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歐村項目論壇
(一)背景
2006年,政府在新的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的政治口號甫一亮相,各地在以“新農村建設”名義下的旨在改造當前農村社區的活動便全面鋪開。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作為以研究農村社區發展而著名的學術機構,也與南方報業集團下的南方農村報達成合作意向,決定在廣東遴選一批資質甚好的村莊,實踐雙方都認同的農村社區建設理念。根據有關協議,農研中心下面成立一個專門的課題組(新農村建設實踐模式探索課題組),負責所有村莊的調研和實驗操作過程,而南方農村報則負責對這次實驗的宣傳和協調工作。
經過認真地審核和積極的溝通,首次入選的村莊共有四個。2006年4月12日到4月18日,課題組一行共計八人對實驗點村莊之一的歐村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此期間,我們也與歐村的居民和相關人員進行了深入和有效的交流,為將來雙方的合作奠定了一個平臺。
需要補充的是,由于時間緊張,歐村本不在我們廣東新農村建設首批的考察范圍之內,但是我們之前計劃去的一個村莊未協調好,因此臨時更改行程,這對我們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擾;我們抵達歐村之前,除了網絡上熱炒的“農戶+合作社+公司”歐村模式,傳言歐村兩位老板兄弟計劃斥巨資打造自己的桑梓之外,獲得的信息十分少。
課題組成員包括:彭大鵬博士,負責此次考察的理論指導;邵明,負責總協調;賈慶森,郭維家,胡劍龍,負責材料的收集和后勤安保;汪延,鄒函,夏欣,負責村莊規劃與土地整理。
(二)歐村概況
歐村是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上坪鎮西坪村的一自然村,全村現有農民32戶共201人,分為兩個村民小組,部分村民外出務工。該村水田99.4畝,旱地80畝,山地約800畝,山林近5000畝。此外,該村還有4.8萬立方容量的高澗水庫,水域面積3.85萬平方。
歐村可耕地面積十分緊張,大部分家庭依靠僅有的幾畝水田保障口糧,經濟作物以黃豆、花生為主,因此,歐村村民經濟來源十分有限,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上報的人均收入是2000元,實際的純收入可能在600元左右。這幾年,本地產的一種鷹嘴水蜜桃在市場上銷售行情看好,因此不少村民都在山地里種了一些,村民們都指望通過這種水蜜桃來改善經濟條件。
歐村坐落于粵北的105國道邊,方圓5平方公里,距上坪鎮距離3公里,距縣城23公里,距河源市區140公里,與廣州最近距離241公里。即便歐村挨著105國道,但這段路確不那么便利,連接國道與歐村的水泥路至今還沒有開通,要想乘機動車到達歐村,除了要經過高低不平的山路,還得在水田之間的一段小路上顛簸。
河源客家人居住十分集中,歐村更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山村。這里謝氏聚族而居,沒有一戶雜姓,村中一間祠堂,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以祠堂為依托,歷百多年的建設,形成當今一個回字型格局,其間屋宇綿延,回廊迂深,外觀上頗似一個封閉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