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局志愿者為老人新家架設電線
生下來僅3天就被父母遺棄,但這名棄嬰現在已長成15歲的初中生,因為她遇到了一個心地善良的孤寡老人。為了省錢,這名老人點了11年的煤油燈,直到昨日搬進新家,才在江北供電局的幫助下用上了電。
棄嬰被扔村口 臉凍得絳紫
李定秀老人身高1.2米,聽力也不太好,在渝北區雙鳳橋街道三塘村。15年前的一天,她去兩路趕集時,剛走出村口就看見一個小包裹,里面躺著一個眼睛大大的女嬰,從包裹里面的一張小紙條里,得知這個女嬰才出生3天。由于天氣比較冷,嬰兒的臉已經凍得絳紫,李定秀趕緊將她抱回了家,由于自己沒有孩子,從此這個孩子就成了李定秀的女兒,取名劉應平。
照煤油燈月花費不到3.5元
在劉應平3歲多時,李定秀的丈夫去世。由于沒有固定收入,為了用有限的錢照顧好孩子,1994年下半年,李定秀就將自家的電線剪短,家中惟一的電器——電燈就再也沒有亮過。
從此以后,家中的照明就全靠一盞煤油燈,一個月最多用一斤煤油,花費不到3.5元。“點煤油燈倒沒有什么,就是在炒菜的時候,會經常把燈碰倒”,李定秀說,菜吃起來很難吃。
隨著劉應平的一天天長大,花費也越來越大,除了種點菜來買外,李定秀就幫人整理編織帶,將編織袋的塑料條一根根抽出來,再打結連接起來,像挽毛線一樣挽成團,“一斤可以賺5角錢,可以給娃兒買個本子了。”李定秀笑著說。
孩子讀初二點油燈看書吃力
15歲的劉應平現在已經讀初二,看書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煤油燈的照明讓她感覺吃力。街道和村里花1萬元為李老太修了兩室的新家,江北供電局青年志愿者服務小隊昨日將電線接到了老人的新家中,并安裝了4個電燈,點了11年煤油燈的老人說:“孩子看書時間長,花一點電費值得”,劉應平也在本子上寫著“謝謝好心人對我們的幫助,我一定會好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