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救人行動感動百湖城
來源:大慶晚報 發布時間:2013-12-06
12月4日15時02分,101路公交車從大慶公交總站始發,目的地是大同區。當公交車行駛在途中的時候,一名乘客突發重病,命懸一線。司乘人員和乘客全力搶救,為了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5名乘客寧愿坐過站,公交車跨越6個站點,直接把病危患者送到醫院。經過搶救,患者脫離生命危險,蘇醒后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救命恩人。
□文/攝 本報記者 王智君
迎接好人
12月5日早晨,記者連續接到多名讀者的電話:101路公交車的司乘人員和乘客熱心相助,搶救了一名突發疾病的乘客……
當日7時許,記者與公共汽車公司東風分公司汽車隊的潘迎春隊長取得了聯系。
潘隊長說,關于此事,她聽到了當班101路公交車司乘人員的匯報。但是,具體情況還不了解。因為,4日15時02分發的那個班次,當晚在大同區“過夜”,5日8時才能返到客運樞紐站。
隨即,潘隊長與記者趕往客運樞紐站,迎接從大同返回的101路公交車。8時許,101路公交車來了,記者見到了該車司機劉海坤和乘務員呂正艷。
提起救人的事,劉海坤和呂正艷顯得很不好意思。他們說,乘客遇到了生命危險,采取應急措施,是應該的。
在司乘人員的講述中,記者仿佛置身于當時那搶救病危乘客的一幕。
突發重病
12月4日15時02分,101路公交車準時從公交總站發車,目的地是大同區。
與往常一樣,全車乘客有30多名,司機劉海坤駕駛,乘務員呂正艷提前報站名。
可是,車剛剛過了五星村,中間座位上的一名男乘客突然發出“啊、啊……”的聲音。
呂正艷望去,發現那名乘客抽搐一團,臉色煞白,額頭上溢出豆大的汗珠。她三步并做兩步,走到抽搐乘客跟前問:“您怎么了?需要幫助嗎?”
被問者沒有反應,抽搐的身體往座位下滑。
就在這個時候,后排的一個男乘客高喊:“抽搐危險,掰他的手能緩解!”
于是,旁邊一名男乘客掰抽搐乘客的右手,呂正艷掰左手。
呂正艷說:“抽搐男乘客的拳頭攥得緊緊的,而且拔涼拔涼的,無論我使多大勁兒,都掰不開。”
公交提速
車上出現病危乘客,開始,司乘人員和乘客顯得很慌張。
這時,涌上劉海坤腦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救命要緊。于是,他扭頭對乘客說:“還有3站地就是創傷醫院,中途不停車行不行?”
有兩名乘客本應在下一站的張鐵匠站點下車,而他們卻主動說:“行!坐過站,再打車往回返。”
公交車立刻加速,駛過3個站牌,直接奔附近的創傷醫院而去。
隨后,呂正艷和好心乘客將病危乘客抬進醫院急診室。
沒想到的是,醫務人員經初步檢查后建議:患者生命垂危,我們搶救設備有限,最好去前面不遠的紅崗區人民醫院。
事不宜遲,公交車返身上路,加速向紅崗區人民醫院駛去。
從創傷醫院到紅崗區人民醫院,中途還有3站地。
呂正艷知道,這區間還有3名乘客要下車,她征求下車乘客的意見:“我們中途不停車,下車的同志給予理解!”
3名需要下車的乘客幾乎異口同聲:“救人要緊!”
眾伸援手
公交車變成了120急救車,拒停應停的站點,急速向紅崗區人民醫院駛去。
有的乘客將患者扶到座位上,有的乘客把扶他的雙肩,阻止他晃動。
有的乘客撥打120,對方回應,馬上接應。
為了爭取時間,有乘客問:“誰知道紅崗區人民醫院急診室的電話?好讓醫護人員推車在門口迎接。”
一乘客回答:“我知道!”
呂正艷趕忙撥打過去,與醫院的醫護人員約定好,讓他們在門口等待。
15時55分許,公交車趕到紅崗區人民醫院門口。
果真,醫護人員推著推車,拎著氧氣袋在門口等候。呂正艷和五六個好心乘客,將患者抬上擔架車,醫護人員展開了急救。
謝救命人
那么,患者經過搶救脫離生命危險了嗎?
12月5日10時許,記者來到紅崗區人民醫院的急診室。
患者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他妻子正陪護著他輸液。
經了解,患者名字叫張艷龍,今年32歲,是一家物業公司的員工。
事發當天,他去大慶火車站附近辦事,返回的途中突發腦供血不足癥。
張艷龍的妻子說,多虧101路公交車的司乘人員和乘客,是他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救了丈夫一命。丈夫蘇醒過來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救命恩人”。
該院急診室的劉醫生說,腦供血不足到了抽搐的程度,十分危險,幸好爭取了10多分鐘,不然的話,晚一兩分鐘都容易喪命。
多人過站
張艷龍夫妻再三囑咐記者,幫助他們尋找好心乘客,日后他們要當面致謝。
經過多方尋找,記者找到了一名熱心幫忙的乘客。他叫高玉琢,是采油五廠電力大隊的一名工人。
高玉琢在公交車上扶過張艷龍,抬張艷龍下車的也有他。
高玉琢說,誰遇到這種情況都會伸手,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高玉琢還說,這件事本身也感動了他,司乘人員的舉動,尤其是為了爭取寶貴的救命時間,多名乘客坐過站。他親眼看到,5名坐過站的乘客,在把患者送進醫院之后,自己花錢打車,往自己下車的站點返。望著這些人的背影,感動的不僅是他自己,而是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