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餐露宿已成為家常便飯

扛車過河
核心提示:25年前,安圖縣兩江鎮17歲的王會明開始了走上“郵路”的漫漫征程。從工作至今,25年僅缺勤7天。25年間,王會明送信走過的郵路高達285000公里,可繞地球7圈,7臺“永久”牌工作用自行車因不堪“重負”而報廢,100多雙黃膠鞋、“棉烏樓”穿露了底,工作用穿壞的褲子較別人多出50條。25年間,王會明除了本職工作外,還義務承擔起幫農民賣菜、買種子、肥料、指導農業科技知識等工作。
4月24日,安圖縣兩江鎮大山深處的路面泥濘不堪。42歲的縣郵政局兩江支局普通郵遞員王會明與往日一樣,背上十斤重的郵包,綁好給農民捎帶的20斤大豆種子,在8時整準時騎上自行車出發了。臨行前的二十分鐘,王會明的妻子于雅延特意趕到支局門口,往丈夫的郵包里塞了一個一元錢前的面包。過去25年來的經驗告訴于雅延,這次丈夫出行回來的時間仍將是很晚。
鎮內的馬路上車騎得飛快
25年前,17歲的王會明在父親的熏陶下,做起了開始從事鄉間郵遞員的工作。王會明所在的兩江支局,地處長白山腹地,距與縣城相距300多公里。除鎮里到安圖縣每天有兩班公共汽車以外,鎮里與各村之間便沒有公交車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這里的特點之一。王會明所負責的兩條郵路又都在大山深處,不但路難走,而且投遞戶十分分散。
在鎮區內的馬路上,王會明將自行車騎得飛快。他告訴緊跟其后的記者,這段路好走,要多爭取點時間。進入山溝,說不定只能就要步行走著,否則回來的時候又是半夜了。
騎了兩公里就推車而行
王會明當日要去的投遞點的最最遠處距離鎮區往返路程為35公里。騎自行車離開鎮里區兩公里左右,路面就變成了泥土路,道路兩邊開始出現了疊疊巒的高山。自行車推著走出不遠,就會塞滿了泥巴。王會明開始給記者傳授經驗,如何省力,而且還能保護好自行車不被損壞。
王會明跟自己的自行車有很深的感情,王會明說,車子左側的腳蹬子已經磨壞,如今只剩下了一根鐵棍,這次送行回來得要好好拾掇拾掇這輛“老爺車”了,不然明天可能就要耽誤工作了,因為車子左側的腳蹬子已經磨壞剩下了一根鐵棍。王會明告訴記者,他現在目前騎的這輛自行車是前任老局長退休后轉交過來的,車子已經使用了六年。雖然車子偶爾會出毛病,但王會明卻不舍得換。在王會明看來,只要修理修理能騎,就應該堅持用,這樣還可以給單位省剩下一筆錢。之所以有這種考慮,是因為王會明從從事這份工作以來,已經騎壞報廢了7輛自行車,而每次報廢的自行車被回收,都讓他難受了一陣子。
沿途老鄉熱情招呼、托辦事
就這樣,王會明與記者推著自行車走一段,處理一下塞在自行車上的泥巴。路上,偶爾能見到上山的老鄉?!按笮值埽壹叶ǖ姆N子說今天到鎮上,回去別忘了給我看看?!薄巴醺?,這天又挨累了吧?那是誰家的黃豆種???等路好了你給稍來多好!”一邊走,老鄉一邊與王會明打著招呼、一邊托他辦事。有老鄉還讓王會明把車子放在自家里,省剩得推車累。王會明則說,堅持過這一段前面就有好路了,不騎車太耽誤時間。
臨近10時點,王會明來到東江第五村民小組的一戶農家?!袄蠌埓蟾?,你家電話費咋這么費,上個月花掉400多元。”“兒子打工回來呆了一段時間,總打長途與女朋友嘮聊唄。我明天就去鎮上取錢交上,快進屋喝口水吧,看把你累得的滿頭大是汗的。”5分鐘后,王會明再次又上路了。其實,催交電話費本不在王會明的工作范圍內,但王會明說,這都是順道的事,省得同事再在跑一趟。
為節省時間 走自己開辟的山路
再次上路,稍顯輕松,路況正如王會明所說,可以騎車前行了。不長時間,又來到第二戶投遞點、第三戶投遞點。
臨近11時點,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王會明很麻利地將郵包掛在胸前,先將大豆種子送過小河,然后將自行車扛抗上肩膀。
過了河,前行面的的路出現再次面臨了一段有著近兩公里的陡坡。王會明告訴記者,別看上坡推車累,其實下坡更累。由于這個坡很,因為破陡,如果騎車不小心則很容易翻返到路邊的山溝里。
給送完第四個戶投遞點送完信后,余下的投遞任務都在本次投遞的終點――東江六隊。12時許,山里的溫度很高幾乎到了一天最熱的時候,山路上融化的積雪讓道路變得無法繼續騎車前行。王會明決定“棄車”前行,翻山走自己開辟的小路。重新整頓好行囊,王會明給自己和記者都弄了一根木棍,防止上下山時因雪滑倒。
25年踏破100多雙鞋
據當地農民介紹,王會明開辟的這條山路要翻越兩座海拔700余米的山峰,但這是步行去往東江六隊對最近的路。對于走做這樣的山路,王會明顯得十分輕松,因為過去的25年里,每次遇到雨雪過后的日子,他都會選擇這條山路前往目的地。
有人計算過,在王會明他25年來郵遞員工作所走過的路程有距離為285000公里,已可以經環繞地球走了7圈。也正是這樣不間斷地工作、行走,讓他在工作期間穿壞了使100多雙黃膠鞋和、“棉烏樓”穿露底、穿邦。
村民說王會明是好人
24日14時許,終于到達了要投遞的東江村6隊,。王會明首先來到走進第一戶姓馮的農戶家家的主人姓馮。原來,這戶農民上一天曾打電話讓王會明幫著交40元錢的電話費和幫著查一下電話的通話詳單,王會明來這里是給他送電話詳單的。
隨后,王會明來到該進入這個村屯的第二戶是農民是趙玉民家,早晨出發時拿的大豆種子就是趙玉民讓王會明幫忙買的。還沒進院,趙玉民就出來迎接。“又從山上過來的吧,真是太辛苦你了,忙完了喝兩盅吧?!睒銓嵉霓r民用最憨厚的語言表達著內心的感謝。
村民江龍俊、曲宗剛看到王會明來了,連忙迎了上來讓王會明給他推薦了兩個品種。曲宗剛他告訴記者,他和王會明已經認識而是多年了,家里面缺化肥、少種子時,都是王會明給捎過來。如今的,王會明的電話現在村里人都知道,有事就給他打個電話,指定錯不了。去年農忙的時他家候化肥不夠了,家里又沒有閑人到鎮里去買,他就給王會明打了個電話,讓他給捎過來。沒想到的是,除了他以外,大家這個讓捎點那那個個讓捎點的,結果最終王會明是開著三輪車給送過來的。大家,想給他點油錢,他卻說啥也不要。
曲宗剛說,去年他山東老家出了點事,急等5000元用,不過那兩天自己在山上下不來。愁得沒辦法的時候,他想到了王會明。只打了來一個電話,事就全辦妥了。后來才知道,王會明當時是在鎮里給東挪西湊把的錢給郵寄走的。“俺們農民也不會說啥感激的話,我就是認為老王是個好人?!庇械臅r候趕上飯口,我就誠心誠意地想留他喝頓酒,可每次他都找個“合理”的理由婉言拒絕了?!鼻趧偤┬α艘幌抡f:“認識這么多年了,老王真不夠意思,喝頓酒算個啥呀?!?/DIV>
很多村民都說,平常讓王會明幫著買個菜了,捎塊肉了,帶一盤豆腐更是常有的事。有時候下雨陰天,的王會明就步行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走給大家著送信捎東西。有年紀大些的老鄉還把存折交給老老王,讓老王為他們存錢取款,最多的時候,放在老王那兒這以便隨時辦事的現金能達到上萬元。
自學農業科技知識指導農民
2005年2月,因為工作需要,王會明被調往其他郵路的工作。誰知,郵政局這一正常的工作調整卻“惹惱”了憨厚的農民。這個反映、那個反映,最終將事情弄到了鎮政府,老鄉農民們都要求把王會明調整回來?!斑@么做并不是說剛調過來的那個郵遞員不好,而是我們舍舌不得與王會明交往的那么所年感情。
村民江龍俊說,大家都知道王會明辛苦,但是大家都不希望他升官或者調整工作,因為村民需要王會明幫忙的地方太多了。這些年,王會明自學農業科技知識,誰家用什么種子、用什么化肥、出現病害怎么治等幾乎都問他。
王會明腰間掛過50多把農民家門的鑰匙
在東江六隊的隋隊長家,王會明投遞了村里訂閱的報紙。老隋的愛人孫政淑像看到家里人一樣和王會明拉起了家常。她說:王會明給他捎來的豬飼料挺好,家里養的6頭豬長得可肥實了。孫政淑還囑咐老王,改天再來時給她捎點雞飼料過來。
隋隊長說,王會明在這條郵路上跑了20多年,聲譽特別好,老百姓多拿他當作一家人看,家里的鑰匙放在哪兒,連鄰居家都不知道,但一定會告訴老王的。一到農忙的時候,上山干活,中午回不來,提前給王會明打個電話,讓他幫著把家里的豬和2000多只雞喂了,當時家里養了2000多只雞呀!王會明二話不說就提著筒筒把把飼料兌好就去喂了。誰家的農用車壞了,只要王會明忙完工作,村民叫一聲他都就會來幫忙修理。
這一帶,住著的村民多數老家都是山東的,因此經常給老家寄錢回去,但這也是個麻煩事。有時候寄幾百元百塊錢,要跑幾十里的山路,又沒有方便車,真是很費勁。剛開始,有村民想讓王會明給捎到鎮里郵寄回去,但是也感覺有些不塌實,就兩百三百地的試探一下,瞎了也就瞎了,但王會明總是很認真。慢慢地,托老王寄錢的前越來越多。去年,還有村民托老王給家里寄了一萬多元,但一分也沒差過。
隋隊長告訴記者說,最多的時候,王會明腰間最多時掛過50多把農民家門的鑰匙。
二百村民自發為王會明岳父吊唁
1997年,王會明的岳父在家病逝。按當地風俗,老人在女兒家去逝,來送葬的人就會少很多。當時,王會明和愛人年令又小,便想把喪事簡簡單單辦了。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投遞段上的老鄉知道了這個消息后,有的趕著馬車,有的騎摩托,紛紛從各村趕來為王會明岳父悼唁,而200多人的突然到來也讓王會明手足無措。鎮上的人也大吃一驚,因為鎮上有頭有臉的人家里有事也不見過這樣的場面,沒有想到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鄉郵員。事后王會明的同事們說,是王會明用自己的努力和好心換來了村民對他發自內心的尊重。
太陽落山時坐在山腰吃了午飯
在東江六隊,王會明投遞了一戶報紙、兩封信箋、送了一袋種子、一張話費詳單,幫一戶村民喂了豬。到16時許,王會明完成了當今天的工作。臨出村前,一戶馬姓村民托王會明再來明時天來是給捎帶來30塊大豆腐和5斤豬肉,因為后天家里要找人幫忙干活,得請客吃飯。
當王會明走上村莊后側的山脊時,太陽已經映照著彩霞?;仡^看看村莊升起的炊煙,王會明感覺到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叫。一摸郵包,面包還在。忙活了一天,王會明竟然忘記吃了。
“累了吧?休息一會!”王會明善意地對記者說。找到一堆枯木,王會明掏出早晨起來送來的面包,狠狠地咬了一口。
4月24日19時40分許,王會明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匆匆忙忙地吃了一口飯后,倒在床上就睡著了。于雅延給丈夫披上了厚被,她知道,明天還有很長的路等待著丈夫去走……
王會明在分局第一個投遞到戶
兩江鎮幅員面積500余平方公里,而王會明負責著近一半的投遞區域。除了給鎮里投遞外,他現在負責的兩條郵路需要往返70多里路,趕上下大雨的時候只能靠步行。常常是別人下午4時30分點半下班的時,候他還在送信的途中,朝出夕歸也成了為王會明的家常便飯。
安圖縣郵政局兩江郵政支局局長金鳳山介紹說,早些年按照規定,王會明只要把郵件送到村屯的投遞點上就行,但是這些年為了用戶一封信哪那怕多走幾里路,,老王也要堅持投遞到戶,把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因此也成為該局第地一個投遞到戶的郵遞員。
“這里的村民我都熟悉,我不給他們送到家,回頭他們還得跑挺遠的路到投遞點去拿,怪麻煩的。我多費個腿,也沒啥的”。王會明現在負責的兩條郵路,共有1200多戶人家,投遞到點只需才四、五處,可投遞到戶就有可能四、五十處了。近的三、五里,遠的了就要多走30多里路,可一年下來王會明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怨言。
每年超出工作時間工作600個小時
安圖縣郵政局局長商明義感慨地說,王會明在這個行業王會明堅持了25年,非常認干確實不容易,而且他與郵路上的農民更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努力地幫助他們對這個事業,王會明,發自內心的熱愛這個事業這種精神很讓人欽佩。
老王所在的安圖縣郵政局兩江支局工會主席孫龍燕說,王會明在大伙的心目中是一個非常認干的人,單位的電話多數都是找他的,因為村民們都特別信任他,托他辦事感到特放心,每當他下鄉投遞不在單位的時候,所有接電話的同事就非常愿意地當起了老王的“秘書”,把用戶的要求記錄下來再然后再通知老王。盡管老王在單位里年齡不是最大的,但同事們都愿意叫他“老大哥”。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王會明每年超出工作超時間工作600多個小時。
曾為工作險些送命
回憶過去25年的工作歷程,王會明有一絲遺憾,那就是曾經有7個工作日他沒能正常工作。從王會明開始工作至今,應該出班的正常工作日為7277天(不算法定假日),除了有兩天大雪封山(縣里郵車沒能到鎮里來)、5天因工負傷無法行走,王會明總共出勤7270天,而遺憾也就來自這7天。
2005年的一天,王會明在送信途中,被一剎車失靈的機動車撞進河里。幸運的是,王會明除腿部受傷外,身體并無大礙。按照醫囑,王會明應該休息15天,但他只休息到第六天就不聽勸阻重新返回工作崗位。即使這樣,王會明至今仍在遺憾,因為山里的老鄉幾天見不到他,都托人打聽他出了什么事。休息這五天耽誤了工作不說,而且還讓那么多老鄉惦記。
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妻子孩子
王會明說,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更不是一個合格的爸爸。與妻子結婚后,家里還欠了一筆外債。由于當時兩人賺的都少,所以舍不得花一分錢。而自己經常是一大早出去,太陽落山了才回家,所以家務活都是妻子一個人做。有時妻子一個人上山撿柴草,手經常被弄壞,但妻子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從來不抱怨。
當年給王會明孩子接生的醫生說,那時于雅延總是一個人到醫院檢查。王會明在妻子懷孕期間,只問過醫生一次妻子的狀況,而且是在女兒出生的那天上午。當時,于雅延肚子疼得厲害,王會明來問什么時候生,醫生告訴他可能在晚上。讓人想不到的是,王會明問完后竟然騎車去送郵件了,到晚上8時許才回來。還好,王會明到家兩個小時后,女兒出生了,孩子大人都出現什么危險。
王會明說,自己這么多年來感覺很對不起妻子和孩子,也不知道該怎樣彌補和回報。但是,他很感謝妻子和孩子這么多年來對自己支持的理解。說話間,王會明掀起自己的衣服,讓記者看他肚子上系著的一個用紅布棉花做的小紅兜兜。王會明說,這是妻子給他做的,因為冬天騎車后總感覺肚子疼,妻子是說著涼著了,就做了這個東西。到今年,這樣的紅兜兜也已穿壞了5個,但很管用。
舍不得改行 多次婉拒高薪
從1981年入局到2004年,王會明一直都是郵政局的一名短期合同工。剛入局的時侯,月工資37元,后來調整為120元、260元、400多元。去年經特批,老王成為兩江支局惟一一位5年一簽合同的工人,工資漲到了600元。
與社會上的許多人相比,老王的收入并不算高。由于他工作認真,先后有不少人想高薪把老王“挖”走,但老王從沒動過心,因為他舍不得這份工作。
妻子稱沒有當好賢內助
王會明的妻子于雅延回憶起過去的25年,笑著說:“結婚20年了,由于郵路較遠,老王經常是早晨很早出去,晚上常常很晚回來。是半夜10點多才能送完郵件回到家,最晚的一次,半夜12點多才走到回家,把全家人都嚇壞了,還以為他出了意外?!?/DIV>
“就連我懷著女兒大著肚子的時候,家里的活計也很難能指望上他,而我只能硬著頭皮去干”,老王的愛人說這些年女兒的學習成績老王從來沒有操心過,不過女兒沒有怪過爸爸,通過自己的努力勤,奮學習現在在縣城的高中成績還不錯。
剛參加工作不久,由于經常在風雨中走來走去,王會明患得上了嚴重的關節炎,連腿都伸不開,上了一次廁所也好久都出不來。就是到現在,也經常會關節疼。但,王會明樂觀地說:“這下好了,下雨陰天我提前就能知道,還能早點準備雨衣?!庇捎卩l郵路途遙遠,吃不好飯,王會明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再加上經常騎自行車,大風灌進吹到肚子里上,王會明還于雅延經常肚子疼。對此,于雅延表示,丈夫工作這么辛苦,自己沒有做好賢內助,讓丈夫吃苦了
【來源:城市晚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