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母親照顧癱瘓女兒近六十載
來源:華西都市報 發布時間:2014-01-07
陳萬芳常年臥床,日常生活都需要母親的照顧。
陳萬芳有一雙巧手,平時做些針織補貼家用。記者彭戎攝影嚴路
在錦繡社區,許多不認識吳啟蘭的,都只覺得她是個尋常老太。殊不知,她的家里還有一個癱瘓在床的女兒,需要她每日照料。吳啟蘭老人今年75歲,而她的女兒陳萬芳也已經56歲了。“我是她媽,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帶著她。”這份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母愛,曾感動了很多人,但母女倆的生活依然改善甚微。
女兒自幼殘疾
必須得帶著她一起過日子
“陳大姐命苦,半身癱瘓56年了,全靠她母親吳啟蘭獨自一人悉心照顧。如今老母親也有75歲了,說起來這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據錦繡社區的工作人員華靜介紹,吳啟蘭另有兩個子女,生活條件都不錯,也愿意照料母親。可吳啟蘭放心不下癱瘓的女兒,必須得帶著她一起過日子。生活雖過得艱難,卻從沒聽她抱怨。
1月4日,在錦繡東方小區的樓道里,記者遇到了買菜回來的吳啟蘭。老人前腳剛把記者領進屋,后腳就急著走進里屋,幫臥床的陳萬芳穿衣、梳頭、洗臉、刷牙……就像每一個年輕媽媽耐心照料幼子那樣。遺憾的是,陳萬芳卻永遠“長不大”,吳啟蘭重復了近4萬多次的動作,還將繼續下去。
吳啟蘭回憶,陳萬芳在半歲時突患小兒麻痹癥,從此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平時,陳萬芳會幫鄰居織毛衣、鞋襪,貼補家用。雖然也領著低保,但陳萬芳還有糖尿病纏身,每天的藥錢也是“嘩嘩”在流……
七旬母親的誓言:“只要我還能動,就不會讓她受苦!”
吳啟蘭告訴記者,她每天要趕在六點左右起床,然后出門買菜。買完菜回來后,陳萬芳也差不多醒了,還得服侍女兒起居。
“前幾年,我還跟女兒分開住。但有兩次,女兒半夜從床上摔下來,連扶她的人都沒有,我實在放心不下,就搬來跟她一起住了。”搬來之后,吳啟蘭的心算是踏實了,但積勞多年,身體卻每況日下。
去年夏天,天氣突變,腿部風濕病發作的吳啟蘭疼得站不起來,根本不能起身做飯。母女倆餓了一整天,只得趴在床前淚眼相對。說到這里,吳啟蘭擦了擦眼睛,說:“只要我還能動,就盡量不會讓她受苦!”
為了減少母親負擔
她少吃飯,或者不吃飯
因為沒有工作,陳萬芳沒有經濟來源,母女倆只能靠著吳啟蘭微薄的退休工資和陳萬芳的低保度日。原本可以換回些錢的針線活,如今也逐漸被這個時代“淘汰”了,生活變得越來越難。“我做的很多衣服、鞋子,也沒辦法拿出去賣了。”陳萬芳指著一個多月前做的兒童小鞋,默默嘆了口氣。
在家里的餐桌上,一大罐泡菜和一大瓶豆腐乳顯得特別搶眼。“這是我們平時主要的菜,拌上飯,能吃飽。”陳萬芳告訴記者,為了能讓母親少為自己清掃痰盂,她都盡量少吃飯,或者不吃飯。“這樣既省錢,又給母親減少負擔,我少吃少排泄,母親也能少清理。”
生活不只有等死
想有一部輪椅 帶她出去走走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陳萬芳都在反復向記者念叨著一句話——“我媽真的辛苦!有這么一位母親,我很幸福。”說完,便擦一擦眼角的淚。
記者注意到,母女倆的家雖然小,但很整潔。“我每天至少要打掃房間一次。”吳啟蘭老人說,她都在盡可能地保持家中潔凈,因為女兒陳萬芳常年臥坐在床,要是家里衛生還沒做好的話,女兒的生活將更難受。
新的一年里,母女倆也對生活有所憧憬。吳啟蘭希望女兒能有一輛新輪椅,可以借此多帶陳萬芳出去走走。“這兩年,女兒因為糖尿病,左右眼都相繼瞎過。現在動了手術,雖然又重見了光明,但她做針線活需要長時間用眼,我就擔心她再出問題。”吳啟蘭老人說,她希望女兒能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放松一下眼睛。
錦繡社區對母女倆的情況也格外關注,除了盡可能地對她們給予幫助之外,社區書記陳芬也表示,希望社會各界人士都能給予這對母女多一些關愛,讓她們在新的一年里能有不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