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親情是什么?是不離不棄的深情;是風雨同舟的支撐;是一種你舍不下我、我舍不下你的相依為命……
在龍海市顏厝鎮(zhèn)丹州村,樸實善良的55歲農(nóng)村老漢鄭溪州與全家十年如一日,精心服侍照料著患尿毒癥的養(yǎng)子,詮釋了真愛的力量……
家道中落 養(yǎng)子不離不棄
1979年,鄭溪州的妻子石淑英生下了一個小男孩,但沒過幾天就不幸夭折了,這讓夫妻倆悲痛不已。此時,經(jīng)親戚介紹,他們抱養(yǎng)了和自己兒子同一天出生的南靖縣偏僻小山村的男孩作為養(yǎng)子,取名鄭昆斌。
的確,鄭溪州全家人對待鄭昆斌比對自己的兩個女兒還要好,新衣服先給他穿,學習用品買最好的。而鄭昆斌也從來沒有讓夫妻倆失望過:聰明懂事,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鄭昆斌的學習成績一直在年段前五名。
1997年夏天,18歲的鄭昆斌考上了省城某大學。鄭溪州經(jīng)營的鐵礦倒閉,欠下一屁股債,家里窮得連炒菜的油都沒有。為了不耽誤兒子的學業(yè),鄭溪州不得不作出艱難的決定:讓自己的二女兒輟學外出打工。此時,鄭昆斌的親生父母得知兒子考上大學的消息后,也想把兒子要回去。
一天晚上,鄭溪州把兒子拉到身邊:“你的確是我們抱養(yǎng)的。你親生父母的家庭條件如今比我們好,你如果想和他們一起過,我和你媽、你兩個姐姐都會尊重你的決定?!?/P>
聽到這話的鄭昆斌雖然如晴天霹靂,但已經(jīng)和鄭家結(jié)下的深厚親情,他怎么也舍不得離開:“爸爸,你們就是我的親人,我就是您的親生兒子,再苦再難,我都不會離開這個家?!?/P>
后來,鄭溪州向親戚朋友東拼西借湊夠了鄭昆斌上大學的學費。
上大學前被病魔擊倒
女兒出嫁也要出錢救養(yǎng)子
然而,還沒有奔赴大學校園的鄭昆斌,就被無情的病魔擊倒了。
他發(fā)現(xiàn)自己稍干一點農(nóng)活就全身乏力,經(jīng)常腰酸背痛,全身還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浮腫……鄭溪州趕忙帶他到醫(yī)院進行檢查,結(jié)果是:尿毒癥晚期。
每個星期要進行兩次血液透析,每次需要300多元,再加上藥費,每個月的費用大概5000多元。這對于一貧如洗的鄭家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shù)字。
“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挽救兒子的生命……”很快,一家人就忙碌起來。大女兒鄭志華辭去了原單位工資較低的工作,出門打工;二女兒鄭惠容每天從龍海批發(fā)鹵菜騎自行車到市區(qū)送貨,風雨無阻,經(jīng)常累得倒頭就睡;妻子在老家推著自制的小推車,走村串戶賣水果;鄭溪州白天照顧生病的兒子,晚上到一家食品廠上夜班……
轉(zhuǎn)眼,兩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女兒、二女兒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許多人都紛紛上門提親。鄭溪州的要求只有一個:“結(jié)婚后,必須把女兒掙的錢拿給兒子看病,如果不同意,免談。”雖然很多男孩子面對這一“苛刻”的要求望而卻步,還是有兩位男青年深深為鄭家的真情故事所打動,先后和姐妹倆相愛。結(jié)婚后,兌現(xiàn)諾言,主動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一部分為小舅鄭昆斌治病。
挽救養(yǎng)子
全家人不動搖
2002年初,帶著兒子慕名到解放軍第175醫(yī)院進行治療的鄭溪州,含淚向泌尿血液腎臟中心主任謝慶祥講述了家庭的不幸。謝主任表示,醫(yī)院可以先進行腎移植手術,費用以后再說。
得知這一消息后,全家人都紛紛到醫(yī)院進行血型檢查和腎組織配型,結(jié)果由于沒有血緣關系,都不符合。同時,醫(yī)生檢查發(fā)現(xiàn),鄭昆斌的肺嚴重感染,已經(jīng)無法進行腎移植手術。
許多好心的親戚和鄰居都勸鄭溪州:“算了,你們已經(jīng)是仁至義盡了,光醫(yī)藥費就已經(jīng)花去了30多萬……”但無論勸告如何入情入理,鄭溪州和家人始終沒有動搖挽救兒子生命的決心。
如今,鄭昆斌瘦得只有30公斤,只能勉強從二樓扶著樓梯走到一樓,連從樓下爬到樓上的力氣都沒有,晚上只能坐在沙發(fā)上睡覺,睡不著時,鄭溪州就整夜陪著兒子說話聊天,白天再去上班。
沒錢就賺錢再治病
他多活一天我也滿足了
昨日,筆者來到鄭溪州位于龍海顏厝鎮(zhèn)丹州的家門前,厚重的鐵大門銹跡斑斑?!凹依锝?jīng)常沒有人,所以大門白天都鎖著。自從弟弟得病后,我們家已經(jīng)10年過春節(jié)的時候沒有貼春聯(lián)了……”
“為小斌看病總共花去多少錢了?”筆者問道。“已經(jīng)60多萬了,差不多向親戚朋友借了30多萬……”鄭溪州低著頭回答。“沒有想過放棄嗎?因為畢竟小斌的病救治有難度。”
“不,就是一條小貓小狗,養(yǎng)了十幾年,也是有感情的啊!何況是個人呢!小斌和我們在一起生活20多年,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全家人的確都把他當作了親人?!闭f完這話,鄭溪州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雙手抱頭痛哭起來。
鄭溪州擦了擦眼淚,說:“有錢就治病,沒錢就賺錢,賺錢再治病,哪怕多讓兒子活一天,我也心滿意足……”
走出鄭溪州的家門,筆者也深深為他們祝福著,祝好人一生平安!
編后
“拿我們家任何一個人的命,去換回弟弟的健康,我們?nèi)胰硕纪狻保瑯銓崯o華的寥寥數(shù)語后面是什么?是親情的力量撼人心魄!看完這篇本報通訊員來稿,編輯的眼睛不禁有些濕潤,深深被鄭溪州全家人的舉動所感動。
十年如一日,本不富裕的家庭花費60多萬元,精心照顧身患重病的養(yǎng)子。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除了親情還是親情。如今,鄭溪州的全家已陷入困境,本報新聞熱線0595-22564110,等待好心人伸出溫暖的雙手,幫助這個在困難中搖擺的家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