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電視臺法制節目啟發劫犯作案
2006-04-25
         媒體報道各種違法犯罪事件原本是要提醒人們防微杜漸,遠離犯罪。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報道有時也成了“教材”,人為地教會了一些犯罪分子犯罪方法。近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檢察院就辦理了這樣一起搶劫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三人以收視率極高的某法制類電視節目為“教材”,從中學習犯罪方法并實施搶劫,被依法批準逮捕。

  犯罪嫌疑人李某、宋某、寇某三人均系黑龍江來京務工人員,其中寇某犯罪時年僅15歲。2006年2月1日晚8時,三人經預謀在方莊麥當勞餐廳門前,趁被害人打開汽車車門時毫無防備,將其強行挾持在后座上;在行駛途中,從被害人手包內搶得人民幣2100元及NEC牌手機一部;并將被害人價值人民幣17萬元的轎車藏匿于嫌疑人李某的親屬家中,后被起獲。三人再次伺機作案時被抓獲。經搜查,三人隨身攜帶有手銬、眼罩,以及印有“百年好合”字樣的用來遮蓋車號的貼膜,都是為了犯罪使用。

  令人震驚的是,三名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訊問時供認,他們采用此種方法犯罪,是因為受目前收視率極高的某法制節目的啟發。一天,他們收看了該電視欄目中報道搶劫案件的節目,感到很受啟發,于是模仿節目中報道的搶劫作案手法,預謀分工、準備工具,實施了挾持被害人,搶劫轎車及財物的犯罪行為。

  辦理此案的檢察官許寧提示,當前報刊、電視等媒體的法制內容很多、老百姓也很愛看,這些節目在普及法律、預防犯罪、增強群眾防范意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毋庸諱言,也有一些法制類節目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過分渲染暴力、色情,或是過于詳細地描繪犯罪手段,無意中成為一些犯罪分子開啟犯罪思路、學習犯罪方法的重要途徑。

  因此,許寧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新聞媒體在制作高質量的法制節目,揭露犯罪、報道法制時,要嚴格把握導向,不要盲目追求收視率和真實性,一味對犯罪過程及犯罪手段進行過于細致的描述,以免在某種程度上起到刺激觀眾不健康獵奇心理和傳播犯罪方法的負面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犯罪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常委謝望原認為,有犯罪分子從法制節目中學習到犯罪方法“不足為奇”。他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換言之,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理解肯定不一樣。他說,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一方面充分享受豐富而便利的信息和信息交換帶來的種種好處,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面對信息爆炸帶來的各種副產品的危害。新聞媒體在報道法制、揭露犯罪的同時卻無意中傳播了犯罪技能或方法,這實在是違反了新聞傳播的初衷,也是人們始料未及的。就法制新聞傳播而言,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新聞媒體向廣大新聞受眾報道法制、培育法律意識,其中,包括揭露犯罪、教育人們防范犯罪等內容。然而,為了揭露犯罪、提高人們防范犯罪的意識,新聞就不可避免地對犯罪的方法或手段有所描述,從而引起人們對犯罪的關注和警惕。對于心地善良、品行端正者來說,當他們看到或聽到種種變化無窮的犯罪手段時,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受應當是加倍警覺與防范;而對于那些潛在的犯罪人來說,他們內心深處則可能產生對新鮮的犯罪方法的興奮和好奇。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一般而言,人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新聞產生特別印象。但是,由于個體興趣的差異,人們感興趣的新聞內容是不一樣的。因此,出現李某等三人的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他說,犯罪是一個社會無法避免的現象,不能因為會出現犯罪,而不進行正當的工作(包括新聞報道),而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某種正當工作伴生犯罪的可能性。但是就法制新聞報道而言,應當盡量揭露犯罪的不道德和可惡,盡可能少描述或者不描述具體的犯罪手段或方法(特別是那些技術型犯罪手段或方法),同時應當建立對法制新聞可能引起犯罪負面效應的評估機制,即應當對描寫具體犯罪細節的法制新聞進行評估,若認為該新聞可能產生的犯罪負效應大于其積極意義的話,則不應公開地在大范圍內傳播

來源:中國新聞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