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格桑德吉:墨脫筑夢人
2019-04-25來源:新華網
        化作一支紅燭,照亮深山峽谷孩子們的求學路——記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

       【大寫的時代·大寫的共產黨員】

       2001年,23歲的門巴族姑娘格桑德吉在大學畢業后,主動申請到墨脫縣幫辛鄉小學執教。

       幫辛鄉是個什么地方?這么說吧,墨脫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而幫辛鄉則是墨脫最后一個通公路的鄉。2000年前后,這里的門巴族孩子小學失學率曾高達30%、升學率則不足30%。教育的缺失,讓很多人一生都困守深山。

       為了勸學,格桑德吉與同事一起,長年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懸崖小路上奔波往返……十幾年來,在她與同事的不懈努力下,當地孩子的小學入學率、初中升學率都實現了100%。

       她像一支燃燒的“紅蠟燭”,用愛與責任,在崇山峻嶺之中,為門巴族孩子照亮一條走出大山的求學之路。


格桑德吉

       1、走出大山,但要回去幫助家鄉孩子改變命運

       有一次,在去勸學的懸崖小路上,遇到一條翠綠色的長蛇在吐芯子。我怕得要死,也沒有人來,等了好久,蛇才爬走。——格桑德吉

       2001年,格桑德吉在大學畢業后,主動來到幫辛鄉執教。當時的幫辛鄉不通路、不通水,也不通電。這意味著,這里不僅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甚至連電燈、電視、電飯鍋也沒有。

       一個經歷過都市繁華、心懷廣闊世界的年輕人,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人生抉擇?

       原來,格桑德吉的家鄉就在幫辛鄉根登村。她上小學時,學校只有一座漏雨透風的茅草屋和兩名夜校畢業的民辦教師。她還記得,有一個字,“能力”的“能”,老師也不知道怎么讀,還問了好多人。

       受益于國家支持西藏基礎教育的好政策,格桑德吉于1989年轉入林芝市第二小學,接受優質的免費教育。

       然而,走出幫辛鄉的道路,真的太難了。當時,一群學生在老師、家長的護送下,徒步出發,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露宿繁星閃閃的野外,足足走了六七天,才抵達林芝。

       求學路上看到的璀璨星光,點燃了格桑德吉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她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于1994年考入湖南岳陽市一中的西藏班,后來又考入河北師范大學深造。

       “幫辛鄉的老百姓要找到出路,教育是關鍵。”在異鄉求學的7年里,格桑德吉心中有一個念頭越來越清晰:“家鄉很美,但是太閉塞了。孩子們不上學,一生都走不出大山。我要去幫助他們改變命運。”

       就這樣,格桑德吉于2001年主動回到幫辛鄉小學執教。此時的學校,已有兩間平房教室,但因為公路不通,物資運不進來,條件依然很差。30多個小學生擠在一間宿舍里,時常有孩子偷偷逃學回家。

       最初幾年中,奔走勸學是格桑德吉和同事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好長時間里,一個班的孩子就沒有齊過。”格桑德吉說,“我們得挨家挨戶去找孩子,遠的要走上一天,近的也要走好幾個小時,周末基本沒休息過。”

       讓人無奈的是,往往好不容易找到學生家里,孩子卻跑到森林里躲起來,家長們則裝糊涂說沒看到孩子回家。不知道有多少次,又渴又餓又累的格桑德吉,絕望地坐在路邊抹眼淚,第二天還是要再去找。“求學是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唯一機會,我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她這樣對自己說。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在平時的教學中,格桑德吉更是傾盡心血與智慧。她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把每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予同樣的關心和愛護,并用自己的工資為貧困生貼補學習費用。

       日復一日,在格桑德吉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在孩子們學習成長的變化中,家長們逐漸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紛紛開始主動配合學校,支持和監督孩子們去上學。幫辛鄉小學的入學率和升學率,都有了明顯好轉,并不斷攀升。

       求學之路,深刻影響著孩子們的人生走向。2003年的一天,一個學習很好的14歲女孩沒來上課。格桑德吉趕到學生家里,卻發現家長們正在給這個孩子籌備婚禮。她頓時急了:“這個孩子肯定有出息,她上學的錢我來出,她要是考上內地學校國家也會管,你們不要為錢擔心,這個婚絕對不能結!”如今,這個孩子不僅順利在內地讀完大學,還像格桑德吉一樣,返鄉投身于基層教育事業。

timg (9)
格桑德吉與孩子們一起做課間操

       2、心懷遼闊世界,卻把人生定位于大山深處

       當時鄉里沒有醫院,駐村教學點只有我一個教師,不能提前下山住院,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在自己家里出生的。——格桑德吉

       幫辛鄉地處雅魯藏布大峽谷腹地,出行之難,超乎想象。從鄉里走到最近的公路邊,要跋山涉水走上一整天。而這條公路,一年中也只有6月至9月可以通車。其他時間,公路會被大雪封住,墨脫全境成為孤島。

       每年暑假,格桑德吉和同事都有一項重要任務——去已經通公路的波密縣采購一年的生活物資。一大早從鄉里出發,大家走一天,來到公路邊,住一晚上。第二天清晨,搭上順路的大貨車,當晚可以到達波密。糧食、食用油、罐頭、雞蛋、蠟燭、筆記本、鉛筆……東西要買全,因為一年只有這一次采購機會。物資往回運時,得雇人背,平均運費大概每斤高達三四元錢。

       與去波密相比,幫辛鄉內部的山路更難走,因為全部要靠步行。學校里幾十個孩子的家分散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兩岸,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學校規定一個月放假一次,一次4天。回家的路山高水險,格桑德吉和同事總是要去護送孩子們,每次往返都要耗時兩天。

       懸崖邊的羊腸小道還好說,靠著崖壁一步一步蹭過去就行了。過雅魯藏布江,才是真正的挑戰。

       一條溜索凌空飛起,連接兩岸石壁,江水在下面200多米處咆哮而過。男教師在前面示范動作要領:人坐在藤圈上,手里抓著滑輪,“嗖”地一下沖向江對面。格桑德吉是真的害怕,但轉念一想,這一關總得過吧。一咬牙,一閉眼,坐上藤圈,“嗖”地一下,她也沖過了江面。

       在沒有路的日子里,幫辛鄉也沒有電。白天還好,夜里批改作業、寫教案,都要點蠟燭;學校升國旗、做課間操,背景音樂都是格桑德吉的聲音;做飯只能靠燒火,老師們要抽空自己上山砍柴;沒有冰箱,能吃到的肉都來自在波密買的午餐肉、火腿腸……

       這樣的日子,整整過了12年,直到2013年墨脫通路才結束。

       聽來艱苦,格桑德吉卻甘之如飴。“與艱苦相比,還是欣慰多一點。”回憶起那段時光,格桑德吉最高興的,莫過于看到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改變。一個考上林芝一中的男生說的話,讓她至今感動不已:“感謝您,老師,沒有您當時的嚴格要求,我現在上不了高中,學不了知識,只能在家種地放牛。”

       為了讓更多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格桑德吉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青藏高原的大山深處,甘愿做一名默默付出的守望者。

       2005年,懷有身孕的格桑德吉被派到宗榮村教學點執教,專門為12名年幼的一年級學生開班上課。等到放暑假時,她已懷孕近8個月。

       返回鄉里那天,孩子們都來送她,大一點的孩子背著行李,小一點的孩子挽著她的手。走一會兒擔心她累了,孩子們就搬塊石頭用手擦擦說:“老師你坐。”路過一條小河,孩子們又用樹葉折成杯子舀水給她:“老師你喝口水。”

       分別時,她對孩子們說:“下學期,你們得到鄉里來上學了。老師在這里等你們,你們都要來哦。”秋季開學,12個孩子都來鄉小學報到,一個也沒少。聽到這一消息,產假中的格桑德吉淚涌心頭:“一下子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80520175918_91ae545f514d732db8d325f4e39f2789_3
工作中的格桑德吉

       3、用愛與責任,照亮門巴孩子的求學路

       2013年,公路通到了幫辛鄉。這里的教育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門巴族孩子們正在經歷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格桑德吉

       2013年,墨脫公路通車,帶動當地各鄉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老百姓出行方便了,電視、手機、網絡也接通了,快速富裕起來的家長都愿意把孩子送進學校,孩子們也更喜歡學習了。

       幫辛鄉通車后,鄉小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建起了三層教學樓,學生們有了自己的科學實驗室、音樂室,每個教室都配有多媒體器材,老師們講課也用起了PPT。門巴族孩子的入學率第一次實現了100%,小學畢業后升中學率也達到了100%。師資隊伍也穩定了,再不像以前那樣“來一撥,走一撥”。

       2001年以來,格桑德吉親眼見證并參與推動了幫辛鄉小學的成長壯大。她先后擔任班主任、德育處主任、副校長、校長,并陸續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獎、全國最美鄉村教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在帶領學校快速發展的路上,她也沒有忘記給自己充電,自修了西藏大學函授本科學歷。

       在喜馬拉雅山深處,在教書育人這個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崗位上,格桑德吉像一支默默燃燒的紅蠟燭,溫柔卻明媚,照亮著孩子們的求學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格桑德吉影響下,一批批孩子走出深山,到內地上學深造;一批批青年返回深山,投身家鄉基層發展建設。“教育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還在改變更多像我一樣的農村孩子的人生。我為能在他們的成長路上,照亮過一段行程,而感到格外幸運。”她這樣說。

       2018年1月,格桑德吉調入墨脫縣完全小學擔任副校長。同年3月,她又有了新的身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西藏基礎教育代言,把最基層的聲音傳遞給黨中央,讓她又增添了新的奮斗動力。一年多來,她認真加強理論學習,并積極參加各種人大代表培訓及視察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履職能力。2019年,全國婦聯授予格桑德吉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今后,我仍然會拼盡自己全力,推動基層教育事業發展,讓家鄉的每一個孩子不僅‘能上學’,更要‘上好學’。”她認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可以“忠于初心”——教好每一個孩子,育好每一棵幼苗。

       時至今日,格桑德吉仍常想起初次離家路上看到的點點繁星。正是這璀璨的星光,點燃了格桑德吉內心的“紅蠟燭”,也照亮了門巴族孩子的前行之路。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