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脖子上,一處傷口正朝外滲透著殷紅的鮮血……
青年男子,系這所重點大學的醫學博士,名叫林西(化名)。知情人透露:博士刎頸自殺,竟是因為愛人的玩笑話。
場景一 目擊 時間 9:00
“當時不到9點,我剛剛把鎖攤子鋪開。好家伙,一位男子從博士樓被抱了出來。”博士樓旁賣鎖的一位大姐講述了她目擊的一幕。“太嚇人了,傷者全是血。人已經昏迷了,他旁邊的一個女子,哭得很傷心,不停喊救命。”賣鎖大姐說,“傷者就是這個樓里的博士。我聽說是在四樓用手術刀刺了自己的脖子。”
事發地點在校園里,根本沒有出租車經過。
“血一直冒,我們想打120等救護車來,但肯定搞不贏。”看到男子傷情嚴重后,她馬上丟下身邊的鎖攤子,跑上去幫忙攔車救人。
在熱心大姐和其他博士的幫助下,一輛剛剛經過此處的私人轎車被攔了下來……
場景二 救人 時間 9:05
開著車的生意人廖先生,當時剛剛經過博士樓。半小時前,他把自己的一個朋友送到醫院治療。他說,“我原本是回家,剛剛經過這里就看到有人在喊救命。”當時,廖先生的車已經遠離博士樓。知道傷者情況緊急后,廖先生立即把車倒了回去。“那女子看見我停車后,竟一下跪在了我車前,喊我救她的愛人!”廖先生馬上跳下車,和幾位博士把傷者抬進了自己的車后排位置。
學校離附近的醫院不遠,但也要穿過幾個街口。“當時街上人、車流量都非常大,我也顧不倒那么多了,掛上擋就沖。穿黃色衣服的女子,一路上緊緊把傷者抱住,把臉緊緊靠在傷者的臉上。”廖先生說,傷者的脖子一直在出血,臉上,衣服上全是血跡。
“你一定要挺住,不能死呀!以后,我再也不和你開玩笑了!”這名女子哭的聲嘶力竭。
廖先生說,他從這名女子的哭訴聲中,知道傷者是因為愛人的玩笑話而自殺的!
“唉,不管什么原因,怎么動不動就自殺呢?他的家庭、國家把他培養成博士,容易嗎?”廖先生對此感嘆不已。
自殺博士被熱心市民廖先生等送到醫院后,傷者迅速被送到了急診室搶救。經過手術清創縫合后,林博士被送到了醫院住院部進一步治療。
“他的傷口是住院部醫生縫合的。”昨日,該院急診室護士告訴記者,林博士脖子上的傷,不嚴重但也不輕。“應該說沒有生命危險。”隨后,記者見到了自殺的林博士。據悉,經治療,傷者目前生命體征平穩。
場景三 譴責 時間:10:45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了這所重點大學的博士樓。此時,博士樓前已經恢復平靜。進出博士樓的博士生,依然如平常一樣來往。在目擊者的指點下,記者發現博士樓前的通道上果然有大量血漬散落。記者的到來,引起了博士樓管理人員的注意。很快,博士樓內一位中年婦女就拿出一個拖把,來到博士樓前,將地上的血漬一一擦干凈。
從樓里進出的博士們,很多人對剛剛發生的一幕都非常驚訝。“不會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樓里發生吧?”在博士樓前,記者對進出博士樓的十余位博士進行了簡短的采訪。他們都感到非常吃驚和不理解。
“先不說是不是因為和愛人的玩笑而自殺,心理素質好壞值得商榷。作為一名高級知識分子,動不動就自殺,這影響肯定不好!”一位劉姓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在博士樓附近,該校一名女博士知道林博士自殺后,感到非常的驚訝。“他怎么這樣漠視自己的生命呢?都博士了,這樣死了的話,對得起自己的親人嗎?”這位女同學很生氣的說。
場景四 探因 時間:11:05
昨日,林博士的愛人陳(音)女士告訴記者,她是自貢人,這次是來成都看畫展。她稱,愛人林博士受傷,是因為“這段時間忙于寫論文,人很疲倦沒休息好,今天早上不小心摔傷的!”
她補充說,就是在昨天晚上,愛人寫論文也寫了一個通宵……
陳女士斷然否定了愛人是因為她的玩笑話賭氣自殺的。“他就是摔傷的!”
但林博士的愛人所說和記者先前的采訪調查結果明顯不同。那么,博士到底是摔傷還是自殺?昨日,記者再次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最終在林博士的一位同事口中,證實了博士確實是自殺。
這位同事在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林博士是自殺的。自殺原因嘛,我們這些外人不好說的。”
·聲音·生命如此脆弱 自殺代價太高
觀點:他們內心并不像外表那樣成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張嵐博士(心理學專家)
在最近5年—10年的時間里,青少年沖動性自殺行為越來越多。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雖然身體已經是成年人,但心理還停留在不成熟的階段,他們的內心并不像他們的外表那樣成熟。在面臨委屈和挫折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應對措施十分過激,往往采取傷害家人也傷害自己的行為。
每個人都要經歷心理不成熟到成熟階段,青少年在面對困難和委屈的時候,學會成熟理智面對。在面對壓力和挫折的時候,要先緩和矛盾,再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你自己都不愛惜自己,別人是無法愛惜你的!
珍惜生命的教育十分重要,學校和社會應該教會他們珍惜生命。處于心理轉型期的青少年,他們不知道活著也是一種責任。他們想用自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但要知道自殺證明自己清白的代價太大了。證明清白的方式有許多種,但自殺的那種方式是最不可取的!因為你一個人的過激行為會給許多人帶來傷害。在門診中我們經常發現,自殺給家人帶來的傷害非常大,家人常常因此而患上抑郁癥。
因此,在青少年面對壓力和委屈的時候,我們應該教會他們如何釋放壓力,比如通過體育運動、傾訴等釋放壓力。只有及時地釋放壓力,才能避免自殺悲劇的發生。
觀點: 三大教育的缺失
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教授(社會學專家)
胡光偉教授告訴記者,相繼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很遺憾,它暴露了目前教育存在的三大缺陷。
一是挫折教育的缺失。從小到大,他們不缺少關愛,但缺少挫折的教育。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哪怕是很小的挫折和委屈,自身也無法找到釋放的方式,采取極端的行為來解決,這往往導致悲劇的發生。
二是責任感教育的缺失。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年輕人責任心太低了,根源是極端個人主義,沒有家庭責任心,沒有社會責任心。誠然生命是自己的,但同時也是屬于你的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就拿那個博士生來說吧,他之所以能夠走到博士這一步,是家人付出和社會培養的結果。他這樣沒有一點回報就自殺,顯然是一種極端不負責任的做法。
三是珍愛生命教育的缺失。在傳統的教育中,在珍惜生命教育這一環節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青少年不珍惜生命。在我們調查中發現,那些自殺未遂的人,事后是非常后悔的,但往往在這個時候已經晚了。作為學校,開展珍愛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為一名博士生,雖然在學歷上他是高智商的,但承受挫折的能力卻很低。
其實,這些自殺的青少年,他們中的許多并不是真的想死。他們自殺,實際上是一種威脅行為。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采取這種變相的行為,迫使別人滿足自己的要求。目前,處于轉型時期的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不清楚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青少年自殺也屢見報端,可見,我們的教育確實在挫折教育、責任感教育、珍愛生命教育方面,實在是太缺乏了。 (記者 宋林風 官莉 攝影 劉晉川)
·短評·
熱愛生命是一種智慧
前天,一位高二學生因不愿意向老師道歉而跳樓;昨天,一位博士生因為愛人開玩笑鬧得不愉快而用手術刀對付了自己的脖子。在這兩件事情中,我們非常觸目驚心地看到了這樣兩個等式——“道歉”等于“生命”;“玩笑”等于“生命”。這是某些青少年心中的價值判斷。
即使在最荒唐的魔鬼辭典上,這樣的等式也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二者之間的價值和意義有天壤之別,決不可同日而語。
人的生死,有重于泰山和輕于鴻毛之分。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天平上,他所選取的對應物是什么,直接決定其價值的取向。可以肯定地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與生命等值,金錢不能,權力不能,任何不食人間煙火的空洞口號也不能,而玩笑和意氣則更不能。
古代有一位隱士告誡他的弟子:凡事進三步退三步再做決定,便是智慧。弟子辭師歸家,發現有人與妻同眠,怒而欲殺人燒房。突然想起臨別時師傅之言,進三步,發現與妻同眠的竟是自己的母親,退三步反思自己的莽撞,嚇得大汗淋漓。
很多慘禍,就是在這進退的過程中產生或消解的。愿世上所有人都熱愛生命,并且具備足夠的保護生命安全的智慧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