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中國網民打開電腦開始聊天的時候,一個美國網民可能正在查找到他的一個商業伙伴辦公地的行車路線,而一個法國網民可能正在自己的博客上“奮筆疾書”。調查表明,聊天是中國網民上網最愛干的事情之一。而美國人上網最常做的事是查地圖,法國的博客人數則在不久前超過了600萬,這就是說平均大約10 個法國人中就有1個有了自己的博客。不同的上網習慣不僅反映出一個國家互聯網的發展水平,也反映出了一個國家的網絡質量、網民的素質和網絡文化。
國外網民普及率很高
美國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從購物到旅行、從投資到理財,樣樣離不開互聯網。網絡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電腦在美國家庭相當普及,家家都有一兩臺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所有的機場、旅館、圖書館都有無線上網設備或有線上網端口,很多美國人出差都習慣性地帶上筆記本電腦,大有“將上網進行到底”的架勢。正是因為電腦十分普及,上網十分方便,美國的網吧并不多見。據“皮尤網絡與美國生活項目”的調查,美國現有成年網民1.47億,占成年人總數的73%。有87%的網民上網最常做的事情是查地圖,與朋友或家人交流的有79%,查天氣占到69%,看新聞的為63%,查體育比賽結果的是55%,買票的為55%,查地址、郵編或電話號碼等的人有50%,玩游戲的有46%。據統計,約2100萬美國人通過上網找工作,1700萬人上網選擇學校,1600 萬人上網買車或投資理財,約1000萬人上網找住房。一些受訪者表示,在他們所做的重大決定中,至少有1/8是靠互聯網幫忙定奪的。
根據德國電視一臺和德國電視二臺做的調查顯示,德國網民大多數為14歲以上,上網時經常從事的活動中,80%的比例是查看電子郵件,59%是獲取信息、從事商業活動,比如買書、CD,預定機票、酒店等。在德國大約63%的男性都上網,而女性網民只占女性總數的48%。男性上網喜歡瀏覽新聞,女性喜歡瀏覽關于旅行、健康、文化和成人教育方面的信息。在使用網上銀行服務方面,男性比女性多。據德國經濟研究所調查,估計到2007年德國的網絡用戶可以達到 4800萬人,占人口的59%。
網絡帶來無限商機
法國人上網很注重 “實用性”。除了查找信息等最基本需求外,法國人在網上做得比較多的是進行電子商務等經濟活動以及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比如,很多女士都喜歡上網購物,即使是老年人也如此,因為網上的賣價普遍比商店要便宜;男士上網多是搜集軟件,或者買電腦配件、書籍等。二手貨交易在法國很流行,很多人都把自己用不著的東西拿到網上交易。此外,法國許多小店鋪或小商家對互聯網的使用意識很強,記者家附近有家面包店就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來推銷商品,顧客可以從網上訂購生日蛋糕等。不少法國人出游都依靠網絡訂機票、船票或者火車票。
在日本,網絡創造了很多商業機會。在日本的雅虎和樂天等網站上商家云集,網上購物十分盛行,人們不出門就能在網上訂購各種各樣的商品,衣食住行幾乎無所不包。網上商店成本較低,商品相對便宜,這對那些沒有時間上街購物的人來說是絕好的選擇。日本的網絡上還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人才供需市場,用人企業以及求職者可以在網上交流,各取所需。很多人利用網絡進行證券交易。一些專業主婦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利用網絡在家中炒股。為了節約成本,有些企業開始嘗試讓員工在家中上班,員工可在家中借助網絡隨時與企業保持聯系。
博客成為網絡新熱點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世界目前有5000至7000萬博客,法國一直遙遙領先于其他歐洲國家。今年5月,法國博客人數已超過600萬,約占總人口的 1/10。據2005年年底統計,法國乃至歐洲最大的博客網“藍天博客”共設有350多萬個博客,其中54%的博客為女性所建,內容多是心靈獨白文章。《世界報》分析,這種趨勢仍將快速擴大,而且不僅限于個人用戶。今年3月底,《費加羅報》發行人瑪蒂厄·科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他們報紙的網絡版也將嘗試“記者博客”這類新東西,一來可以增加報紙的個性,二來提高讀者的參與性。
法國很多政界人士對博客也鐘愛有加,甚至將其作為自己與民眾溝通的有利工具。法國總統的熱門候選人、內政部長薩爾科奇就特別喜歡通過博客網來了解民意。法國社會黨的美女政治家羅雅爾也是總統的熱門候選人,她也有自己的博客,人們每天都能看到關于她的各類信息和照片。
一種新型的網絡交流方式SNS自2004年以來在日本迅速流傳開來。SNS兼具博客的功能,但與博客相比更強調小團體和個人的空間。它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集結對某個問題感興趣的人展開討論,因此廣受年輕人的歡迎。Mixi是眼下日本網民比較關注的一個網站,“mix”代表交流,“i”代表人。它的運作方式完全采取邀請式,通過友人發邀請才能加入其中。由于加入自己的小團體的人多是認識的,所以在網上交流有更多的親近感。個人網頁分為“我的圈子”和“個性團體”等幾個部分。自己的圈子中的成員多是朋友,也有通過朋友的介紹而成為網友的,有的則是在網上投石問路,因志同道合而加入對方的圈子。這種方便小團體交流的網站并不全是免費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收費的,收費的網站可以有條件通過廣告從商家得到廣告費。
在Mixi網站上,與中國話題有關的小團體不少,向往中國者大有人在,他們一起談論中國食品和自然風光等。記者通過朋友介紹加入了Mixi,認識了幾位叫“喜歡中國”、“熱愛中國”等的網友。一些網友頗有紳士風度,在評論記者的網絡日志前,先發來一封信:“我可以在您的日記后寫幾句話嗎?”在得到許可后方發表評論。日本人平時很難向他人敞開心扉,在網上的小范圍交流就可以少一些顧忌,所以SNS的交流方式很受日本人歡迎。有趣的是,日本網民的頭像多是動物圖片或卡通形象,真實的形象卻深藏不露。
中國互聯網建設仍面臨許多問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信息服務部主任王恩海告訴本報記者,總的來說,中國網民的群體特征是:男性、未婚、30歲以下、學歷在本科以下、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含無收入)。盡管中國網民絕對數較大,但在人口中的比例仍很小,僅為8.5%,甚至落后于越南。老年人上網在中國來說比較少見,而在美國則相當普遍。
王恩海指出,中國目前的互聯網應用,特別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應用還不夠。發達國家對先進互聯網技術的研究和投入很大,這使得它們在互聯網接入、應用、安全、信用等方面比較領先,這也是促進發達國家民眾上網的主要因素。不過,10年前,美國網民的數量還占到全球網民的2/3,現在只有大約1/4,說明其他國家在網絡使用方面正在快速地趕上美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大了在信息技術的投入,個體消費者網上購物也越來越普遍。根據賽迪顧問公司的統計,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繼2004年73.7%的高速增長之后,2005年電子商務逐漸步入穩定增長期,比2004年增長了41.7%,而美國去年較前年的增長為 24.5%。可以說,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后勁是很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