī)療費就要幾千元,雖然還有另外六個子女,但那幾個孩子也都成了家,“年輕的時候還能幫襯著,現在也都老了,就更顧不上了。”
為了籌錢給兒子治病,老伴趁著農閑就出去打工,而照顧兒子的事就都落在劉明芳一個人身上。每天一大早起來,她先給兒子穿好衣服、洗漱好,然后給兒子做飯,等兒子吃完飯,她自己還要出去忙農活。兒子犯病時,大小便滿地都是,身上、屋里到處都是污穢,房間里氣味難聞。劉明芳每天都要給兒子洗換衣服、擦洗身體。
不料,三年后,老伴因為過度勞累患了嚴重的哮喘和肝病,從此劉明芳要照顧兒子還要照顧老伴,一個人挑起了家里的擔子。
86歲時,她想把兒子送進敬老院
劉明芳說,這么多年自己都沒有睡過一次安穩(wěn)覺,兒子稍有動靜,她就要起來看看。兒子頭腦清醒時,她還會跟兒子說話開導兒子。就這樣堅持了三十四年。
問到老人家有什么困難時,劉明芳說:“有社居委經常來看我們,過年過節(jié)還送點東西。”老人說,平時還有不少志愿者跟好心人來看望他們,“看到你們我就很開心了。”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照顧好我的兒子和老伴。我兒子今年已經56歲了,還有四年,我86歲,他60歲了,到那時,如果能把他送到敬老院去,我也就能安心‘走’了。”(江淮晨報 記者 夏海霞 通訊員 孫自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