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麗媛說,其實姑姑更像媽媽
新聞回放:46歲的麻桂榮10年前從長嶺縣農村來到松原市做小生意,為了供一對兒女和失去父母照顧的侄女讀書,她蹬過三輪車、賣過包子,現在又賣起冷飲和水果。為了省錢,她蝸居在小窩棚里7年。
為了不影響孩子專心向學,把自己的蝸居生活向孩子隱瞞了7年,直到3個孩子都上了大學。2004年,麻桂榮被評為“感動松原十大杰出母親”。
侄女麻麗媛吉林·長春
她一邊說,一邊摸著報紙上麻桂榮的照片:“我姑姑以前很漂亮,現在老了,有了白頭發。她還會老的,可是我會一直照顧她。”
姑姑給了我母親般的溫暖
閉上眼,姑姑麻桂榮的樣子就清晰浮現出來。“她喜歡笑,總是笑。有愁事也都藏著。”昨天中午,東北師大北苑餐廳,外國語學院英語系2005級學生麻麗媛向我們講起她那個母親般感覺的姑姑。
那年春天,麻麗媛發現姑姑突然納起了千層底。每天早晨,孩子們去上學,她坐在炕上納。傍晚放學回家了,她還在納。一針一線密密地縫著,兒子的鞋大一點,侄女的鞋小一些,一雙兩雙……眼睛累了,抬頭歇會兒,手腫了,自己揉揉。
麻麗媛不記得那一次姑姑究竟做了多少雙鞋,后來春夏秋冬四季的鞋子擺了整整一炕,裝起來填滿了一個大大的電視箱,夠3個孩子穿好幾年。鞋做好了,姑姑離開長嶺老家,獨自去松原打工,為孩子們積攢學費。
誰也不知道姑姑究竟過得怎么樣。“每次打電話,她都說生活不錯,過得很好!”麻麗媛說,姑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
2006年,當她來到松原,看到那間8平方米、姑姑棲身多年的小窩棚時,她只覺得一陣陣心酸,心里說不出的難受。而麻桂榮毫不在意,逢人就夸這個侄女,老麻家祖祖輩輩是農民,這是家里第一個大學生,是她的驕傲。
“她是我姑姑,更是一位堅強的女性,是她獨自撐起了家。”除此之外,在麻麗媛心里,麻桂榮更像是媽媽。3歲那年,媽媽走了,姑姑把她接到身邊,從此,她們生活在一起。
麗媛說,或許是那時小不記事,或許是姑姑給了她很多,她沒有失去母愛的痛苦,反倒是那種濃濃的親情一直溫暖著她。
去年夏天,麗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姑姑拿出多年的積蓄,湊夠了一年的學費。她知道,每一分錢都來得不易啊。所以,她格外珍惜大學的時光,每月70元補助省著花,還做起了家教,希望不再給姑姑和父親增加負擔。她說,姑姑給她的不僅是溫暖,還有獨立、堅強的精神。
關于未來,麗媛想得不多,但是畢業后她會留在東北,離家近一點,離姑姑近一點。
她說,好好照顧姑姑就是最好的回報。她一邊說,一邊摸著報紙上麻桂榮的照片:“我姑姑以前很漂亮,現在老了,有了白頭發。她還會老的,可是我會一直照顧她。”
女兒麻立紅吉林·通化
“我們從來不覺得母親丟面子,相反,我們在母親身上學到了什么是堅韌、堅強、自立、自強……她是我們的驕傲。”
21歲的女兒麻立紅是通化師范學院中文系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談起母親,她說的最多的是“我以母親為驕傲”。
獎學金要給媽媽買禮物
“當我知道這才是媽媽真正的住處時,我的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我們還以為媽媽一直就住在她領我們看過的房子里,一直生活得挺好呢。”麻立紅說,那個簡易棚子讓她太震驚了。
麻立紅說,上大學后,她曾想做家教幫母親減輕點負擔,但母親讓她安心學習,不要分心。“大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我在全班考了第三名,拿了二等獎學金,現在這個錢我還沒舍得花呢。等放暑假回家時,我要給媽媽買一件禮物。”麻立紅說。現在麻立紅每個月的伙食費加零花錢是300元左右,記者問她每天10元錢夠花不,她說:“花不了。”
在麻立紅的記憶中,母親幾乎沒有掉過眼淚,鄰居們對母親的評價都是能干、堅強。去年夏天,母親上貨時被車碰了一下,右肋骨撞劈了。可母親怕耽誤生意,堅持不住院,每天走路都用手捂著,一直到現在,天兒一不好,傷口就不舒服。
去年,麻立紅到大學報到的頭天晚上,半夜她隱約聽到有人抽泣,睜開眼睛一看,是母親正坐在床上偷偷摸眼淚。
從沒見母親掉過眼淚的麻立紅一下慌了:“媽你怎么哭了?”“沒有,媽是在高興呢。看見你們一個個都出息了,媽心里高興呢。”母親笑著對她說。
麻立紅穿的淺綠色上衣是高二時買的,考上大學時花了不到40元買的褲子算是件奢侈品,鞋是親戚們送給她的。
“我們從來不覺得母親丟面子,相反,我們在母親身上學到了什么是堅韌、堅強、自立、自強。她有病時從來都不告訴我們,而是自己買點便宜藥吃。在我的印象中,母親一直都很樂觀,她還教我們如何樂觀面對一切。她是我們的驕傲。”麻立紅說。
麻立紅說:“我想通過《新文化報》對我母親說兩句話:媽媽,您要注意身體,只要身體好就什么都好。我們會好好孝順您、照顧您的。”
兒子麻立平浙江·寧波
自己是長子,要幫助媽媽承擔家庭的責任。不要忘記媽媽的辛苦,生活要節儉。
談起母親,遠在通化、長春和浙江寧波的3個孩子都說,這樣的母親,是他們的驕傲。
我會幫媽媽承擔家庭責任
麻立平今年22歲,他考取了寧波公安武警邊防學院。由于學校軍事化管理,他很少有和外界聯系的機會。記者只好請麻立紅和麻麗媛幫忙,在他能打電話的時候,讓她們代為“采訪”幾句。
兩個妹妹告訴記者,哥哥知道了媽媽隱瞞的真相后,說自己是長子,要幫助媽媽承擔家庭的責任,將來工作掙錢后,要幫媽媽還給他們3人借的學費。
哥哥說,他要努力學習,爭取考取專科升本科,將來回報媽媽。哥哥還叮囑她們,不要忘記媽媽的辛苦,生活要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