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建林在家里的草垛前進行拉伸。
光感
1997年出生的郭建林1歲時得了一場病毒性腦炎,從此雙目失明。雖然被父母發現送醫也及時,但嬰幼兒的肌體還是被病毒侵襲損傷了視神經,落下了無法挽回的視力殘疾。慶幸的是,經過多年的治療,郭建林的視力從看不到恢復到有光感。
在郭建林的描述里,光感讓他那雙細長帶點瞇縫著的眼睛目前能“看”到的世界并不是黑色的,而是像一層層厚厚的“霧”。

北京有家視覺科技公司提供了一款AI助視自動聚焦的眼鏡讓他免費使用,對看書的幫助還是挺大。
郭建林記得最開始上的是普通小學,他被安排坐在老師的鼻子底下,因為什么都看不到,他是名副其實地“聽課”。念到二年級的時候,老師鄭重其事地跟他爸爸老郭說,這孩子聽三遍就能背,記憶力好,但是農村學校沒有盲文課程,沒有專門老師,建議老郭把孩子送到殘疾人學校學習。
當時,全寧夏只有自治區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盲人教育,學校是寄宿制,老郭為了給兒子創造一個能學下去的環境,無論嚴寒酷暑,每周兩趟騎著摩托車往返一百多公里,接送郭建林在寧夏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郭建林家里是建檔立卡戶。村前,一條鹽堿覆蓋的苦水河曲折凝固。
在特校12年,郭建林考試經常考雙百,還是班長,學生會主席。他的身體也結實、柔韌性好,跑步比別人快,跳遠比別人遠,2009年開始,郭建林先后被選進特校的盲人足球隊、門球隊進行專業訓練,一練就是6年。
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國家隊教練的邀請下,郭建林代表寧夏特殊教育學校參加了全國盲人門球夏令營,在夏令營期間,他的表現得到了國家青年隊教練的充分認可,成功入選國青隊,同年代表中國參加亞太地區錦標賽,獲得冠軍。
2017年,中國成功申冬奧后的兩年,郭建林獲寧夏自治區殘聯推薦,參加全國殘疾人雪上項目運動員跨項選拔訓練營。郭建林以西北地區第一的總成績成為第一批中國國家隊高山滑雪項目專業(視力組)運動員。

郭建林訓練滑雪動作。
雪道
高山滑雪是滑雪運動的象征與精華,被譽為“勇敢者的游戲”,選手們是在速度中感受追逐冰雪的自由氣息。高山滑雪的別稱也叫阿爾卑斯滑雪,起源于狩獵時的一種交通工具,逐漸演化成一項滑雪運動。它分為5個小項,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滑降、全能,比的是時間快慢。
在平原川區生長起來的郭建林只知道有大眾滑雪,根本不知道雪上比賽為何物。選擇高山滑雪是因為喜歡它速度快,坡度大,極富刺激性與挑戰性,只適合專業運動員參與。
訓練從平地拉體能開始,然后是從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技術訓練,運動員需要在高速滑行中學會靈敏地調節方向。但第一次上雪道,因為不熟悉雪感,分辨不好軟雪、硬雪還是冰,結果滑雪板帶著人走,“就像滑梯直著就下去了,下去后連回去的路都找不到”。

資料圖:北京,郭建林在室內冰場訓練。
從來沒摸過到轉行練滑雪,沒骨折但是也沒少摔,“有次滑回轉,被雪包顛起來一個空翻直接飛過1.2米高的防護網,掉到樹林的山澗里,當時教練就在前面,聽見我喊了一聲,眼看我摔下來無能為力,因為過幾天就要全運會比賽了,他就兩手一攤兩眼朝天,心想你完了,寧夏最后的希望。有個樹枝接了我一下,所以落到地上沒什么事,但離我不到10厘米就是個大石頭”。
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和回轉4個項目的滑行速度和賽道長度、起終點落差依次遞減。盲人選手是在健全人領滑員的聲音引導下參賽。
超級大回轉的起終點垂直海拔落差在650米左右,賽道全長達到2公里左右,旗門大約60米,從出發門經過旗門到達終點門也就1分鐘。
郭建林和他的領滑員+教練馬延忠站上出發門,“裁判員已宣布開始,領滑員通過頭盔里的傳聲耳麥喊3-2-1,3代表領滑員和我一起準備出發,2代表他走,1代表我走,之后的1分鐘里只能聽到震耳欲聾的風聲,那是一種破空聲,風速大的戴著頭盔和護目鏡都能把眼淚吹出來,除了風聲就是馬叔(馬延忠)在我前面發出的指令。
“因為絕對的信任,他的單音節指令說左我就往左,說右我就往右,長期磨合,我能通過他的發音、斷句、語速、斷拍、拖拍,就知道要左多少、右多少。我倆滑的動作一模一樣,他的胳膊和腿抖一下,我都知道他在提示什么,是有坑了,或者是有雪包,有更近的路線了等等。聽到他語氣緊張我會放慢速度,語氣輕快我就知道這個旗門好過”。
盲人高山滑雪的選手按視力障礙測試程度分為三個級別,評分是對應不同的減秒系數0.5、0.8、0.9,郭建林是第二級別,這意味著他拿冠軍需要比最慢的選手速度更快、耗時更短。

資料圖:河北張家口訓練場,郭建林在領滑員的帶領下進行高山滑雪訓練。
比賽前,視力組選手們會沿著線路走一遍,由于記憶力好, 60個旗門的坡度、角度還有旗門樣式郭建林一把就能記住。
滑降、超級大回轉屬于速度項目,選手們只有一次機會,要在追求最快速度的同時找到最短路線。2013年,在瑞士進行的一場高山滑雪世界杯滑降比賽中,法國隊選手克拉雷成為世界上首位滑行瞬時時速突破160公里的選手。國內的盲人高山滑雪里還沒有滑降比賽,不過滑降訓練中郭建林滑行時速最快能達到140公里/小時。
大回轉和回轉屬于技術項目,每名選手有兩次滑行機會,以兩次用時相加作為總成績,選手更注重把控滑行的節奏,從而提升繞過旗門的效率,進而縮短比賽用時;全能項目則由速度項目中的滑降和技術項目中的回轉組成。
通常情況下,高山滑雪選手往往只專注于速度或技術項目中的一種,但也有不少選手能夠精通這兩個不同的類別。郭建林最擅長的就是大回轉和超級大回轉。

郭建林獲得的4金2銀1銅的獎牌。
2018年,郭建林代表寧夏隊在全國殘疾人高山滑雪錦標賽中獲得視力組男子大回轉、回轉項目的雙料冠軍。2019年,又在全國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七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高山滑雪視力殘疾男子組比賽中獲得大回轉冠軍、超級大回轉亞軍。
2020年,郭建林被輸送到北京隊,吳忠市殘聯康復部、教育部的科長馬利民說,寧夏沒有高山滑雪的訓練場地、教練、經費,報名參賽的機會也少,自治區殘聯的領導覺得這會毀了孩子的前程,于是決定主動輸出給其他省市,消息一發出,就接到了北京的邀請。
在2021年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郭建林代表北京隊獲得高山滑雪視力男子組回轉亞軍,全能亞軍。
Flow
郭建林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當運動員拿第一就是自己的目標,目標明切人就簡單純粹了,余下的一切,有用的吸收,沒用的就排除,比如有些不好心情。
52歲的馬叔說起郭建林很動容,“沒人領滑的盲人高山滑雪那就是“刀刃舔血”,盲人選手取得成績比健全人付出要太多,也難太多。2017年剛組建隊伍,馬叔帶了4個盲人隊員,在動作領悟力上,已經20歲的郭建林是最慢的那個,但他也是最努力的那個。

即使一個人在家訓練,郭建林也要力求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
“我倆都屬于務實型的,首先想的是成績下去了“磕磣”,不想被國家隊淘汰,在這個心態下逐漸練起來,全隊六七十人誰也沒我倆訓練刻苦,每天我們都是第一個出來最后一個回來,我問他累不累啊,他說不累,再來一趟吧,叔。雪道上最冷的時候白天也得有零下30度,別人滑兩趟,我倆至少滑四趟,教練也怕我倆凍傷了,說回去吧,他不回。他感染了我,不好意思不領他練。這孩子非常樸實,不像其他孩子撒個嬌、犯個懶、鬧個情緒,他從來沒有。他身體有傷按規矩不能練,他就戴上有鋼板的護膝、護腰自己偷著訓練,那時候我看出這孩子真有毅力。
郭建林說馬叔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站在盲人運動員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灌輸。

郭建林每天都要做進行拉伸,保持韌帶的柔韌性。
“50歲我就當不了領滑員了,但我倆每個月得通次電話,我說的最多的就是鼓勵他,你可別受傷”,馬叔說。
郭建林說,“最大的無助就是你站在操場上,雪場上,什么也干不了。受傷了,還想努力,但連機會都沒了”。
馬叔覺得,盲人的世界是非常簡單的,或許生活的殘酷已經讓他們失去了一些東西,所以他們會更珍惜現在的生活。“他們的這種態度讓我非常感動,他們也教會我們健全人要珍惜自己今天所擁有的一切”。
人們總說,老天關上一扇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但在郭建林心里,其實窗和門都在那里,從沒有改變過,只不過你愿意不愿意去開啟罷了,不努力,你還是那個你,不存在誰比誰更好,只能說誰比誰更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而已。
即將舉行的北京2022冬殘奧會上,中國隊取消了高山滑雪視力障礙男子組這一項,原因是該組起步晚,運動員要通過國際比賽的積分來取得冬殘奧運的比賽資格,但這兩年疫情很多國內外比賽取消,導致積分不夠。
1月28日,臨近冬奧會開幕了,一直在艱苦集訓備戰的郭建林等視力組運動員最終被確定不能參加冬殘奧,各自回到家鄉休整??隙ㄊ怯羞z憾,不過郭建林說,高山滑雪對年齡要求不高,隊里有人45歲還在滑,自己會努力爭取下一次參賽。
回家的生活很簡單,換上工作服每天兩次跟父母一起,把青貯飼料混上麥秸稈切碎攪拌了喂給家里的幾十頭牛、羊吃,把牛糞運到四五里外的已經翻好的地里當肥料,等天氣再暖和些,種上莊稼。

郭建林抱著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羊羔喂牛奶,他看不見小羊羔的嘴,要靠手觸摸到小羊羔的嘴。
生活
即將舉行的北京2022冬殘奧會上,中國隊取消了高山滑雪視力障礙男子組這一項,原因是該組起步晚,運動員要通過國際比賽的積分來取得冬殘奧運的比賽資格,但這兩年疫情很多國內外比賽取消,導致積分不夠。
1月28日,臨近冬奧會開幕了,一直在艱苦集訓備戰的郭建林等視力組運動員最終被確定不能參加冬殘奧,各自回到家鄉休整。肯定是有遺憾,不過郭建林說,高山滑雪對年齡要求不高,隊里有人45歲還在滑,自己會努力爭取下一次參賽。
回家的生活很簡單,換上工作服每天兩次跟父母一起,把青貯飼料混上麥秸稈切碎攪拌了喂給家里的幾十頭牛、羊吃,把牛糞運到四五里外的已經翻好的地里當肥料,等天氣再暖和些,種上莊稼。

在家里休假期間,郭建林每天和爸爸一起加工冬貯飼料,喂牛喂羊。
為了保持體能不下降,回到家里的郭建林執行的還是在隊里的規矩,煙酒不沾、從不暴飲暴食,絕不吃易含興奮劑的食物。每天七點起床后,他會穿上訓練服拉體能,包括有氧訓練、靈敏性、小肌肉群激活。
有氧訓練的時候,他會沿著村子里的機耕道端著胳膊小心謹慎地跑上10公里,也會擺動臂膀大步穿過自家門前的牛圈、羊舍,城墻一樣的金黃麥垛,還有深坑一樣的青貯飼料池,鞋底揚起的塵土撲了雞和狗一身,咚咚咚的腳步聲驚走飼料棚梁上的一群麻雀。

郭建林長期的專業訓練,頗有氣力,在避免受傷的前提下,家里很多重活他總是主動承擔。
穿著紅色中國隊連體比賽服的郭建林看起來身材普通,但其實練就的身體素質比想象中更厲害。不僅體脂低于高強度訓練的專業冰球運動員,跑步速度與職業足球選手打平,連彈跳度都與籃球運動員相近。
多年的專業體育生涯,去過全國很多地方的經歷,讓郭建林的人生和見識都跟同齡人大不一樣,郭建林說“練體育讓自己的腦袋都變得聰明了”,同齡人還在想怎么逃課睡覺玩手機靠父母,他想的是自己可以養活自己、減輕爸媽的負擔,怎么提高自己變得更優秀,要出成績,要對得起一年150萬元的培養費。
郭建林喜歡帶有黑科技感的電子產品和內容,他會找來帶聽歌功能的充電倉版藍牙耳機,下載上千首流行歌曲陪自己鍛煉。在喜馬拉雅聽《戰爭與和平》,在西瓜視頻聽無障礙電影《激情與速度》。

忙完農活,完成訓練,郭建林會待在家里用手機聽名著,用平常3倍的速度來聽書。
北京有家視覺科技公司提供了一款AI助視自動聚焦的眼鏡讓他免費使用,這種眼鏡可以把字放大,把遠處的人和場景拉近,雖然屏幕總是抖動,但對看書、周游陌生地方的幫助還是挺大。
對于普通滑雪者來說北半球的冬天漸行漸遠,而在滑雪運動員們的世界里,雪季從未停止,夏季訓練是他們的必修課。
郭建林在等待夏訓通知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設想可能會提前的退役人生。馬叔告訴郭建林要務實,在國內比賽他指定能拿前兩名,但在國際比賽上要想取得獎牌就是奢望。如果冬殘奧一結束國家隊高山滑雪項目視力組解散,他是不是該考慮增加盲人按摩的技能或者帶貨來謀生。郭建林倒是并不害怕出乎意料的事,他想的是將來回寧夏當個盲人教練會更有意義。

世界冠軍,是郭建林職業生涯最高的目標。
最近時間,郭建林總是會夢到訓練的事,還有比賽的各種場面,“就跟幻燈片一樣,做的最多的還是滑雪”。他心里的人生念頭就像一條水流,希望它浩蕩又有序,噴涌而出但又不會四處灑落。創造、奮斗、整合,他說,就像高山滑雪那種flow的感受,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這個過程,但一切又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殘疾人也可以意擁有精彩人生,點擊【美好生活支持計劃】,幫助殘疾群體過上美好生活!
(圖文視頻:一絲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