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不久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與新浪新聞頻道聯合實施了“2006年中國上班族工作和諧指數調查”,共有近4000名在職人員通過網絡接受了調查。調查結果讓人驚訝,近七成的上班族都感到工作不和諧。
教師、醫生護士、編輯記者成為“最不和諧的三大職業”
此次調查的主持者——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解釋說,這里所說的和諧是從四個方面來衡量的:個體與工作的關系、個體與上級、同事和客戶的關系、個體與所在單位的關系、個體在職場中的體驗與經歷。
去年,一項由權威部門發布的調查表明,61%的城市人口認為他們的不快樂感主要來自工作。本次調查也發現,被很多人羨慕的教師(76%)、醫生護士(73.8%)、編輯記者(70.3%)等職業,成為“最不和諧的三大職業”。國有企業(71.5%)、事業單位(69.3%)和民營企業(65.4%),也被評價為“最不和諧的三大單位類型”。
是什么在影響著人們工作的和諧程度?
很多人在邁出校園踏入職場的時候對職業的想像太過理想化,比如“工作要輕松,掙錢要多”等,但對于自己的興趣是否跟職業契合、能否很好地處理職場的人際關系等問題卻往往缺少考慮與準備。
在個體與工作的關系上,調查顯示,10項指標中均有超過30%的被調查者表示“不和諧”。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自己的工作沒有什么意思”(63.4%)、“自己沒有得到合理回報”(49.2%)和“工作安全感比較低”(46.7%)。
調查顯示,在個體與上級、同事甚至客戶的關系中,三成被訪者回答“不和諧”,這集中表現在:與上級的合作不默契、上級對自己不夠信任、不認同上級等等。
在個體與所在單位的關系上,也有超過30%的被調查者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覺得單位對員工不夠重視、不認同所在單位的做事理念、所在單位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與支持等等。
除此之外,調查還發現,幸福感較低、單位發展空間有限、滿意程度較低等原因也造成不少人職場體驗不佳。
“不職業”和“不成熟”導致“不和諧”
“工作不和諧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崩畛秸f,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不和諧”才能進步。要是處理得當,“不和諧”完全可能成為前行的動力。
跟過去相比,現代高科技給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加快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節奏,而且這種現代化高科技沖擊太快,人們尚未適應這一波,下一波又已經到來了。在這樣一種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自然會因為“不適應”產生“不和諧”?!斑@也是我國上班族工作不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崩畛秸f。
李超平分析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開始加速發展現代化企業。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企業建立的時間不是很長,管理還不太規范,尚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還處于解決生存問題的階段。這個時候的企業往往容易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視對“人”這一重要資源的關注。這就出現了在‘不成熟的企業’中,‘不職業的經理’管理著‘高層次員工’的局面。所以,職場人士普遍出現的‘不和諧感’就不難理解了?!?BR>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大部分上班族接受的是正統教育,并沒有重視“價值觀”、“態度”、“行為習慣”等的培養。“不職業”的畢業生到了“不職業的企業”,最終就很有可能出現工作不和諧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