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兒媳照顧病癱公公十六載
來源:中國江蘇網 發布時間:2013-12-27
中國江蘇網12月27日訊 老人姜中周癱瘓在床10多年,全家人精心照料,尤其兒媳婦袁衛霞的付出更多。一位淳樸的農村婦女在演繹著一個孝敬老人的感人故事。
老人病臥在床16年
“我們這里有一個兒媳婦真的是太孝順了,公公生病癱瘓在床上16年,她就服侍了16年,端屎端尿的?,F在公公還是整天躺在床上,兒媳婦仍然精心照料沒有一句怨言。”前天上午,亭湖區新興鎮鎮南居委會(原永豐鎮境內)居民施廣榮先生給鹽城晚報愛心欄目打來電話:“這樣的孝順兒媳婦實在是值得夸一夸!”

老人吊水時,兒媳袁衛霞抓住他的手,以防他翻身時將針頭拉下來。
上午11時許,施先生帶路,和愛心記者一起來到他贊不絕口的好兒媳袁衛霞家中。在房子東側的一間屋子里,一位老人躺在床上,正吊著水。還有兩位中年婦女在老人身邊。袁衛霞告訴愛心記者,那位老人是她的公公姜中周,今年85歲,已經不能說話了。另外兩位女士是老人的兩個女兒,回來看望老人的。
袁衛霞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她很樂觀,總帶著笑容。從其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家里家外,可以看出她是一個非常勤勞淳樸的農村婦女。她微笑著告訴記者,她老公姜正洪是個瓦工,外出做工了,每天早出晚歸。兒子在鹽城市區讀高中。她除了做好農田、家務活計外,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好老人。
老人的房間收拾得清清爽爽,沒有一點異味。老人蓋的棉被,看上去也是干干凈凈的。屋內有一臺柜式空調,袁衛霞說是專門給老人買的,只在老人的房間里使用,不讓老人凍著,也不讓老人熱了。
“16年啊,有哪一家的兒女能夠做得這么好?”施廣榮有點激動地說:“人人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我看老姜的兒女就不是這樣的。不要說別的,就是每天照顧老人大小便,翻身,也是很勞累的。”
站在一旁老人的大女兒姜娟香告訴記者,老人每天都洗臉、洗腳、擦身洗屁股,這些活大都是袁衛霞來做。因為她們做女兒的不可能時時住在娘家,只有回來的時候幫著做一做。
在老人的床頭一側,有一張沙發。袁衛霞說,她和老公輪流睡那張沙發,保證老人24小時身邊有人。
生活沒有笑容那么樂觀
“不管家里的經濟條件怎么樣,他們從來都沒有虧待過老人。”施廣榮說:“老姜‘死’過三回了,都是兒女們送他去醫院,又把他搶救了過來。”
去年老人住院,一下子就用去了3萬多元,報銷的部分很小,僅有幾千元。袁衛霞說她家的收入來源,主要靠丈夫做瓦工活的收入。目前孩子在讀書,老人每天都要吊水,藥費在100元左右。公公以前在工廠做過工人,但是“精減退職”后,每年只有8000多元的生活補助費,所以家庭經濟壓力還是有一些的。
“父親看病的錢,大部分是弟弟家里出的。”老人的兩個女兒說,老人病了這么多年,用掉了不少錢,但沒有一個家人因此而生怨氣。
“這一家人個個孝順,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都特別孝順。”施廣才在一旁說道。
袁衛霞笑了笑說,現在是困難一點,但不管怎么樣,他們都不會嫌棄公公的,一定會好好照顧他。“人人都有老時,他是我的長輩,服侍好他是應該的。”袁衛霞說,只要人不懶不賭,她相信將來日子一定會更好的。
老人盼望有人來看看他
“老姜當過兵。”施廣榮說:“老姜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他生病期間總是希望能有人來看看他。”
袁衛霞從抽屜里拿出老姜的一些證件,由于時間久了,一些證件已經破損。
從證件上看,老人出生于1929年,1953年參軍,復員后到原南京鋼鐵廠做了一名原料工人。后來精簡下放回家鄉當了農民。
在大家談論老人的過去時,躺在床上的老人連續3次流下了眼淚。袁衛霞連用紙巾為老人擦掉淚水,自己的眼圈也跟著發紅,流淚。
“去年村里干部給公公送來200塊錢,公公也流眼淚了。”袁衛霞說:“公公現在不能說話了,只能流眼淚表達他的感情。他的心思我們家里人都知道,就是希望經常有人能夠來看看他,沒有忘記他,他就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