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重大車禍”背后的連環騙局
本案中,欺詐者利用“衛星定位”使當事人上當
■記者親歷
□本報記者 吳晨光 □實習生 馬小六
吳晨光:
那個讓人驚恐不已的電話是4月5日打進本報編輯部的。聽著聽著,接線者唐敏的聲音突然顫抖起來,然后,她的手開始抖動。“我馬上去叫新聞部的負責人。”她扔下電話,從座位上沖了出去———
“馬小六出車禍了!”消息來自湖北武漢。一位自稱張警官的男子說,在武漢-恩施的高速公路上,一輛“大巴”與大貨車相撞,3人死15人傷。乘客馬小六受到重創,雙腿骨折,深度昏迷。
作為民生版《投訴與反饋》欄目的主持人———本報實習生、我的助手,他略帶特色的名字對很多讀者并不陌生。
我怔在座位上,這個厚道的男孩子的形象一下浮現在眼前……而新聞部至少沉寂了一分鐘。“如果失血過多的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位學醫的實習生擔心地說。兩名女生的眼淚立即掉了下來。
馬小六:
武漢-恩施的高速路上,大巴飛速前行。目的地是湖北民族學院———我的大學,作為一名四年級學生,要去完成畢業論文。
4月5日11∶00,手機響了。這是一個中年男子低沉的聲音:“你好,我是湖北荊州市公安局的。我們正在對一個重大嫌犯進行衛星定位。你的手機號碼和嫌犯的相似,干擾了定位,你需要立刻關機到12∶30。”
我大吃一驚———這么巧?荊州公安怎么會知道我的號碼?于是半信半疑地問:“怎么證明你是警察?”
“現在正在破案,你說話要注意保密!”他呵斥道,“叫你關機就立刻關掉,協助公安機關破案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否則你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關機給你帶來的麻煩,我們會考慮賠償。不要多說了,抓緊關機!”
隨后,他掛斷了電話。而我開始猶豫:反正在車上也沒什么事,即使是假的,他又能騙到我什么呢?
吳晨光:
一位實習生拼命撥打馬小六的電話,結果一直關機。新聞部的氣氛更凝重了。我們和馬小六所在的部門進行了溝通———結束本報的實習后,他被分到南方日報。剛到辦公室的幾位編輯同樣吃驚不已,人們一邊感嘆著命運的不公,一邊在想著籌錢———
打來電話的“張警官”說,搶救需要一筆費用,希望報社盡快解決。
“再給他女友打個電話,”我說,“讓她盡快趕到現場。”
馬小六:
我掏出了另外一部手機,先給女友和家里報了平安。因為女友也是膽小怕事而缺乏判斷的人。直覺告訴我,自己好像要出什么事———我一直懷疑“荊州公安”電話的真實性,但又怕妨害公務,最后還是關掉了手機。
為了弄清真相,我開始撥打(0716)110查詢。0716是荊州的區號,可電話一直占線。我接著撥(0716)114,查到了荊州市公安局的總機,但轉到報案室之后,也無人接聽。
車子飛快前行,已經過去了20多分鐘。還是直覺起了作用,我實在忍不住了,就打開手機。
報社的電話沖了進來:“你沒事吧!?有人說你出車禍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我上當了,大家都被騙了!”
吳晨光:
平靜下來的小六向我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馬小六:
在武昌宏基站,我買到了9∶00點開往恩施的汽車票。大約8∶40,一個穿著藍色西服、黑色皮鞋,手提皮包的中年男子走過來。看他隨意的樣子,我沒有放在心上。他轉了一圈,側著身子坐到我旁邊。然后善意地問:“去哪?”
“恩施。”我說。
“做生意?”
“不是。我做新聞的,出差。”他黝黑的皮膚、憨厚的樣子,讓人產生了一種親近感。
“記者是我崇拜的職業啊,你在哪里上班?”他問。
“廣州,怎么了?”我反問。“我們跑業務的經常碰到欠薪的事情,可不可以找媒體幫忙啊?”
……“給張名片吧,以后有什么線索給你提供。”他說。
“沒有名片。”我起身要去檢票。
“那你給寫個聯系電話,以后方便找你。”說著,他從包里拿出了電話號碼本和筆。看他如此真誠,我就寫下了“馬小六南方周末廣州大道中289號137××××9096”給他。
“有固定電話嗎?你的手機在漫游啊!”他說。
我猶豫了一下,又在紙條上寫了南方周末的新聞熱線020-87007056。“這是個‘地球人都知道’的號碼,應該沒什么問題吧。”我想。
這個人也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李小剛,136××××0258固話0751263×××××,華豐紡織有限公司。
在進站之前,我下意識地回頭找他,人已經不見了……
吳晨光:
騙局揭穿后,本報的一位記者開始撥打這兩個號碼。手機關機,固定電話為空號。而馬小六當即報了案。4月7日,宏基車站派出所來電說,便衣已經抓獲了幾個用類似手段行騙的人,要他去辨認。他后來發郵件給我,“這次給報社帶來的麻煩我都不知怎樣面對,心里難受極了。也很郁悶,經過大風大浪的我仍然這樣幼稚———本是常識的事情,還是上當了。但那個人真的很可愛、很真誠,以前也見過一些騙子,但沒有見過這樣下套的。”
我和編輯部的同事也在反思,為什么這些“身經百戰”的記者也會被蒙住?幸好,馬小六及時開了手機,否則,我們的錢也許會飛到騙子的賬戶上。
騙術浮世繪
1.冒充各種身份行騙
2.金融詐騙:如貸款詐騙、保險詐騙和信用卡詐騙。
3.網絡詐騙
4.街頭詐騙:或裝扮成“神醫”,或佯裝撿財物,或兌換假外幣,調包等等。
5.合同詐騙:成立無人、無錢、無貨的皮包公司,以物美價廉的商品為誘餌,簽訂假合同,錢一旦到手,立即人間蒸發。
6.“幸運中獎”詐騙:如用手機短信、信函、電話等方式發出中獎通知,要求機主郵付包裝費、郵寄費、個人所得稅費等。
7.謊報險性詐騙
8.廣告詐騙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