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照顧高位截癱丈夫如一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3-12-12
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1日電 (肖俊揚)22年,8000多個日夜,細心照顧高位截癱的丈夫,撫養3個上小學的孩子長大成人。她就是入圍中國好人榜12月候選人的劉志群,新疆溫泉縣安格里格鄉布呼村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面對生活的苦難她一人竭力承受,她是丈夫和孩子的依靠,在她的身上閃爍著女性耀眼的光芒。
12月初,筆者見到劉志群時,她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喂家禽。“外面冷,快進房子吧!”劉志群招呼我們進屋。當其丈夫李國龍得知我們來采訪自己的妻子時,他說:“現在都在說最美教師、最美醫生,她就是最美妻子。”淚水不斷涌出這個男人的臉上。
22年前的無情車禍
1992年11月5日之前,劉志群一家是美滿溫馨的。當時劉志群31歲,李國龍30歲,兩個男孩分別是11歲和9歲,一個女孩7歲。夫妻兩人吃苦耐勞經常在農閑時打工貼補家用,日子在村里算是過得不錯的。
“那天我開的小四輪翻車了,車上拉地油葵砸在我背上,把我擠向方向盤,使我的脊椎脫節了。”李國龍說起那場車禍后悔不已,“一個農村家庭讓一個女人來撐著,真的是太難了,你看我倆,我白白的她是又黑又瘦,我難受呀。”
11月5日當天,昏迷的李國龍在新疆博樂市做了減壓手術,1993年2月又到烏魯木齊做了植骨手術,共計4萬多元的費用,使得家里負債累累。
“哭沒有用,我要撐起來。”
突如其來的橫禍讓劉志群失去了主張,每天看著病痛中丈夫、想著今后一家人的生活出路,她整日的以淚洗面。“那幾個月我就想的是他能活下來就好,就是和他說話,陪著他。一個人的時候那個淚水就不停的流呀。”劉志群坦然地說著,“后來想明白了,孩子還小呀,這個家就要靠我了,哭沒有用。”
在農村一個女人撐起來一個家是很難的,地里的活要干、丈夫要照顧、孩子要管,還有干不完的家務事……手術后半年多的時間,李國龍大小便失禁,那段時間劉志群的睡眠時間每天大約只有三四個小時。
早上7點就要起床,一日三餐、喂雞喂豬、打掃庭院,下地干活、伺候丈夫解手、吃飯。晚上孩子們睡下了,劉志群還要洗衣服、縫縫補補收拾家務,只有1米5身高的她消瘦了,但她知道她要撐下去。
“我這輩子說啥也不會離開你”
白天,一有時間就給丈夫按摩,每晚都擦洗身體。因為她牢牢記著出院前醫生對她說的話:“不要灰心,要天天為丈夫按摩,千萬不能有爛瘡。”為更好地給丈夫活絡經脈,她還自學了一手按摩功夫。晚上為讓丈夫睡得舒服,她要每隔2小時為丈夫翻身一次,22年后的現在,夜里劉志群還是要給丈夫挪幾次腿好讓他睡得舒服。她說:“就是習慣了,到時間就醒了,好像有事催著。”
家里、地里的所有體力活都壓在了劉志群的身上。看著妻子既要當爹又要當娘,李國龍心里總是責怪自己對家里的拖累,他想到了離婚,想讓劉志群再找個人來幫她一下,劉志群卻告訴丈夫:“我這輩子說啥也不會離開你的。我做飯時,你能幫摘菜;來電話時,你還能幫我接;孩子回來你能督促著學習,家里有你看著我放心了。”
小兒子李自強告訴記者,他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母親晚上到地里澆水,由于路遠天黑,為給自己壯膽子她就不停的唱歌。回來的路上她的歌聲招來了一條大狗追著她咬,慌亂中騎著自行車滑倒在路邊。回家后為不讓家人擔心,母親就一直強忍著胳膊和腿上的疼痛堅持勞作。“我們兄妹過了幾天才知道媽媽受傷了,媽媽總是一個人扛著一切。”
而每一次劉志群晚上去地里澆水,丈夫李國龍總是等到她回來才肯入睡。
“我們的記憶中媽媽總是那樣忙,好像從沒有閑下來的時候,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充滿希望的眼睛,是她那種樂觀的樣子。小時候一聽到院子外媽媽的歌聲,是我們最高興的事。”已經結婚生子的大兒子李新剛的言語中充滿著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意。
在孩子們看來,正是因為劉志群的堅強和樂觀才讓他們能夠快樂成長。學了手藝經常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現在最擔心的是媽媽的身體,因為常年勞累讓劉志群顯得比同齡人蒼老許多,所以不論多累每天打個電話問候媽媽是不能少的事。已經出嫁的小女兒也是經常回家幫著媽媽干干家務、照顧爸爸。
訴說著妻子22年的艱辛,淚光中的李國龍說的最多是“她太不容易了!”
“現在好多了,你看我孫子都這么大了,多可愛!”劉志群抱著兩歲孫子笑著向記者說道。
22年操勞與堅守,高位截癱的李國龍現在大腿部已有了少許知覺;22年呵護,讓困境中的家庭充滿溫馨;22年來,劉志群書寫著真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