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在每個人年終工作總結中總是排首位。面對漸行漸遠的2005年,回頭一望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問心無愧地為自己的職業道德劃上圓滿的句號
在年終的盤點中,這恐怕是比較另類的視角來盤點即將遠去的2005年。這些事,這些人,沒有共同的歸屬行業,沒有相近的屬性劃分。然而,人在職場,大家都共同面臨著一個職業人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就讓我們在職業道德的名義下,換個視角來審視這些曾經震驚全國的新聞事件。
天價醫藥費·翁文輝
【事件回放】
哈爾濱病人翁文輝2005年6月1日入院,8月6日,因搶救無效在醫院病逝。67天住院時間,老人共計花費醫藥費550萬元。其中,向醫院繳納139.7萬多元,平均每天近21000元,翁家在醫生的建議下自費買了400多萬元的藥品交給醫院,作為搶救急用。
在媒體的強烈關注下,隨著翁文輝的交費清單的曝光,550萬元天價醫藥費流水清單中,存在著太多的荒唐:翁文輝8月6日去世,可化驗單落款卻開到了8月8日;除了交納139萬元醫療費用,患者又遵醫生建議自己花錢買了400多萬元的藥品,但這些藥品有多少用在了患者身上沒人知道;住院收費明細單上注明病人使用過“氨茶堿”,但翁文輝對氨茶堿嚴重過敏;翁文輝一天血小板、白血球輸了83袋,共1.6萬多毫升,還有一天用了106瓶鹽水……
“天價醫藥費”事件曝光后,中紀委、中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監察部駐衛生部監察局等部門聯手組成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此后,公安部也已介入調查,專案組有關人員已經與死者家屬接觸,并取走了一批資料,醫院賬戶已經被查封。然而,最終的調查結果仍需時日。
【事件解讀】
白醫天使是否正在衍變為白醫魔鬼?如果整個行業的從業者,都無法抗拒違背道德而獲取利益的沖動,那么,是否應該開始檢討制度本身?
在哈爾濱天價醫藥費曝光不久后,深圳版天價醫藥費再次震驚全國。事實上,中國醫療制度的種種弊端,早已被各方人士抨擊已久。只是,今年7月,衛生部首次公開承認“我國醫改基本不成功”,似乎讓人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新的醫改方案正在研討中,然而,無論怎樣,讓百姓看得起病,恐怕才是醫改是否成功的惟一標準。
偽書泛濫·姜汝祥
【事件回放】
2005年“偽書”的黑幕被揭開給表面繁華的中國圖書出版業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筆,曾經長期躋身各大書店和排行榜前列的經管類暢銷書《沒有任何借口》(機工版)、《執行力》(長安版)、《管理就這么簡單》(哈爾濱版)等49種含有虛假信息的偽書名單被新聞出版總署正式公布查處。
雖然對于讀者來說,偽書的出現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是與“全庸”、“金康”、“古尤”、“吉龍”等偷梁換柱的慣常手段相比,如今由正規出版社出版、頭頂著國際知名管理大師、500強負責人、哈佛商學院教授光環的保羅·托馬斯、詹姆斯·希爾曼所寫的管理勵志圖書到底是真是假可就沒有那么容易被看出來了。
第一個向偽書開炮的是知名咨詢專家、錫恩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汝祥。早在2003年,他就發現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執行力》一書中很多處內容竟然完全是對自己所寫的書的抄襲,而作者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保羅·托馬斯”更是一個子虛烏有的人。
今年1月19日,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率先對2004年度我國出版的西方管理類偽書進行曝光。這種現象被揭露之后,媒體紛紛報道,形成了巨大的輿論攻勢。新聞出版總署也正式發文,公布偽書及出版社的名單,并對責任者進行了處罰。
【事件解讀】
從偽書的受害者到組織專門的人手打假揭偽,并成為2005年“3·15”晚會“3·15”貢獻獎的三位候選人之一,姜汝祥接受采訪時表示:“‘偽書’明明已經成了‘皇帝的新衣’,稍微留意一點的人都清楚,行業里的人更清楚,只是沒人站出來,這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