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1日,這對老妻少夫流浪到了長沙,他們只希望,父親能夠盡快改變對他們婚姻的看法。 34歲的男人,娶了一個61歲的女人為妻。今年1月,年齡懸殊27歲的喻軍志和張要娥領取了結婚證之后,這對姐弟戀的故事就為岳陽市平江縣長壽鎮的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喻軍志的父親卻無法容忍這個只比自己小1歲的兒媳婦,無法接受這樁婚姻,他狠心地把兒子兒媳趕出了家門
2006年5月21日,喻軍志為愛妻張要娥穿襪子。長沙,年齡相差27歲的喻軍志和妻子張要娥在1月份領取了結婚證,父親因無法容忍,把兒子兒媳趕出了家門。
34歲的男人,娶了一個61歲的女子為妻。今年1月,年齡相差27歲的喻軍志和妻子張要娥領取了結婚證。之后,喻軍志62歲的父親因無法容忍這個只比自己小1歲的兒媳婦,把兒子兒媳趕出了家門。
2006年5月21日,這對老妻少夫流浪到了長沙,他們希望,父親能夠盡快改變對他們婚姻的看法。對此,社會學家認為,婚姻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父母無權干涉。
結合:由照顧變成互相愛慕
喻軍志和張要娥原來住在同一個鎮的不同村里,兩家之間隔著一條河。
10年前,他們就已經認識了。那時候,喻軍志在長壽鎮的街上給人擦皮鞋和打點小工為生。后來,他認識了張要娥的丈夫方成全,方成全以打漁為生,兩人成了好朋友。見張要娥兩夫妻的經濟非常困難,本身并不富裕的喻軍志經常買菜去看他們。
2000年,方成全溺水身亡。失去了家里唯一的經濟支柱,張要娥又被開水燙傷了左腳,一只腳完全失去知覺,生活不能自理。而他們的女兒出嫁后,也不富裕,眼看著張要娥生活都成了問題。喻軍志因為與方成全的友誼,于是常常到張要娥家來照顧她。不過,剛開始,他只是把張要娥當成嫂子。
“她一年的經濟來源就是450元的五保戶補助,吃飯都不夠。”喻軍志說,經濟窘迫是他照顧張要娥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后來,他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兩個人漸漸地產生了感情。“我對她有了感情,希望跟她一起生活,她也愿意,于是我們就結婚了。”
反對:父親將其趕出家門
沒有親戚朋友的祝福,沒有鞭炮聲和喜酒。
今年1月9日,喻軍志用自行車載著張要娥,兩個人來到平江縣民政局領取了結婚證。民政局的工作人員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們,但他們沒有過多解釋。喻軍志做這一切,一直瞞著自己的父母。
春節后不久,張要娥的家里漏雨不能住了,喻軍志便帶著老妻回到長壽鎮八一小區的家中,這里有他們三兄弟建的一棟新房,結婚的事瞞不住父母了。父親喻正茂在家里大發雷霆:“你為什么不聽爸爸的話,要和一個大你27歲的女人結婚?”
父親堅決的態度讓喻軍志很無助,他跑去找村主任,村主任找到喻正茂做起了思想工作:“他們是夫妻,你們管不了的,就算了吧。”父親更不服氣了,氣惱地把他們趕出了家門。
流浪:騎自行車帶妻子流浪
被趕出家門后,他們倆來到長壽鎮上,喻軍志又操起了老本行,在街頭擦鞋賺取生活費,晚上就回家里照顧生病的張要娥。“婚姻是自由的,你們領取了結婚證,婚姻就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不能干涉。”民政局工作人員的這番話,成了兩人的勇氣來源。
今年5月16日,為了親自感謝江西南昌市一個好心人的幫助,也想帶妻子出去散散心,他們倆背上衣服、鞋子和唯一值錢的物品——自行車,開始了流浪。從平江到南昌,再到深圳,昨日早晨6時許,他們乘坐汽車到達長沙汽車南站。
喻軍志慢慢地騎著自行車,張要娥坐在后座上,兩個人一路騎行逛到了長沙市芙蓉中路。得知他們是一對夫妻,附近路過的市民都很驚訝。隨后,記者帶他們來到附近一家飯店吃中飯,見到一桌子的菜,喻軍志狼吞虎咽起來,一口氣吃了4碗米飯。他說,因為沒錢,從深圳到長沙,他們只吃了一碗面。喻軍志還不停把菜夾到張要娥的碗里。
擔憂:不知何時才能回家
記者隨后采訪了喻軍志的父親喻正茂,喻正茂明確表示反對這門婚事。“他們的年齡相差太大了,她比我還大(實際比他小1歲),這怎么行?”他說,自己無法接受兒媳比自己大的事實,他不會承認這門婚姻,也不會接受這個兒媳婦。而周圍的村民,干脆認為這兩個人的精神有問題。而喻軍志的母親認為生米已經做成熟飯,并沒有特別反對。
對于家人的反對,喻軍志非常不理解。“雖然我們年齡相差比較大,但我們是真心相愛并結婚,再說我們也并沒有影響其他人。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他們要這樣反對我們?”臨走時,喻軍志告訴記者,其實,他真的希望能得到父親的理解,早日回家
來源:chinafoto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