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聽不清,卻行醫14年?(圖)
2006-04-27

向春/漫畫


  聽不清,卻行醫14年?
  保護殘疾人權益與保護患者權益之間出現模糊地帶
  
  □本報記者 柴會群
  
  彎著腰的張亮(化名)抬起頭,望著不期而至的本報記者,略顯驚訝。
  當記者自報家門時,這位中年男子幾乎沒什么反應,直到聲音提高了8度———果然,張亮的聽力有障礙。
  這里是半淞園地段醫院(以下簡稱半淞園醫院)某社區服務點。兩年前,擁有多項榮譽的張醫生,因聽力殘疾被院方通知“暫停醫療行為”。醫院說,這是為保護患者的利益。
  
  “水平最高”的醫生
  43歲的張亮,是一名有14年醫齡的主治醫生。而他的“被貶”緣于同事———半淞園醫院原護士長嚴瑛。
  2003年2月,嚴瑛75歲的父親嚴林生住進了半淞園醫院,她請與其共事不久的張亮診斷。
  調到門診腸道科前,張亮一直擔任病房醫生。在門診工作的嚴瑛很少與其打交道,但對張亮卻是慕名已久———他有本科學歷,又曾在上海著名的瑞金醫院進修,被傳為全院“水平最高”的醫生,也一度被看作是全院職工的“保健醫生”。
  “在給父親聽診之后,他說‘沒病,老熟(上海話,人衰老之意),買點吃吃’。”嚴瑛說,但在病歷卡上,張亮的診斷卻是“冠心病”。后來還曾陪嚴瑛去藥房取了“地戈辛”———一種強心藥物———給嚴林生。
  但嚴林生病情在不斷加重,嚴瑛變得焦急。她又帶父親到瑞金醫院心內科專家門診看病,診斷結果卻是氣管炎。嚴林生3個月后去世,事實證明其病情一直在呼吸系統惡化———先是氣管炎,而后是肺部感染、肺氣腫,最后因呼衰而死。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心臟病的癥狀。
  嚴瑛據此認為,由于張亮的誤診導致嚴林生病情拖延而死亡,并多次找有關部門投訴。不過,黃浦區醫學會的醫療事故鑒定結果并沒有認可這一說法。而張亮對記者的解釋是,他幫忙看病是出于好心,之所以出了問題,只不過在“幫的過程當中有瑕疵”。
  而在父親治病期間的一個細節,使嚴瑛意外地發現:張亮竟然是個“聾子”!
  2003年6月25日,病房醫生王萍給嚴林生測了血壓。張亮隨后拿起血壓計又測了一次,測后卻問張:血壓是多少?“那時我一下悟到,張亮耳聾,測不出血壓。”嚴瑛說。此時她也回憶起,有一次跟張亮說話,對方讓她大聲點,因為“聽不清”。
  在嚴瑛和院方的要求下,張亮做了聽力測定。上海仁濟醫院的診斷結果是:“兩耳感音性聾”。上海華醫司法鑒定所于2004年8月9日所做的鑒定為,張亮已達到聽力殘疾四級。這份鑒定報告引用了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一份對張亮的檢查報告,該報告中張亮的ABR聽力誘發電位測試結果是:左耳高到95分貝的才有反應———95分貝是這一測試方式的極限值。至于右耳,到了95分貝也沒反應。
  但包括王萍在內的病房醫生和護士,對這個公開的秘密并不奇怪。“張亮有一次曾突然出現在我面前,問病人的血壓是多少。”一位護士回憶說,“我當時很怕,以為他在考我,后來才知道是他耳朵有問題。”半淞園醫院門診一名年輕醫生也記得,他1999年在住院部值班期間,對同一病人的血壓測量結果,與張亮竟然相差二三十毫米汞柱———這是一個遠遠大于正常誤差范圍的數字。
  
  “他是殘疾人,要有口飯吃”
  據張亮稱,他的“聽力減退”是在2003年開始的,在此之前一直正常。但據張亮的原上級醫生張華稱,大約7年前,他與張亮剛剛共事的時候,就發現對方聽力有問題。而近年來,這位醫生的聽力越來越差———特別是在睡著時,通常是喊不醒的。張亮能與人對話,主要是看口型。
  張華將張亮形容為一顆埋在身邊的“炸彈”。共事多年,一直讓他“提心吊膽”———在他看來,張亮的臨床診治水平也很成問題。特別是面對一些危重病人,經常不知所措。
  “張亮值班時,由于對危重病人無法處理,醫院會半夜打電話把我喊過來。”張華說。
  另外,在嚴林生出事前,張亮曾給身患癌癥的半淞園地段醫院原工會主席陸谷詒看病,結果在其血壓為零的危急情況下,張亮測出的結果是“正常”。醫院及時調來張華診治,才將這位病人將死亡線上救回來。“我當時氣急了,把病歷摔在張亮面前。”張華說。
  張華稱,他曾多次找到有關方面,請求將張亮調離醫生崗位。但得到的答復是:他是殘疾人,總得有口飯吃。2002年底,隨著原病房拆遷,張亮從病房調到門診,這讓張華深出一口氣,以為“炸彈”終于排除了。然而沒多久,嚴瑛的父親出事了。
  
  學歷撲朔迷離
  據張亮稱,他是半淞園醫院第一個擁有學士學位的醫生。該醫院一度流傳的說法是,曾在瑞金醫院進修的張亮,如果不是殘疾人,很可能被留在這所著名的三甲醫院。
  張亮的檔案中一份“夜大學畢業生登記表”顯示,他于1987年進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夜大學就讀本科。1992年畢業,畢業前曾在瑞金醫院實習1年。
  “當年我是由街道推薦上的夜大,學的是臨床醫學專業,屬于半工半讀。”張亮對記者稱,“我還交了一大筆錢。”
  這位醫生承認,在進入夜大本科學習之前,他并無從醫經歷。那時候,他是半淞園街道福利廠的倉庫保管員——這所福利廠接收的多是殘疾人。
  但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檔案館,記者查不到張亮的名字。這讓檔案館一位孫姓工作人員詫異,該校已將所有的畢業生———無論是夜大還是全日制學生———全部歸檔。
  該校檔案資料同時顯示,1987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夜大學并沒有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992年也沒有這個專業的畢業生。而1987年夜大僅招收了一屆大專生,他們于1991年畢業;1992年畢業的一屆夜大本科學生,其實是1986年入學,學的是臨床檢驗專業。
  記者隨后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夜大學辦公室,得到了另一種說法。辦公室陳主任對張亮——這個十幾年前的學生——有較深印象。他很快回憶起這位“駝背”的殘疾人——張亮患有先天脊柱彎曲,并知道他畢業后進了一家“小醫院”。“他確實是我們這里畢業的。”陳主任肯定地說。但當記者進一步提出核實張亮入學年份、所學專業、授課老師以及畢業實習記錄等詳細信息時,他卻拒絕了。
  張亮的夜大學畢業生登記表上,寫有本人所填寫的在上海瑞金醫院的實習經歷。不過據半淞園醫院人事科步劍秋介紹,張的檔案中并沒有其在瑞金醫院實習的證明材料。而在這份證明張亮學歷的表格上,只蓋有“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夜大學辦公室”的公章。
  為了證實自己在瑞金醫院的實習經歷——按有關規定,醫學院校畢業生必須有一年的臨床實習經歷才能進入醫院工作,張亮向記者提供了瑞金醫院腎內科江勇娣醫生為證明人。記者提及張亮的名字,江醫生很快回憶起這位“駝背”學生,并稱其“很努力,人很不錯”。她印象中他曾在瑞金醫院進修,但15年前是否進行過為期一年的畢業實習,卻已經記不清了。
  按步劍秋的說法,張亮分配到半淞園醫院,是當時的南市區衛生局批準的。具體過程是,張亮夜大畢業之后,曾寫信給南市區衛生局,希望落實工作。衛生局將這封信批至半淞園醫院,要求予以安排。按照當時政策,上海事業單位都有吸收殘疾人就業的任務。如果安置一名殘疾人,有關部門會將減免其相關的費用。
  “他進醫院的時候并沒有經過體檢。”步劍秋說。而張的檔案材料當中,也沒有任何體檢資料。張亮則稱,他當年報考夜大時曾在街道進行過體檢。而上海交大醫學院夜大學陳主任稱,當時夜大學招生其實并不需要體檢證明。
  
  執業醫師法并無禁止
  進入半淞園醫院之后,張亮一帆風順。他本科生的身份以及“瑞金醫院實習經歷”,使他在這里非常突出。1994年,他順利取得醫師職稱,5年后被聘為主治醫師。但從張亮進入醫院到他升任主治醫生7年里,并沒有經過任何體檢——按慣例,他通過的職稱晉升考試,都是采用書面形式進行。
  1999年,執業醫師法實施。張亮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在此環節上亦未經過考試和體檢。按有關規定,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每兩年進行重新注冊,但同樣沒有體檢方面的要求。直到2001年,中國開始進行執業醫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不過,這也是針對新畢業的大學生,不涉及已取得資格的人。
  在張亮的業務和職稱不斷進步的同時,一系列的榮譽也落在這個殘疾人頭上。據張亮本人稱,1997年與1998年,他曾分別被評為南市區“十佳醫生”和“精神文明服務明星”。最輝煌的一次是在1994年2月份,某著名電視臺“迎著陽光”欄目,播出了以張亮為主人公的專題片,頌揚這位身殘志堅者。
  張亮也給同事們留下了良好印象。他在醫院以樂于助人聞名,在嚴林生住院期間,聽嚴瑛無意間說起父親喜歡吃鹽水鴨,這位主治醫生親自買回來送給嚴瑛。
  對于病人,張亮同樣熱情。但他的熱情有時也讓同事們感到不可思議———比如,張亮曾多次參加在他手中送走的病人的追悼會。對本報記者,他解釋為這“是對病人全面服務的體現”。
  盡管被院方叫停醫療行為,但張亮的執業醫師資格并未被取締,從法律上講,他仍然可以正常行醫。據張亮介紹,嚴林生死亡事件發生之后,黃浦區衛生局監督所曾打算吊銷他的執業醫師資格,但他據理力爭,認為這一做法沒有法律依據。
  因為在執業醫師法中,并沒有規定,聽力殘疾者不能當醫生,也沒有關于從業醫師身體健康方面的要求。在學醫出身的律師秦志宏看來,執業醫師法在制定的時候,恐怕無人料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視、觸、叩、聽”是診斷的基本技能,其中兩項與聽力有關。即使有聽力障礙的人想當大夫的話,在上學、畢業和進入醫院時,都應該會被例行的體檢關卡住。
  但張亮仍為自己被醫院停止行醫深感委屈。兩年多來,他一直為重新上崗而努力。他對記者說,已經花5000多元買了“電子聽診器”,可以幫助“聽力減退”的他行使聽診功能。不過,兩年前調入半淞園醫院的院長王瑾拒絕了他的要求:“除非你再去作一個醫療鑒定,證實你的聽力已經恢復正常。”

(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