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杜榮輝:不想看到因病致貧的病人
2019-10-12來源:《中國慈善家》
       十年,120次義診;十年, 近60000公里路程;十年,一分錢不要;十年,她堅守“無言的約定”;十年,她的故事終于被發現。初次見到杜榮輝時,她穿著旗袍樣式的連衣裙、踩著高跟鞋,走路帶風。她笑著說:“太忙了。”

       見面這天是個周五,下班后,她要開車兩個半小時趕往200多公里外的通城,第二天下午,她又得自駕回武漢再趕往上海參加周日的學術交流。這樣連軸轉的生活,是杜榮輝10年的常態。



       她的堅持: 十年,義診120次

       自2009年夏天,作為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任、中國防癆協會臨床專業委員的她,每月會抽一個周六,自駕前往通城縣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專科義診。

       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一次來回近500多公里,五個小時。 再加上醫院工作也很忙,很難想象,她是如何堅持。杜榮輝卻說:“還好”。

       2009年之前,身為通城人的她每年被都會邀請至通城義診,每次問診時,患病的村民們會拿著CT片,求她幫忙看看,她痛心:“來找我看的大多病得比較嚴重,但結核病是個早干預早防治的病,如果能早些診斷就好了。”看到太多老鄉因病致貧,杜榮輝萌生了定時定點在通城義診的想法。杜榮輝未曾盤算,她已經義診了十年。

       這十年,是雷打不動的120次義診;是義無反顧的60000多公里路程,足足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圈半。這十年,也是自掏腰包、不收老鄉一分錢的仁心。

       2016年,武漢市肺科醫院與通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了醫聯體,定期到通城指導基層醫療工作成為常規工作,醫院提出安排司機接送杜榮輝,她拒絕了。每次義診來回約500多元路費,她自愿掏腰包。

       2017年夏天,一個周五,剛下班,杜榮輝正準備出發前往通城,暴雨說來就來,這么惡劣的天氣,正常人都會取消或推遲義診時間。

       她卻未猶豫:“風雨交加也得去。你現在一個個通知老鄉肯定來不及,明天,他們一大早就會從十里八鄉趕來。他們,有的是走了近幾里山路過來的呀,如果我不去,老鄉們就要白跑一趟。”

       夏天暴雨,冬季大雪,都是她經歷過的事,即使時間增加一倍,也得趕過去 :“如果我一個月去下一個月又不去,病人也會覺得他們吃藥或不吃藥都不要緊,我必須自己起到示范作用。”

       8月10日,又是一個周六,最高氣溫38℃。早上8點,20平米的診室,早已擠滿了人。他們,或稚嫩、或年老,無論男女,當杜榮輝出現的那一刻,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要不是她,我還在吃結核病的藥。”“謝謝她,是位好醫生”。純樸的鄉親們談起她,感謝是最多的詞。但杜榮輝并未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走進診室,她便直接走向辦公桌,馬不蹄停開始問診。

       就診的第一位病人,懷疑自己被家人傳染了肺結核,特意拿拍的片子給杜榮輝看,“咳不咳嗽?”“有沒有其他癥狀?”杜榮輝拿著放大鏡幫病人看片,不一會兒,她有了初步診斷,“你這種情況不像是肺結核,倒像是炎癥,你要監測血糖,同時吃點消炎藥,半個月后再復查。”

       這一個上午,她坐下來,便一次也未曾離開過診室。 “圖什么,不賺一分錢?”記者拋出這個世俗的問題。“真的不求什么。少一個病人,便是最大的安慰。”

       不求名、不在乎利,身為主任醫師,武漢市醫生協會呼吸專業副主委的她在鄉村做著最普通的工作,這,是她的堅持。



       她的質樸:醫生下鄉比病人奔波好

       十年的堅持,杜榮輝帶來的改變,實實在在。以前,通城縣結核病人到武漢看一次病實在不容易:一路顛簸四個多小時,到了武漢又無依無靠,喘息的病人,無精力奔波。因此,許多病人未按時就醫或停止服用藥物。

       停藥,意味著病情復發。杜榮輝揪心,她說:“醫生下鄉比病人奔波好,這不僅可以幫病人省路費,也有助于他們養成規范就醫的意識 。 ”而最大的改變,無疑是幫病人看好了病。

       病人小盧,25歲,正處于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可老天總愛和人開玩笑,一年前,他被查出患上了肺結核。短短幾個月,壯小伙瘦得不到90斤,完全沒了人形,看著都讓人心疼。

       一年來,每次杜榮輝義診時,小盧都來她這復診,咨詢用藥方面的建議。8月10日,經過復診,小盧結核病已基本痊愈,體重也增加了30多斤。

       30歲的小劉,再次被11年前患的肺結核困住。2008年,小劉被查出肺結核,他規范接受治療8個月后停藥。今年3月份,他出現反復咳血。200毫升的咳血量啊,他自己害怕、家人著急無措,家里的頂梁柱,就要這樣倒下了嗎?

       5月底,他得知杜榮輝要來通城坐診,正處于絕境中的一家人迎來希望。在杜榮輝義診當日,家人攙扶著他來到通城縣疾控中心。

       杜榮輝詳細詢問了他的病史、用藥史,再結合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卻發現他不是肺結核。病因究竟是什么?為準確診斷,杜榮輝為小劉開通了綠色通道,將小劉轉往武漢市結核病防治所,即武漢市肺科醫院。

       經過幾天觀察治療,小劉被診斷為“"支氣管結石癥"”,規范治療一段時間后,小劉咳血情況止住,病情痊愈。“不咳血了,家庭的希望就有了。”家人連連感恩。

       一個上午,杜榮輝一共面診38位病人。年齡最小的25歲,年齡最大的77歲。等到她面診完,一位老人慢悠悠走到她面前,不好意思地笑笑說:“杜主任,這是還你的錢。”

       老人名叫方金品, 7月初,他被診斷出重度結核,一度臥床不起。杜榮輝得知這一情況,把方師傅轉至武漢市肺科醫院住院,為其精心制治療。慢慢地,方師傅病情得到好轉,7月底出院回家繼續服藥鞏固治療。

       但由于方師傅還有痛風,一般的結核藥不能吃,杜榮輝便每月會寄藥到防疫站,再由防疫站工作人員給他。這次,老人就是來還藥錢。杜榮輝叮囑老人,一定要堅持服藥半年以上,絕對不能抽煙。這十年,她一直不間斷地寄藥。她說“有的結核病人因一些原因會斷藥,這很可惜,所以寄藥給他們。”



       她的期盼: 未來,不想看到因病致貧的病人

       這些病人,只是杜榮輝接診患者中的幾個。經過10年下鄉義診,很多病人得到有效醫治。2009年,義診當日,會有八九十人涌向診室。而現在,據結核病專科負責人劉葵透露:“僅相比四年前,通城縣結核病人人數就少了100人。”

       更讓杜榮輝驕傲的是,她留下來一支基層隊伍。在通城縣結核病防疫站義診十年,杜榮輝只要有時間,便手把手傳授當地醫生經驗;當她回武漢后,縣醫生常常遠程咨詢、請教疑難病情,她都一一耐心解答。

       記者從杜榮輝的聊天記錄看到,常常是當地醫生發來一張CT片,描述病人的基本情況,杜榮輝便直接回復是什么病。劉葵說:“現在一般的疾病我們都可以診斷,只是一些疑難病情還需要杜主任確診。”

       十年義診,她不僅在用“情”,更是用“勤”在付出。但用心、費心的背后,也有令人憂愁的現實:

       在醫學上,結核病如果規范服藥,治愈率可達90%,但在農村地區,由于缺少醫藥和人力支持,結核病治療是一個難題。

       杜榮輝惆悵“你不能責怪醫生,醫生們也是有心無力。對大多數醫生來說,沒有時間吃飯都是常態,他們如何能堅持抽出時間義診?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執業醫師數量達到360.7萬,年診療人次超過83億。呼吸科醫生,只占360萬中很少的一部分。

       但根據2017年國家衛計委疾控局數據,中國處于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行列。2011—2016年,中國年報告結核病患者數均在90萬左右,且疫情分布不均衡,西部高于中、東部,農村高于城市。

       若患者具備年齡偏大、教育水平較低、沒有工作或病患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50%等特點中的任何一個,該患者家庭極可能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

       如何改善現狀?道阻且長。但毫無疑問,醫生杜榮輝的行為,正一點一滴改變這種現狀。 武漢肺科醫院的年輕醫生,也受到感染,跟著杜榮輝下鄉義診過好幾次。

       曹醫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說:“作為一個醫生來說,學有所長,肯定希望服務更多人。醫生下鄉,可以讓村民們少走許多彎路。”杜榮輝贊同“農村是最需要我的地方,到那能做點有益的事,我是發自內心的,我獲得許多快樂。”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