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正值暑期,周圍朋友正四處旅游,游覽名勝古跡之時,我卻堅持參加了由廣東醫科大學社區健康促進社所組建的三下鄉隊伍在霞山進行歷時十二天三下鄉之旅,雖然只有短短的12天,我卻得到了磨練,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所學不到的東西。
此次三下鄉活動中,印象最深,體驗最多的莫過于調研了。平時走在大街上總會遇到有人發傳單廣告之類的,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在街上向別人做問卷發東西,雖然我做問卷調查是為了了解市民的飲食習慣而不是廣告、傳單,是件有意義的事,但是依舊困難重重。本以為只要我面帶微笑,說話和善,態度誠懇,表明自己是學生并且問卷上并不會涉及個人信息,就會很快完成任務。然而卻事與愿違,有時我才剛走上前:“您好,我們是廣東醫……”華還沒說完,對方就擺擺手離開,亦或者直接無視我直接往前走。其中最傷我心的是,有次我看見兩個同齡人正坐著閑聊,我滿懷希望地走上前,可還沒到達她們的座位,她們就趕緊離開。有時想想覺得很委屈,卻很無奈,畢竟幫我們填問卷是好心,不幫也是正常的,畢竟這跟他們來說并無半點利益關系。
被拒絕多了,也逐漸開始反思,尋找其中的問題。是他們心中防備心理,擔心受騙?或是懷疑我們只是做表面功夫,不想花費不必要的時間在上面?亦或是我們的態度是否不夠好......反思后,做出相應的改變,我通過耐心溝通,漸漸讓一些路人卸下防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與到義診調研中;
“阿姨,不好意思,打擾您一下,我們是廣東醫科大學的學生,現在進行三下鄉活動,能否占用您一點時間,幫我們填一下調查問卷?”在得知志愿者是來進行有關膳食習慣的調研活動時,一位剛趕完集準備回家拎著滿籃子菜的阿姨停下了腳步。由于阿姨不識字,我就逐字逐句地念給她聽并為她介紹飲食習慣不當易引起的慢性疾病及預防。“其實,我們都不太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平時也不怎么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你們能想到去做這些事,關心我們這些老人,真是有心了。”臨走前,阿姨對志愿者翹起了大拇指。阿姨的舉動或許對于她來說并不算什么,但對于屢遭拒絕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支持,是感動,也給予了我信心,敢于向下一位開口做調研。
在這次的調研中,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耐心和堅持,認真做好每一步是最重要的,不能眼高手低,看起來不重要的,不值得做的,也許是至關重要的。生活中我們應該留意一些事,做一個有心人,懂得快樂的生活,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