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癱瘓女獨力照顧患病母親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3-12-27
圖為小兒麻痹癥后遺癥患者舒應芳用左手托著右手艱難做飯。 李勝成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7日電 (李勝成 蔣青琳)“只要能學、能做的事情,我一定要學會、做到,這樣至少不會加重(家里的)負擔。”為了讓年邁母親過上安穩生活,31歲的小兒麻痹癥后遺癥患者舒應芳花費幾倍于常人的時間,努力學會養雞、織毛衣、繡十字繡、發豆芽……
27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重慶酉陽縣舒應芳的家時,她正在冒煙的火爐旁做飯,僅從水桶舀水到盆里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她足足花了3分鐘完成。“我的手沒力氣,端不了整盆水,只能分成多次完成。”舒應芳說。
隨后,舒應芳將一件爛衣服墊在鍋下,拖著衣服慢慢移動鐵鍋,然后用左手托著右手肘部奮力將鍋往上推,努力3次才將鐵鍋放上三角支架。等做好飯菜,時間已過去了2個多小時。舒應芳回憶說,“從10歲時開始學著做飯,每一次都像經歷艱難的‘長途跋涉’”。
舒應芳3歲患上小兒麻痹癥,因后遺癥肌肉漸漸萎縮,走路逐漸變得艱難。1989年,7歲的她開始上學,盡管學校就在離家約50米的地方,但對她而言,這段距離就像是“無法逾越的天塹”。“當時不管是鄰居還是老師,見到我在路上移動或在路坎邊等待,都會送我到學校。而在學校里,我連上廁所都需要同學們幫助。”憶及童年時的艱難,舒應芳眼角泛起了淚光。
11歲那年,母親劉仕娥患上胃病,嚴重時痛得嘴唇發紫、四肢冰涼,平日不能勞動,家庭重擔全落在父親身上。
“要給母親買藥,又要送我讀書,家里實在負擔不起。”盡管生活艱難,但舒應芳從未放下對生活的熱愛。輟學后,她開始學著織毛衣、繡十字繡、發豆芽以補貼家用,后來聽說養雞賺錢又開始孵化小雞。每天端著苞谷(方言指“玉米”)籽兒喂雞,這些常人舉手間就能完成的事兒,舒應芳需分成多次來做,但她將其當成事業堅持把雞發展到80余只,可惜好景不長,前年的一場雞瘟帶走了她養的所有雞。
去年,父母因矛盾分開,剩下患病的母親與舒應芳相依為命。
“無論生活給我多少難題,我都會坦然接受,并努力去解決問題,只有不放棄,才能讓生活變得更有希望。”舒應芳告訴記者,自己仍將堅持創業,為實現夢想不懈努力,“我的夢想是通過自己連抬起來都困難的雙手,學習各種技藝實現創收,不但要養活自己,還要讓母親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