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雪松,今年26歲,是北京一家美容美發店的店長,今年是第一年不能回家陪父母過年。作為店長,他今年想讓員工回家過年,自己就只能留守在工作崗位上看店。但其實,對于美容美發這個行業來說,一年也就能回家團圓這一回,今年這唯一的機會也沒有了,還是有些難過失落的。作為獨生子女,雪松的父母對于兒子今年不能回家過年也是無法接受,雪松估計他們心里一定特別難受,母親甚至會和父親大哭一場。為了不刺激他們的情緒,雪松也選擇了年三十兒當天不打電話,年后打電話問候。雪松特別感謝父母的地方在于父母借錢把他送出去學習美容美發,才讓他走出了那個山溝溝,所以家里也是比較困難。這也成為了雪松工作以后特別勤奮努力的一個原因,他想改變家里的現狀,孝順父母,可以讓父母不用再為了一畝三分地而勞累,自己要承擔起養家的重任。最讓雪松印象深刻的過年記憶就是母親瞞著他給他安排相親,到了地方才告訴他實情。還有就是每年母親煮餃子的時候,父親都會在外面敲窗戶,問元寶升了沒,母親說升了,父親就開始在外面放鞭炮,還要穿紅襪子。而感受最深的年夜飯的味道就是東北的殺豬菜,燴酸菜和血腸,那種記憶中的味道再也無法找到。而今年自己過年,雪松就想自己做點兒飯吃,照點兒照片給同事看,一個人也不能過的太差。
他叫顧海峰,是北京一座大廈的安保人員,今年26歲了,來自湖北宜昌。為了讓其他人過一個安全的好年,他今年必須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回家過年。顧海峰的父母年紀不小了,一年也見不著父母幾面,今年又回不去了,顧海峰心里也是充滿了愧疚。父母嘴上雖然沒說什么,但心里的失落顧海峰能夠感覺得到。有一回,同事聚完以后,顧海峰也是喝了點酒,給家里打電話,就覺得特別心酸,說了說工作上的事兒,問了問家里的情況,說著說著就哭了。顧海峰的家是農村的,對于顧海峰的終身大事,父母表面沒提要求,但心里肯定也著急,本來過年是個安排相親的好機會,可是今年這個機會也沒有了。其實以往回家過年,有一個讓顧海峰覺得困擾的就是訂票難的問題,但為了回家,站十九個小時,腳都站腫了,也阻擋不了顧海峰回家的決心。在顧海峰的印象中,以往過年的記憶就是年三十兒的早上就開始做中午飯的準備,然后就開始貼春聯掛燈籠,到中午十二點,大家聚在一起吃個飯。最好的年夜飯的菜就是烏雞燉甲魚,還有一些糕點,丸子,紅燒肉,燉魚什么的。印象中的美好讓顧海峰回憶起來的時候一臉幸福的表情。
他叫于曉光,來自東北吉林省洮南市,今年39歲了,老家有一個兒子。今年過年要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回家過年。一年了,于曉光的兒子非常想念父親,可今年又盼不到父親回家了。以往每次一回去,兒子就會黏著于曉光,走哪兒跟哪兒,有時還撒嬌說爸爸不要我了,不管我了。于曉光只好采取哄的政策,說是過完年再回去陪他。好在于曉光出來打工的年頭多了,兒子和爺爺奶奶比較親,也就習慣了。可是讓于曉光困擾的是現在兒子成績不好的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管他,因為覺得自己沒盡到父親的責任,也就沒權利管兒子。說到這個,于曉光心里也是很難受,覺得對不起兒子。每年過年,家里都是串門,走親戚,很熱鬧。可是今年,于曉光一個人過年,跟東北的氣氛一點兒都不一樣,肯定是有想家的心情,也有很多的話想和家人說,但也只能克服了。
過年了,當我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貼著春聯,吃著熱騰騰的年夜飯,看著春晚,放著鞭炮的時候,可曾想過,有那么一群人,他們為了別人能過個好年,必須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對工作,他們能做的就是無愧于心,對家人,他們能說的卻只有一句對不起……
更多公益故事,敬請關注每周日12:10播出的旅游衛視《善·行天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