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難,也要堅持,有太多人需要看似微不足道的關懷和愛”
內蒙古晨報記者 福榮
“假如一片土地上有100棵苗,特別干旱,我只有一壺水,我該怎么澆?”羅綺問記者。
“隨機挑選幾棵或每棵苗都澆點”。
對于這樣的答案,羅綺說,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但對于公益組織來講,必須要做出明智的選擇,就是“挑選最茁壯的兩棵,讓其成長,不然會面臨100棵苗全死的慘境”。有人認為,公益就是慈善,怎么忍心看著其他樹苗都死掉,“做公益是本難念的經,用有限的力量,將公益做到最大化”,這是羅綺做公益的理念。
做公益 要有學問
羅綺,53歲,是呼鐵局恒諾集團司機,呼和浩特天使公益事業聯誼會會長。他因堅持做公益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并得到許多榮譽。當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他也深感自己的責任越來越重,“以前做一件事可能需要付出6分力就夠了,但是現在必須盡全力,有時力不從心,很累”。
天使公益,成立于2008年。“成立這個組織的動力,源于最樸實真摯的農民”。2002年,為掙錢養家,羅綺到烏蘭察布市卓資山承包牧場養羊。
經營牧場的過程中,羅綺接觸到了當地的農民,他們生活很困難,他想伸出雙手拉他們一把,但發現自己太渺小,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且一直要堅持下去……后來他就成立了天使公益聯誼會。
他曾組織天使公益志愿者到呼市保合少鄉敬老院送溫暖,五次組織公益獻血,在海亮廣場為殘疾兒童組織捐款,在萬達廣場為清水河韭菜莊學校組織捐款……他組織的公益活動數不勝數。
在組織活動中,羅綺發現做公益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它需要很多學問。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做公益的行列,這是一件好事,但可能也會變成壞事。”羅綺說,在近幾年做公益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問題。例如許多愛心人士到學校為貧困學生捐資捐物,校方提供的名單總是同樣的幾個學生,導致一些學生產生自卑感,成為必須接受捐助的學生。還有一些學生會產生依賴性,每當愛心人士到來,就提前想到會得到什么。
羅綺認為,這是一種盲目的公益做法。同時,他在反思如何將公益做到最有效益、最大化。“如果以品學兼優的名義,每次挑選不同的人做鼓勵的資助,也許比簡單直接的捐助方式更有效”。
做公益 貴在堅持
近些年,慈善或公益成為人們眼中的敏感詞。作為公益組織者,他更加覺得組織一場公益活動是件多么不易的事情。
“路再難,堅持就好了,最痛苦的是家人不理解。”做公益,要付出時間、精力、資金。羅綺說,公益組織成立之初,得不到認可,拉不到贊助,他只能將自己的工資投入到公益活動中。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這樣的行為,等于不負責任。
為此,羅綺曾與家人爭執過,“近兩年好多了,希望將來會越來越理解吧”。
做公益不是做生意,做的是人心,羅綺這樣理解做公益。一旦丟了人心,曾經做的一切都將成為泡影。羅綺說,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在做平凡的事。“做公益是本難念的經,你認為好,未必每個人都認為好,只要堅持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做事,坦坦蕩蕩做人。”
在羅綺看來,一個人或組織得到了認可和關注后,就想做得更好,即使因此累,即使時而遭到質疑,也要堅持下去,因為太多的人在等待,等待看似微不足道的關懷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