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照料癱瘓叔叔44年
來源:山西晚報 發布時間:2014-01-14
“他是我叔叔,我怎能不管他”
1969年10月的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20多歲的王文明腰部以下失去知覺,醫生診斷為高位截癱。“叔叔沒有子女,生活又不能自理,沒人管可不行。”當時只有18歲的王新堂沒多想,毅然挑起了照料叔叔的重擔,這副擔子一挑就是44年。
也是從那年開始,叔侄倆踏上了漫長的求醫之路,從屯留縣人民醫院到長治市里的醫院,再到北京的醫院,不管是治療還是康復訓練,王新堂始終陪伴在叔叔王文明左右,吃飯穿衣,端屎端尿,從輪椅上抱上床,再從床上抱上輪椅。經過多年的護理,王新堂開玩笑說他已經是半個醫生了,輸液打針都做得來。“現在我老了,也抱不動他了。”王新堂嘆了一口氣。40多年前的那場車禍,不但讓叔叔癱瘓了,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從一個18歲的小伙子,推輪椅推成了花甲老人。
據王新堂講,1982年,屯留縣民政局為了照顧王新堂叔侄倆的生活,安排兩人在縣人民醫院看管自行車,看一輛自行車收取2分錢。盡管生活困難,但叔侄倆從來不會開口向人收費,都是大家自愿付錢。用王新堂的話說,都是鄉里鄉親,你把自行車放下,不給錢我也要給你看好。除了看管自行車,王新堂還負責醫院的保潔工作。
說起這段時光,王新堂坦言,那是他最艱難的日子,家里的父母身體不好,母親患有白內障,父親患有肺氣腫,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父母,一邊是陪伴叔叔,“他是我叔叔,我怎能不管他,誰也放心不下,只好縣城和村里兩頭跑,直到父母相繼去世。”
2009年,上了年紀的王新堂不再適合留在醫院工作了,叔侄倆回到了姜莊村。“剛回來的時候,院子里長滿了野草,房子也快塌了。”面對殘敗的家園,王新堂開始除草、修繕房子、拾掇家具……慢慢的,屋子收拾出了模樣,院子也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外漂泊了多年的叔侄倆總算回家了。
日子過得清苦,但也有希望
“我耽誤了他一輩子啊,他每天端屎端尿的,從來都沒有怨言,就是兒子也不過如此。”提及王新堂的悉心照顧,王文明就流淚。王文明告訴記者,其實王新堂并不是他的親侄子,只是一個堂侄子。由于自己身邊不能離人,新堂無法出外找工作,甚至為了照顧他,王新堂至今連個家也沒有成。
王文明對記者說,侄子為人忠厚老實,年輕時也有人給他介紹對象,但女方覺得他叔叔是個包袱,而王新堂又不忍心丟下叔叔,就這樣,一年年歲月流逝,王新堂的終身大事就耽誤了。
每當叔叔說起這些,王新堂不愿多說,總是一句:“當初照顧他是我自愿的,別人不能接受,我也能理解。”
對于王新堂的孝行,姜莊村的鄉親都很敬佩他。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一個鄉親還對王新堂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新堂的這種孝行給村里樹立了好榜樣,44年,實在不容易啊。”
有時,王文明也會因為憋悶對侄子發脾氣,每每此時,王新堂都默不作聲。天氣好時,王新堂會把王文明扶上輪椅到院子里,這時,王新堂就能騰出手來做家務。“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生病,盡量減輕侄兒的負擔,畢竟他也60多歲了。”王文明說,最難的日子都熬過去了,現在他們叔侄倆都是村里的五保戶,看病有醫保,一日三餐,粗茶淡飯,日子勉強過得去。
“年紀大了,也干不了重活了,明年天氣暖和了,我準備把院子收拾收拾,養養雞,種種菜。”王新堂說,今年家里種的5畝玉米,除了自己吃和換糧食之外,還賣了1000多塊錢。盡管生活貧寒,叔侄倆還是對以后的生活充滿希望。(記者 張文舉 通訊員 丁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