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男法警收養10個“兒女”
來源:南寧晚報 發布時間:2013-11-26
陳永富和他收養的其中7個孩子,他每天晚上在廉租房給孩子們補課
陳永富和幾個孩子在廉租房里吃飯
譚鳳群不舍得穿陳爸爸買給她的球鞋,還是穿拖鞋
今年的10月1日,是29歲的巴馬縣法警陳永富新婚的大喜日子。在舉辦婚禮的第2天,本應陪在新娘身旁的新郎,卻帶著他13歲的“兒子”包天喜,來到南寧市骨傷科醫院,做特發性脊柱側彎手術。
雖然自稱“包天喜是自己的兒子”,但陳永富和包天喜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只是因為包天喜7歲時查出患有“特發性脊柱側彎”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嚴重,家里卻拿不出錢來給他治療。陳永富知道這件事后,主動擔起了“父親”的責任。
陳永富目前在盡“父親”責任的共有10名“兒女”,包天喜只是其中之一。
為了孩子,他在醫院里度蜜月
11月13日,在包天喜的病床前,陳永富小心地拿著濕潤的藥棉,輕輕沾著包天喜的嘴唇,喂他喝水。
看著病床上的孩子,陳永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下好了,這下好了。”
11月2日至14日,是陳永富的婚假。但他沒有在家陪伴新娘,而是帶著包天喜來南寧做手術。
11月20日晚7時,記者來到巴馬縣。一套兩室一廳的廉租房里,陳永富和他的3個“孩子”及一位老大爺正在吃飯。
房子50平方米大小,一張方桌上只有一大盤白菜炒豬肉和一碗白菜湯。菜不多,但比起3個孩子以往在農村的生活,已好了很多。
孩子們相繼給陳永富和老大爺碗里夾菜,說:“陳爸爸,你請吃菜!爺爺請吃菜。”
陳永富說,這是他教給孩子們的吃飯禮儀。現在每次吃飯,孩子們都主動給大人夾菜,很懂禮貌。
據巴馬縣檢察院副檢察長韋青寧介紹,這3個孩子分別是9歲的黃必亮、9歲的楊再翔和7歲的譚鳳春,是陳永富“收養”的孩子們中的3人,都被陳永富帶到縣城上小學。另外,14歲的黃承妹、12歲的楊嘉莉在縣城上初中,是住宿生,周末才回家吃住;其他的5個孩子,除2歲的譚鳳萍還未上學外,包天喜、譚鳳群、陳林山、黃錦富分別在甲篆鄉上初中和小學。10個孩子的大部分生活費及一些必要的開支,都是由陳永富一人承擔。84歲的老大爺楊勝謀則是來幫煮飯的。
孩子病重,生父絕望他仍堅持
陳永富2010年進入廣西巴馬縣檢察院工作,任司法警察。他與他的10個“兒女”結緣,是從2012年他被派到甲篆鄉仁鄉村當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開始的。
2012年元旦后,陳永富來到仁鄉村上班,開始走家進戶了解村民的情況。走訪到黃必亮家時,8歲的黃必亮正好從二樓走下。因患病腿腳無力,他從樓梯滾了下來,哇哇大哭。
陳永富忙上前扶起黃必亮,發現這個孩子全身浮腫,頭大如球,頓時驚呆了。
隨行的村干部夏峰說,黃必亮患有過敏性紫癜腎炎,家人四處求醫但無果。家里債臺高筑,再也無力給孩子治病了。大家都認為黃必亮的病無藥可救,必死無疑。
看看眼前家徒四壁的黃家,看看懷里可憐的孩子,陳永富忍不住紅了眼眶。他當即下定決心,要救救這個孩子。
然而,陳永富工資微薄,如何才能籌夠黃必亮的醫藥費?他開始了網上募捐,并得到許多網友的支持。其中,南寧市20多名網友就一共捐了9000元。
治療費有了著落,陳永富多次帶著黃必亮到巴馬縣人民醫院和百色人民醫院求醫。但是,兩地醫院都認為黃必亮的病情太重,無法醫治。聽到這一診斷,黃必亮的父親情緒崩潰,當場放聲大哭。
陳永富沒有放棄,帶著黃必亮來到廣西醫科大二附院求醫,最終治好了病。為了減輕黃家的負擔,陳永富將黃必亮列為幫扶對象。
特困兒童,他一下收養了10個
給黃必亮治好病后,陳永富了解到仁鄉村交美屯的包天喜情況相似。當時,12歲的包天喜被發現患有“脊柱側彎”疾病已有5年,病情越來越重,但家里根本拿不出錢來治病。
陳永富又將包天喜列為自己的幫扶對象,不僅為他籌集治療費,還按月給他一定的生活費。
除了黃必亮和包天喜,仁鄉村還有譚鳳群、黃承妹等8個特困兒童急需幫助。譚鳳群家住牛平屯,體弱多病的父親剛去世不久,留下智障的母親及譚鳳群、譚鳳春、譚鳳萍三姐妹。家里一貧如洗,前幾年在政府幫助下才建起了一間30平方米的簡易平房,除了一張大木床和一張爛飯桌,再也沒有任何家具了。
雙孤的黃承妹和楊再翔等5名孤兒的情況也都不容樂觀。孩子需要父母教育,需要必要的生活費開支,陳永富想到這些,又將這8名孤兒給“收養”了。
四處籌款,重病孩子得以治療
僅靠陳永富每月千余元的微薄工資,難以供養這10個孩子,何況還要為包天喜籌集幾萬元的治療費,怎么辦?
2012年4月,一篇題為《生死大營救,呼吁援助貧困重癥兒童》的日志貼上了陳永富的QQ空間。不少網站轉發了此文,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伸出援手,很快募集到4萬余元。
與此同時,陳永富還在網上發布了8名孤兒的信息,尋求好心人的領養或長期助養。經努力,目前已有黃承妹和譚鳳春獲得了愛心人士的長期助養,每月獲得300元的生活費。陳永富將助養費用分別交給黃承妹的奶奶和譚鳳春的媽媽買米和油鹽,自己仍承擔兩個孩子的生活費及其他開支。
今年3月份,陳永富結束新農村指導員的工作后,將譚鳳春、楊再翔、黃必亮等5個小孩接到縣城上學。同時,陳永富還向當地政府申請到兩套廉租房,讓孩子們住下。
為了節省開支、為了給包天喜治病,陳永富多次來到南寧與多家醫院“討價還價”。最后,南寧骨傷科醫院將治療費壓縮在3.5萬左右,包天喜得以治療,并成功進行了手術。
善舉感人,愛心人士加入幫扶
陳永富的善舉感動了各方人士,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幫扶這10個特困兒童的隊伍中。
相關部門給孩子們審批了兩套廉租房,月租金僅50元。教育部門一路開綠燈,接收了黃必亮等5個小孩分別到縣城學校上學;去年6月份開始,網友“姹紫嫣紅”每月給黃承妹300元的幫扶資金。貴港市檢察院檢察官林玲,給譚鳳春每月300元的幫扶資金……
由于農村的教學環境差,孩子們到了縣城學習后,功課跟不上。陳永富將其中一套一房一廳的廉租房隔出了一間教室,晚上給孩子們補課。他工作太忙,妻子何韋雙有時候也趕去幫輔導。巴馬縣城的個體戶周麗紅被陳永富的事跡感動,每晚自愿來給孩子上課,輔導他們寫作業。考慮到周麗紅每晚開車來給孩子們上課太辛苦,成本也很高,陳永富將600元塞給周麗紅做油補。周麗紅拒絕了,說:“我只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一幫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做點什么。你很不容易,還是把這些錢留給這些孩子們吧!”
84歲的楊勝謀也被感動,主動給孩子做飯,不拿一分工錢。
新婚房子,擺著14英寸舊彩電
11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陳永富家。這是巴馬縣檢察院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老宿舍,兩房一廳,僅50平方米。家里沒一件像樣的家具,唯一值錢的就是一臺兩門的三菱冰箱和一臺14英寸的舊彩電。其中一個房間里安了兩個雙層鐵架床,沒有租到廉租房前,這里是孩子們的宿舍。另一間,是陳永富夫婦的新房。簡單粉刷的房間,只有新的床上用品和窗戶上貼的紅雙喜字能讓人看出是新房。
陳永富工資不高,10月份的工資條上顯示實發部分為1900元。妻子何韋雙是巴馬縣疾控中心的護士,由于還沒有編制,每月收入只有1300元。兩人加起來,每個月的收入在3200元左右。據給孩子們煮飯的楊勝謀登記的每個月的開銷賬目顯示,每個月陳永富在幾個小孩身上花掉1000元左右。
“他的愛心,是我們愛的引力”
何韋雙說,在談戀愛時,陳永富就開始幫扶這些特困孩子了。那時候,她并不理解,還嘮叨說:“他們跟你無親無故,你這是自討苦吃啊!”陳永富沒有生氣,而是耐心地講道理。后來,何韋雙跟這些小孩接觸多了,也開始愛上了他們,并支持陳永富。
“陳永富是一個很有愛心的男人,也正是他的這一點深深地吸引著我。他是男人們的榜樣,我支持他,再苦再累,我都會跟著他一起把這些孩子帶大。”何韋雙說。(記者 陳志高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