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野作品】
先從這位老人說起吧——
前天上班,照樣是經過天橋拐角,看見一個老人伏在那里。她是一個年老的乞丐,整個身體伏在地上,像一塊年老的木頭;她的前面有一個白色的杯子,里面有幾個硬幣和幾毛紙幣。這是個過道,在一個叫做“金融街”的著名的財富聚集地,人的腳步急匆匆地從每一塊寸土寸金般的地上劃過,大約誰都很少注意身邊的東西。這里很干凈,噴泉的水很高,花很漂亮,人們多是體面的。
這個老人伏在那里,等我穿過而后返回,她漸漸地直起了身子,看著舉起相機的我——一個不速之客。我看出了她眼神里的疑惑。我與她隔著一條狹窄的過道,中間是人,我蹲著,靜靜地看了一會,中間的腳步急匆匆的,沒有誰停下來。我也只是個路人,匆匆地走在上班的路上,當我看到她,也只是因為心里的一些惻隱之心。于是我也走了,老人還是在那里,她的前面是一個白色的杯子,里面幾個硬幣和幾毛紙幣。
這個老人是一個年老的乞丐,誰也無法回避這個事實。我到過不多的幾個城市,繁華的程度不一,比較起來,我覺得城市越大越繁華,乞丐越多,貧困群體可能也更大。我們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是“扶貧”、幫助弱勢群體,而對于乞丐這樣一個群體,如今我們在需要的時候采取的政策是“收容”、“救助”,對于惡劣的,可能會偷偷驅逐或者遣返。然而,事實上是乞丐們卻穩穩地守在不用付款的土地上,以一個不變的姿勢從早到晚。城市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人的聚集地,有了人,就有了從他們身上獲得同情的可能——盡管這同情程度和性質大有差異。他們愿意呆在原地,甚至已經練慣了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面對漠視的眼神,他們會堅持幾下,但絕對不會和自己過不去,急得哭出來。
無論如何,老人是可憐的。處在生命末端的人,還有多少存活的力氣?何況,他們是在風雨里被動地等待施與的人。他們的臉從未干凈過,他們或許從未按時吃過一頓干凈的午餐。我們有時候會看到某一媒體曝光乞丐褪去乞丐服吃香的喝辣的,或者有虛假的殘廢乞丐,轉眼就成了正常人,但是,一個老人,無論她在背后有什么樣的動作,她的年老,她緊貼著地的身體,總是比我們這些站著的,坐在辦公室里的,按時吃飯甚至挑食的人,生活要艱難許多的。如果假設任何一個站著的人,你是否愿意成為乞丐,脫下你干凈的衣裳,在任何一個人面下跪著,你會不會?你不會;你也不會玩行為藝術。
那么他們為什么會?
然而人的同情卻越來越異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