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都是什么樣的人在“殺人吧”
2006-05-07

  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實際行為都處于社會道德約束的壓抑狀態中。而在成人游戲中,角色扮演能使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并展開想像力,運用邏輯分析去解決問題。它對鍛煉思維、釋放壓力,宣泄情緒、展示個人才能,提升自信心、滿足某種心理需求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游戲是一個客觀的東西,關鍵在于游戲者的自控能力。殺人吧受到高知識層的青睞,畢竟對社會危害性不大,存在有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游戲過度會產生的心理問題,大腦長期處于興奮狀態,容易造成失衡。

  如果不是我執拗地“死纏爛打”,如果不是礙于朋友介紹,吳新(化名)肯定會斷然拒絕我的采訪。

  作為一個6級的職業“殺手”,她實在擠不出時間:上班惦記著下班,工作盼著周末,思念的主題只有一個——殺人吧。

  “殺人游戲”,這個近幾年風靡于國內的心理游戲,加上電影《天黑請閉眼》的推波助瀾,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兒。去年,一種專門以殺人游戲為主營業務的實戰地——殺人吧,又開始成為許多白領趨之若鶩的休閑場所。

  殺人吧的出現,讓像吳新這樣熱衷殺人游戲的人“終于找到了組織”。

  益智、宣泄、博弈、曖昧、情感……殺人吧,在這個頗具血腥的暴力名字下,卻包裹和承載著太多“名不副實”的意義。

  體驗:讓“殺人”變得專業

  4月中旬的一個周日,在魏公村一個不起眼兒的寫字樓里,我找到了殺人吧的“老字號”——愛酷思益智文化俱樂部(xclub)。在聚集了十幾家“殺人場子”的京城,這個全國第一家成立的專業殺人游戲場所,一直是圈內玩家比較認同的“根據地”。

  大樓門前停滿了私人轎車,衣著講究的人,三三兩兩出入,有的人是玩幾個小時,有的人則是徹夜不歸。走進大廳,一側墻上的電子顯示牌在不停閃動,交替出現著玩家的昵稱以及他們的實時成績。

  由于該俱樂部采取會員制,參與游戲的會員持有電子會員卡,并有一個ID昵稱,作為代號。進入游戲、統計成績、計算費用都通過小小的卡片來完成。派發游戲牌、指揮游戲以及法官的各種判斷都由電腦發聲來完成,以示公平和專業。會員則隨機進入包房進行游戲。

  夜幕降臨,“包房”已是人滿為患,不少人在大廳等待補位。而剛剛散場出來的游戲者似乎意猶未盡,彼此爭執得面紅耳赤,嘴里嘟噥著聽不懂的術語。

  據培訓員介紹,殺人游戲是一項需要8個人以上參與者的集體娛樂活動,玩法并不復雜。以8人為例,游戲中人的身份分為3種,4人為平民,2人為殺手,2人為警察。每局開始前,參與者摸取身份牌,游戲開始后,殺手每輪殺掉一個人,警察和平民則需指認出誰是殺手,通過投票將其推出,游戲以殺手或警察淘汰掉全部對手為勝。

  經過填表、拍照、確認專用昵稱、簡單培訓后,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我被隨機安排到一個游戲包房。16個陌生男女圍坐一圈,每人桌前放著號碼牌,表情悠然。

  作為“法官”,一位衣著整齊的女服務員坐在包房內長桌的前端,通過電腦操作完成游戲。

  “準備好了嗎?游戲開始。天黑請閉眼。”隨著指令的發出,所有的人把放在面前的面罩拿起來,戴在臉上。“殺手請睜眼。”握有殺手牌的玩家放下面罩,“謀殺”了一個閉眼者,隨即戴上面罩……

  我摸的牌是警察,然而,殺手很老到地暗殺了我這個新手。接著,就是猜測、辯解、推理、判斷、所有游戲者通過各自發言,舉手表決誰是壞人,接著又是下一輪“天黑請閉眼”,直到殺手被抓或者警察被殺。

  一環扣一環的懸念,一個接一個的出乎意料,一場現實生活中的福爾摩斯探案開始。

  我因為“被殺”,可以洞察一切,雖不能發言,但仍然能體驗到斗智斗勇的快感和緊張。

  兩個小時后,第一場游戲結束,通過各自陣營的合作和斗爭,大家的距離感很快消除,16個人迅速熟悉起來。對于新手的失誤,有的老手會給予耐心的指導,有的人則比較焦躁。

  身旁一位玩伴告訴我,包房里有時會“安插”一兩個工作人員,帶領和指導新人玩游戲。

    11點將至,我準備離去,大部分玩家卻無去意,在他們看來,“熱身”剛剛結束,殺人游戲才漸入佳境。

  據說,殺人游戲發源于美國硅谷,1999年由歸國的留學生傳回國內并在多個城市流傳開來。它本是聚會者飯后休閑消遣的方式,近幾年,國內出現了幾十家專業經營此類游戲的殺人吧。僅xclub,自2004年11月成立以來,在全國就已發展了兩萬多會員,長期玩家達到700~800人(指一星期平均消費三次)。目前,還有很多類似的俱樂部紛紛建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100多萬人參與此游戲。

  “殺人游戲最早是從IT和媒體圈流行開來,不過現在各行各業的都有,如企業高管、市場營銷人員、演藝界明星等。”一位玩家告訴記者,樂于此道的人多是有車一族的白領,知識層次較高,經濟實力雄厚,年齡大致在25歲至40歲之間。

  像吸毒一樣欲罷不能

  在xclub的江湖中,像吳新這樣6級以上的武林高手大概有100多人。他們都會形成特定的圈子,以論壇和比賽的方式“以殺會友”。

  其實,吳新的“殺齡”并不長,但自從去年8月與殺人吧“第一次親密接觸”后,剩下的情節,就像一場熱戀故事變得一發不可收。

  “一玩就愛上了。”對于吳新來說,去殺人吧就是必修課。以前她在一家公司擔任人力資源部門經理,工作相對輕松,下班之后,她會和老公用最快的速度解決肚子問題,然后匆匆奔赴“殺場”——汽車電影俱樂部,一玩至少就是七八個小時,到了節假日,更是通宵達旦。

  吳新絲豪不掩飾自己對殺人吧的狂熱:“去年國慶的時候,簡直玩瘋了。平均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時刻處于興奮狀態。最后身體透支,實在受不了了,我們才進行調整,現在基本是一個星期去三四次。”

  “殺人”最大的功效,竟是給她平淡的愛情輸入新鮮的血液。

  在認識殺人吧之前,吳新和老公的家庭生活基本沒有交集:老公喜歡打橋牌、下圍棋、玩電游,她喜歡看電視劇,倆人的愛好從來不搭界,生活作息也迥然不同,一個早睡早起,一個晚睡晚起。

  “他睡覺時,我在看肥皂劇。我閉眼時,他也該起床了,一天總共說不上幾句話。可是,現在徹底改變了,我們從來沒有對一個事物有如此一致的愛好。下班后,我倆簡直就是鐵桿戰友,一致行動,每天有說不完的殺人話題。結婚五年了,雖然也為‘殺人’吵過架,但是感情卻越來越好。”

  去殺人吧“殺人”,成為吳新生活中很重要的例行內容。從去年8月至今,他們已經為此花費了三萬元,“有時一次就玩了500元,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在這兒”。現在她和老公基本維持收支平衡,沒有儲蓄,也不準備要孩子。

  “你知道嗎?這種感覺可能就像吸鴉片。我想我是上癮了。”吳新告訴我,他們也曾經有意識控制,周末把自己關在屋里。但周六周日,腦袋里全部是殺人,不玩就心慌,結果還是受不了,沒幾天就恢復常態了。“我知道這樣對工作和身體都不好,但就是欲罷不能。”

  吳新說,有個朋友,比她更極端。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結果因長期泡殺人吧,公司員工幾星期找不到他的影兒。玩了兩三個月后,他突然發現公司的錢全空了,于是拼命干了一個月,賺回錢后又繼續踏上“殺人”征程。

  是演員還是自己?

  “喜歡做殺手的感覺,可以主宰其他人的命運,然而,在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從事第三方認證工作的徐小姐,在現實生活中低調而且平凡,但在殺人游戲中,她卻可以成為焦點。

  “每次游戲都是一場自我挑戰。如果贏了,精神上的滿足感、認同感和成就感是難以形容的。曾經有一段時間,自己的狀態也很好,并把它帶到了工作中。”她說。

  “玩到最后就成為偉大的演員”,“殺人如做人,到最后就是拼人品”,這是殺人圈廣為流傳的兩句名言。是做回真正的自己,還是成為最偉大的演員,在殺人游戲中,這永遠是一個悖論。

  一方面,要釋放現實生活中無法展示的潛能和壓力,一方面,要通過謊言和表演來偽裝自己。也正是后者,受到許多媒體和社會學家的批評——“殺人游戲充斥著欺騙和偽裝。”

  陳明(化名),5級殺手,美國MBA,海歸,公司老總。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他時,他卻反問道:“游戲的規則就是保護自己,律師為當事人辯解,也是說謊了?即便是撒謊,游戲中的謊言是沒有任何功利性的,也不會帶來傷害。”

  在他看來,游戲就是游戲,這種模式在現實生活不具備可移植性。“如果像討伐小學生玩電游一樣,批判這個游戲群體,無異于把高理性群體降低成感性人群。”

  做房地產銷售的女士告訴記者,殺人對于她來說,只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時尚。在她眼中,卡拉OK、蹦迪、打麻將等早已成為庸俗和過時的代名詞。

  “既緩解工作壓力,又鍛煉分析推理能力,還可以交幾個情投意合的朋友。又綠色又健康,何樂而不為?”她問道。

  和陳明一樣,很多圈中人“每次去殺人吧,像回到了家”。“這里沒有太多的功利意味,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品好,朋友就多。”他們在游戲中達成默契,結下友誼。這些互為“老朋友”的人,也許不會主動詢問你的職業、你的手機號,甚至對你的姓名和年齡都一無所知,但是需要的時候,會給予熱情的幫助。

  在這個社區中,從殺友發展為球友、車友、“驢友”的大有人在。每個人都能各取所需。

  “當然,確實也面臨很多誘惑。有多少單身男女牽手,有多少情人翻臉,這種故事天天都在上演。”一位玩家說。

  有一點神秘,有一點危險,有一點驚險,有一點謊言,但也不乏真誠。

  這就是殺人吧。

  殺人,心理有病?

  陳明很認真地給我說了一篇記者寫的報道,大致意思是,去殺人吧的人大都有點兒心理變態,還有暴力傾向。

  “這篇報道被掛在我們的論壇上,大家看了,都覺得挺樂。這是對殺人游戲缺乏基本的了解,雖然它的名字有點聳人聽聞,但實際上是一個比較文雅的益智游戲。而且,它最大的樂趣就在于邏輯思辨的過程。”

  北京綠心情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心理師齊清波分析,該游戲群體大都受過良好教育,有大學老師、記者、IT人等。他們有交往需求,而且對交友層次要求很高,所以對殺人游戲情有獨鐘。

 “游戲是人類從孩童時就開始從事的活動之一,即便在長大成人,更加理性化、社會化之后,還保留著潛在對游戲的追求。殺人游戲是早期兒童游戲的一種延續,只不過添加了判斷、推理和思維的成人技巧。它有攻有守,常玩常新,每次結果不確定,這種追求的過程,能夠使人得到心理滿足。”

  “游戲,就是生活的幻影;追殺,就是一種虛擬體驗狀態。”齊清波說,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實際行為都處于社會道德約束的壓抑狀態中。而在成人游戲中,角色扮演能使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并展開想像力,運用邏輯分析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這是由內在驅動力決定的。它對鍛煉思維、釋放壓力,宣泄情緒、展示個人才能,提升自信心、滿足某種心理需求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齊清波分析,殺人游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角色體驗。游戲中,每次角色不同,結果不同,過程不同,使玩者對事物的評判不容易出現偏激。

  而殺人吧的出現,一方面解決了游戲人數限制的要求,另一方面,陌生人的交往,增加了游戲的新鮮感和刺激感,具有一定的交友功能。在殺人吧里,由于沒有物質、權力和利益關系的牽扯,相對來說,交友比較單純,同時能促使個體在團隊協作中增強合作意識。

  “其實我們在心理治療中,也會采取類似的治療手段。例如心理劇表演,讓孩子扮演爸爸媽媽,通過心境展示、情緒宣泄,達到心理上的疏解。警匪殺人游戲,對于高壓人群減壓,可以適當采用。”

    但是,齊清波還是表達了他的憂慮:“把社會變成游戲,把游戲變成社會,很難‘一刀兩斷’,多少會有影響。”他認為,游戲是一個客觀的東西,關鍵在于游戲者的自控能力。殺人受到高知識層的青睞,畢竟對社會危害性不大,存在有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游戲過度會產生的心理問題,大腦長期處于興奮狀態,容易造成失衡。

    他呼吁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進行一些體驗之后,做相關課題研究。無論專家們褒貶如何,都市里依舊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以殺會友”,并在一場場虛擬的精神歷險中,忘我投入,樂在其中。

    也許,殺人吧的充實,正好填補了現實生活的虛無。

    “今天,你殺了嗎?”……

(中國青年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