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做早餐:切土豆速度和正常人無差別
1991年,20歲的高軍義在一次手術失敗后永遠失明。從此,他整整封閉了自己12年,直到2003年接受盲人按摩培訓后,他的性格才發生巨大的變化,成了一個樂天派。
10月11日,秋風瑟瑟,榆林迎來了強降溫天氣。早上7時30分,在高軍義位于榆林市榆陽區秦莊路的租住房內,他正在忙著做早點:西紅柿雞蛋疙瘩湯。而他的妻子、21歲的女兒和70歲的母親則在一邊幫忙找東西。
高軍義一手舀水,一手拌面疙瘩,手法非常嫻熟,幾乎沒有將面灑落出來。“今天天氣冷,母親身體又不好,我就想著給她做點熱乎的飯。”高軍義邊說邊做,之后又摸索著將拌好的疙瘩緩慢倒入鍋中,并不時用筷子在鍋中攪拌。
“平時工作太忙,也不經常做,現在做飯有點生疏了。”
鏡頭2
上下班:同事三年如一日接送他
8時04分,高軍義給同事李虎打了個電話,因為他每天上下班都坐李虎的摩托車。8時10分,吃完飯的高軍義和母親聊起了家常,并說過幾天陪老人去看牙,此時李虎也來到了他家。
“我們做了三年多鄰居了,順路接送的事情,也是舉手之勞。”李虎說,以前兩人都是一起走路上下班,基本15分鐘就到上班的地方了。今年他買了摩托車后,方便多了,5分鐘就能到單位。提議做個炒土豆絲。女兒為他找來了西紅柿、土豆和紅蔥,他快速地將土豆洗干凈,而切菜的速度和刀功幾乎都和正常人一樣。
7時57分,高軍義開始炒土豆絲,倒油、放調料,雖然都有女兒的提醒,但他并沒有出現磕碰。“做菜放油鹽醬醋,也是憑感覺,做的次數多了,也就弄個八九不離十了。”10分鐘后,土豆絲熟了,女兒嘗了一口贊不絕口。
8時20分,兩人走出家門,高軍義用胳膊挽住李虎的胳膊,然后便大步流星地往前走,速度比正常人都快,遇到拐彎處,也不用李虎提醒。
“其實很多人都不懂盲人是如何感覺外界的,比如碰到拐彎的時候,他身體自動就轉過去了,我立刻就能感知到。”高軍義說,在單位的時候,自己也用不著人提醒。
8時25分,李虎騎著摩托車出發了,高軍義熟練地坐到摩托車上,幾分鐘后兩人便來到了單位。到了單位,高軍義便不需要李虎的指引了,自己熟悉地到了宿舍,穿上了工作服。
鏡頭3
認真工作:開朗個性感染顧客
8時30分到單位,剛換好工作服的高軍義接到了顧客的預約電話。在等待顧客時,閑不住的他拉著李虎開始下棋。“我們倆經常下棋,別看他眼睛能看到,其實棋藝也不比我好多少,這幾年我贏了他不少回呢。”高軍義笑著說。
9時,之前預約好的白先生來到店里,高軍義便結束了下棋,正式開始一天的工作,只見他手法嫻熟地一邊為白先生按摩,一邊聽電視機里播放的新聞。“我工作的時候一般愛看新聞,尤其是體育新聞。”高軍義說,他在按摩院剛起步時就過來了,現在每天基本上要接待12個左右顧客,大部分都是老顧客。
9時25分,又一位顧客劉先生來到店里。在等候間,劉先生說,他是高軍義的老顧客了,一般每個月都要來個兩三回。“他不僅按摩技術好,為人也比較開朗,有時跟他聊天,我的心情都會受到感染,不知不覺就變好了。”劉先生說,他來按摩院按摩七八年了,每次必找高軍義。
鏡頭4
業余娛樂:拉二胡、說書,樣樣都拿手
10時01分,結束了按摩工作后,高軍義和同事商量著利用休息時間去娛樂室玩一會。通往娛樂室的樓梯燈光比較暗,高軍義卻走得很快,到了娛樂室,他接過同事遞來的二胡,熟練地拉了一曲《繡金匾》。在同事李保衛的眼里,高軍義特別能說會道,不僅會拉二胡,唱歌、說書,個個都很拿手。
10時12分,結束了和同事合作的說書后,高軍義來到了電腦室。他坐到電腦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不來電腦室的話,我就在店里用手機和網友聊天,其實我的生活和正常人并沒有什么區別,特別豐富多彩。”高軍義說,不忙了他還會去隔壁的健身房鍛煉身體。
“我現在每個月拿好幾千塊錢的工資,一家人日子雖然過得不富裕,但通過自己的雙手獨立生活,用雙手感知光明,我無比快樂。”高軍義說,他覺得凡事都要想得開一點,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就要自己努力提高自己。
選擇這個題材,我不想渲染他們的不幸,更不想用他們的不幸來書寫所謂的悲憫,只是希望通過我的記錄,把他們的生活真實地再現出來,讓更多的人能用平和的心去了解盲人按摩師,并盡可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的溫暖和愛心。我也相信,他們的樂觀和堅強,更會感染我們每一個人,因為他們身上所傳遞出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記者手記:經歷過悲劇卻能傳遞樂觀
除了讓人動容的故事,欽佩的人格,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堅強樂觀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每一個健全人所需要的。我覺得,殘疾人朋友和我們一樣熱愛生活,跨越身體的限制,沒有一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