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4月24日訊記者杜文娟報道: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各地工商等行政執(zhí)法部門查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現(xiàn)場,經常會看到警方的身影。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四部門3月底公布的《關于在行政執(zhí)法中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見》,行政執(zhí)法機關“現(xiàn)場查獲的涉案貨值或者案件其他情節(jié)明顯達到刑事追訴標準、涉嫌犯罪的”,立即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
近年來,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部門合作、省市合作乃至國際合作的舉措和行動層出不窮。2004年到2005年,中國公安機關與美國移民海關執(zhí)法部門開展“春天行動”、“越洋行動”,摧毀了兩大跨國犯罪網絡;今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發(fā)布《關于在打擊侵犯商標專用權違法犯罪工作中加強銜接配合的暫行規(guī)定》,暢通線索通報機制;各地執(zhí)法部門紛紛完善與企業(yè)的溝通和合作,聽取權利人意見;全國50個城市即將建立綜合性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調動社會力量,全天候、全方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一切有望構筑起一個嚴密的保護體系。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副局長高峰分析認為,盡管中國和國際社會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知識產權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全球假冒盜版產品的交易量占世界貿易總額的6%。假冒盜版犯罪活動日益呈現(xiàn)出專業(yè)化、國際化和組織化的趨勢。“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出手快、打得狠,讓不法分子無縫隙可鉆。”
不久前在上海舉行的2006中國知識產權刑事保護論壇上,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歐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等國家和組織的有關執(zhí)法機構一致通過了《上海宣言》,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上海宣言》提出具體合作措施:針對重大跨國(境)犯罪活動,合作開展“控制下交付”戰(zhàn)略;加強對可用于制造侵權商品的生產設備進行跟蹤備案,從源頭上減少和杜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活動的發(fā)生;建立各國執(zhí)法機構之間的聯(lián)絡制度,積極開展協(xié)助調查取證、通報犯罪線索、交流信息情報、提供司法協(xié)助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打擊跨國跨境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宣言》充分表明了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堅定決心。
數(shù)字鏈接
中國公安機關自2000年至2005年,破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6700余起,緝捕犯罪嫌疑人9300余人,涉案總價值近35億元。
中國各級法院2005年共審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505件,比2004年上升31.2%。1999年至2005年,每年受理的案件數(shù)和判決人犯數(shù)都逐年遞增,翻了3倍多。
中國檢察機關2005年批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嫌疑人845人,同比上升40.4%;起訴968人,同比上升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