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助理蘆忠告訴記者,流浪乞討邊緣人群主要是斷了生活費用的來寧旅游者和打工者,其中70%以上都是中青年。旅游者斷費的原因不外乎兩個,錢被竊以及稀里糊涂把錢花完了。5月5日,來求助的2個小年輕就是在南京吃吃喝喝玩玩,“花錢沒得數”,結果臨回家前才發現口袋里的錢已經不夠買車票了。“五一”期間斷費的打工者一般都是“五一”前就從家里出來了,可是一直沒有找到穩定的工作。再等到“五一”,各個單位一放假,就連平時打零工的機會也沒有了,經濟上再也支撐不住,自然想到要讓救助站資助自己回老家了。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求助對象需要同時具備4個條件才能救助。這4個條件是: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友投靠,不享受城市低保或農村“五保”供養,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這些邊緣人群并沒有流浪乞討,為什么也要救助他們呢?市救助管理站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啊。總不能把人家趕出去,見他乞討了,然后才去救助人家。”據了解,救助邊緣人群,在全國各大救助站是一個普遍現象。
今年“五一”期間,求助者比去年同期多出近一倍。談及原因,蘆忠說:“這是因為人們對救助政策更了解了,以前不知道或者不敢來的人都來了”。他說,在2003年8月1日實施救助制度之前,我國實施的是收容遣送制度。一些突發困難的人員,一旦進了收容所,就沒有進出的自由了,非但要和小偷、賣淫女等一起關在鐵門鐵窗內,而且也要和這些人一塊集中遣返回家。而現在實施的是自愿救助,突發困難人員從被管理者轉變為被服務者。他們不再關在鐵門鐵窗里,能來去自由,吃住的條件改善了,工作人員的態度也更和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