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出生就患了腦癱,從來沒有下過一天床。為了照顧這個兒子,媽媽服侍了他48年。由于母愛的長期感化,從來不能說話的兒子曾一度能對著媽媽吱吱呀呀。記者昨日前往鼓樓區天目路社區探望這個感動了整個社區的偉大媽媽。
這位母親叫劉家英,家住鼓樓區天目路社區,今年79歲。兒子叫李萊寧,今年48歲。昨天上午7點30分,記者趕到劉媽媽家里,她正在給兒子清理糞便。而兒子李萊寧則側臥在床上。“兒子從小就生了這種病,做媽媽的也是沒有辦法啊。這不,每天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一點也不能耽擱,他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劉媽媽這樣對記者說。
48年不離不棄
“48年了,他就住在我身邊,我們的床相隔不到1米距離。我得照顧他啊,如果住兩個房間,夜里他有什么事,他自己又不知道,那會出事的。”據劉媽媽介紹,她一直都是每天凌晨5點起床,到兒子身邊仔細檢查后,再去廚房給他做早餐。為了不讓兒子缺乏營養,她沒少動過腦筋。“今日早餐是粗糧玉米糊,再切點青菜細絲搭配,必須煮得稀爛。否則稍微一點粗糙,他便卡喉嚨打嗝。”
“我必須要一小勺子一小勺子喂,就像喂小鳥一樣。一般要半小時才能喂完。”劉媽媽解釋說,由于兒子沒有意識大便,所以每次她都是削一小塊手指頭大的三角形肥皂,將其塞進肛門,準備大便。便后,將其床單被褥換下,進行簡單擦洗。兩小時后,再拿幾塊餅干,用開水泡爛后讓其吮吸。午餐是攪碎的西紅柿煮米粥、鯽魚湯。鯽魚首先用開水煮熟后,將魚肉剔出攪成碎末,摻到魚湯里,再一勺一勺喂下去。晚上8點用完最后一次點心后,便打水為其擦洗身子,就這樣一日三餐三點,至晚上10點許,兒子入睡就寢了,劉媽媽方可休息。
陪同記者前來的居委會同志告訴記者,劉媽媽48年如一日地照料著這個兒子,沒叫一聲苦,沒叫一聲累。老伴在世時,她照料兒子還有一個幫手。自她老伴1989年去世后,加上自己也老了,給兒子翻身或擦洗時,確實很吃力。
自己生病也不敢住院
“在我自己也生病時特難過。”劉媽媽談到兒子,情不自禁地老淚縱橫。劉媽媽說:“上個月初,我血壓高到180,醫生無論如何也不讓我走,但我實在不能……”老人擦一下淚后說,“如果我住院,他就得挨餓啊,他自來到這個世上,沒過一天正常人的日子,已經夠苦的了,我作為母親,有責任讓他減少一分痛苦。住院期間,我每天一大早就偷偷跑回家,匆匆忙忙將他一天的飯做好,再趕回醫院打針掛水。病情稍有好轉,我就要求出院。”
居委會同志告訴記者,由于母愛的長期感化,曾一度喚醒小腦病的李萊寧情感神經。據老人講,“那段時間他一見到我,就‘啊―呀―’欲語,有時急得直叫,用手反復敲打自己的嘴,滿嘴的牙齒就是那時被他自己打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