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自己的歌聲溫暖留守兒童 延安鄉村音樂老師馬麗14年的執著守候
她14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長期擔任小學數學教師,同時也是學校的音樂老師。由于和丈夫分居兩地,結婚后八年沒要小孩,2013年的時候才做試管生育了一個孩子,穩固了夫妻感情。她就是子長縣鄉村教師馬麗。
10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延安市子長縣史家畔中心小學時,聽到校園里不時的有孩子們的歌聲傳出,史家畔中心小學校長王飛告訴記者,馬麗正在給小學一年級學生上音樂課。
她是一名老師也是保姆
王飛說,史家畔中心小學距離子長縣城18公里,學校設有兩個學前班,一年級至六年級有88人,現有在校生共128名,住校生有18人。住校的學生都是距離家比較遠的,有的是農村留守兒童。當談到馬麗時,王飛說,馬麗在學校教二年級數學,同時也是學校的音樂老師。她工作認真,思想上上進,所帶班級的質量非常高,她現在所帶的二年級,共有13名學生。對于學校來說,她是一名優秀老師,對于學生來說,她是一名老師兼保姆。
兼職鄉村音樂老師
農村很缺音樂老師,馬麗就擔當起了音樂老師,她同時給史家畔中心小學和湫峪溝小學帶音樂課,當談及她為啥不辭辛苦的給兩個學校的學生教音樂時,馬麗說:“由于很多農村人都進城打工了,沒有條件帶孩子的家庭,只能把孩子留在農村,這些孩子,一年中見到父母親的次數很少,但他們也想要父母的呵護與陪伴。有些孩子在性格上比較孤僻,不愿意與人交流。農村又緊缺音樂老師,所以我在教數學課的同時,承擔起了音樂老師的職責,盡自己的一份力,讓孩子們在唱歌過程中鍛煉膽量,在歌聲中交流,在歌聲中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女教師,14年來,馬麗始終將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站在那崇高的三尺講臺上,望著那一張張可愛幼稚的臉,看到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崇高而沉重的責任感便油然而生,教師的責任重于泰山。為干好教育工作,馬麗放棄了多次好工作和高收入的機會,但是當她走到學校,看到一個個可愛的學生,遙想著他們長大成才,造福社會的情景,自己目前的苦和難就煙消云散了。馬麗說,她愛上了教師這一行,別說是不干教育了,就是誤學生一節課就好像欠了學生多少債似的難受。
本報記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