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如果能夠找到,就應該為他舉行一個隆重的葬禮,甚至比隆重葬禮更隆重的國葬。
二十六年前,筆者也還是一個小孩子,彭加木這三個字也許不知道怎寫才算正確,但“彭加木”如同一個聲音早已經鑲嵌在孩提時的記憶里了。
想想,時間過得真快,世事、家事又是多么的滄桑啊!我的父親去世已有三年了。
父親喜歡看星星月亮,哪怕是天冷的季節,只要有月色,父親都喜歡在樓上大曬臺上一邊喝茶一邊望星空。對宇宙、生命、自然的眷念,父親也深刻感染了我。因為年紀不大,所以有關彭加木失蹤,最先是父親告訴我的,一些零星的傳說也是從父親那兒曉得的。在當時,這既是一個自然之謎,也是一個社會之謎,由于是出自父親之口,而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日子,所以也就成了揮之不去的謎之情節了。
對父親來講,謎隨著生命的消逝而埋進了泥土;對我而言,生命只要沒完結、記憶只要還永駐,謎之情節不就是一個未解的圖騰嗎?話說,羅布泊就是一個謎。
羅布泊被稱為世界“旱極”,數百年前卻是湖泊。到了近代,湖泊、古城、樓蘭人都灰飛煙滅了。公元1980年6月初,一個叫彭加木的科學家如古樓蘭一樣,在羅布泊這塊人類尚未征服的地帶銷聲匿跡了。其實,科學家探險失蹤并不是什么希奇,但彭加木為什么如此令中國人牽懷呢,而且還牽掛了幾代人呢?之所以說牽掛,是因為彭加木探險失蹤有一定的歷史背景。
1980年,是中國百廢待興的年份,也是科學春天降臨的時節。1978年3月31日,郭沫若在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曾說:親愛的同志們!英明領袖華主席和敬愛的鄧副主席的重要講話,方毅同志的報告,我表示衷心的擁護和熱烈的歡呼。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你們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堅,任重而道遠。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兩年后,屬于中年一代科學工作者的彭加木,為了探索宇宙長河里的真理實踐了——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在浩瀚荒漠上永遠地擁抱春天了!清明已經過去,春天已經來臨。彭加木失蹤后,解放軍和中科院曾組織3次大型搜索行動,動用十多架飛機和一支地面部隊,除了發現腳印外,始終未能找到有關彭加木的其他線索。從對彭加木失蹤的關注,到不遺余力地搜尋,其實質意味科學圖騰在中國人身上復蘇了,這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必然要去做的,所以彭加木也就震撼了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的心扉。撇開歷史,回到現實。
去年4月12日,敦煌市七里鎮政府幾位鄉鎮干部前往羅布泊腹地進行生態環境考察。考察隊進入沙漠腹地就迷失了方向,就在大家分頭找路的時候,突然在一簇紅柳旁發現了一具干尸。由于有人看過《彭加木的失蹤之謎》一書,便說這具尸骨會不會是彭加木?于是大伙將干尸掩埋,并在上面做了標志。隨后,中科院研究人員在干尸上取了樣,DNA鑒定由于樣本沒取好而失敗。
非常巧合,剛過一年。本月13日,新華網北京電,中國科學探險隊在神秘的羅布泊東緣發現一具干尸,他們懷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蹤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遺體。報載,一支科學探險隊13日在距羅布泊東緣最近的城市甘肅敦煌集結,14日一早將向彭加木失蹤的區域進發,試圖確認新的發現是否為彭加木的遺體。
應該說,彭加木受關注或關注彭加木媒體“功不可沒”。有人回憶當年----這事本來是封鎖嚴密的,但事發三日,還是被新華社記者打聽到了。先以內參形式向上反映,后于22日發出通稿。科學家彭加木在新疆羅布泊失蹤了。消息如同晴天霹雷,震驚了中國,震驚了億萬人! “彭加木,你在哪里”的呼喚,很快傳進玉門關傳到中南海,傳遍全中國,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彭加木,一時成了舉國上下人所關注的焦點! 有的敦促政府不惜代價地擴大尋找規模;有的建議向羅布泊增派一個空降師,踏遍這中國“百幕大”的每個角落,找個水落石出。億萬中國人守候在收音機旁,希望隨時聽到彭加木的消息。
前后對比,內參通稿與新華網,雖同屬是新華社,但不可同日而語,當今中國已進入信息時代。彼時,尋找一個人,一個失蹤的科學家,動用國家通訊社這樣一個資源平臺可謂前所未有,況且是在一個消息嚴密封鎖尚未解凍的歲月呢!事實上,尋找并關注彭加木是人們對消息閉塞、信息匱乏的一種群體性潛意識發泄,心靈渴望自由的圖騰在“彭加木,你在哪里”的呼喚里不經意復活了!因此,尋找到彭加木,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現在告慰彭加木、還愿圖騰的一種民族潛意識再現吧!
若真的找到了彭加木,父親在天之靈也會微笑的。星星啊,月亮,如果有這一天的話,我就拜托你們倆捎封信給他老人家吧。
油菜花兒早就開透了故鄉的山山水水,父親常去垂釣的池塘也蓄滿了春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