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垃圾一半是剩飯
航空公司:近年來在推廣中餐上下工夫 旅客:航空配餐供應應更靈活
“飛機上的垃圾中,有一半都是旅客吃剩的餐食”。
昨天,首都機場公共區管理部環境主管于京滄在專門處理航空垃圾的處理站說,“這個處理站每天要處理航空垃圾近30噸。”
首都機場年產航空垃圾1.1萬噸
航空垃圾是指旅客留在客機上的垃圾,這是機場運行中的一個環境污染源。首都機場目前主要是采用焚燒的方法處理航空垃圾。首都機場的航空垃圾焚燒站自1999年8月投入使用以來,每年處理航空垃圾超過1.1萬噸,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上千萬元。
航空垃圾中旅客剩飯占到五成
航空垃圾中都有些什么東西?昨天上午,記者在首都機場航空垃圾處理站看到,當天上午運來的垃圾已堆積成小山,發出一股股餿臭的味道。仔細一看,垃圾堆里花花綠綠地散布著西瓜皮、爛水果、易拉罐、沒吃完的盒飯、紙杯、塑料刀叉、飲料瓶等餐食和餐具。除了食品,垃圾堆里還充斥著大量電池、廢報紙、塑料袋、包裝紙袋等物和一些破爛衣物、拖鞋等日常用品。
于京滄說:“航空垃圾中一半是旅客吃剩下的餐食。這些餐食中,既有航空公司為旅客配備的,也有旅客自帶的。那些吃剩的航空配餐中,還有一些是航班上剩余的沒有開封的食品。從衛生角度考慮,只要航班到港,不論是否開封,食品都要被當作航空垃圾處理掉。”
航班量增多垃圾處理站面臨擴建
“如果把首都機場一年要處理的航空垃圾堆放在籃球場上,可以堆滿6個籃球場,每個籃球場上的垃圾大約要1米高。”于京滄說。
從去年開始,首都機場焚燒處理站的垃圾處理量就已經接近飽和。首都機場已著手進行處理站的擴建工程。于京滄說:“我們將在原址上進行擴建,正在考慮引進一個50噸的焚燒爐,以便應對3號航站樓啟用后的航空垃圾。”
旅客:飛機餐應更人性化
馮小姐在一家時裝公司上班,常年在全國各地飛。“讓我痛苦的就是在飛機上吃飯,全都是快餐食品,看上去顏色鮮艷,很引人食欲。但是入口覺得沒有滋味,而且可供旅客選擇的種類太少了。我不知道頭等艙是否食品豐盛,反正我每次乘坐經濟艙,就是一兩樣可選的。比如米飯或面條。因此我經常吃兩口就扔掉了。”
“我覺得上(海)航的飯好吃,海(南)航的飲料好喝。”一年中,崔先生有半年都要在外地出差,每月要乘三四次飛機。
單小姐是一位導游,“一般來說,國際航班的飯要好吃一些。”她說, 國際航班里,國航和港龍兩家的飯比較好,國航上有哈根達斯供應,到過年時還能吃上餃子,飯菜花樣都有變化。”
經常乘坐飛機的高小姐認為,“航空配餐供應應該靈活一點,人性化一點。飛機上如何供餐,能否在登機前告知乘客?”
航空公司:在推廣中餐上下工夫
國內幾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客艙服務部主管向記者介紹,通過長期的調研分析,他們發現中外旅客都能接受中餐餐食。特別是外國旅客,他們對中餐比較喜歡。因此航空公司近年來在不斷推廣中餐上下工夫。
航空配餐現在還很講究地域特色。比如國航在北京往返西安航線上推出了具有西安風味的肉夾饃,旅客非常喜愛;南航在廣州出發的主要干線上配備具有當地特色的“老火靚湯”等就受到旅客的贊賞。
對于航空垃圾中一半是餐食的現實,航空公司客艙部的主管們都覺得很無奈。“我們已經很努力地推出花樣了,事實也得到了廣大旅客的認可。但是在航班上,旅客的口味不同,飯量不同,他們倒掉食物,我們無權干涉。我們能做到的是,保證食品的營養和健康。”
空姐:旅客口味眾口難調
郭小姐在國內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做空姐已經5年了。“我覺得這幾年來,航空配餐的質量是在逐年提高。選擇的種類也豐富多了。前幾年,提供給旅客的正餐都是單一的,而這幾年就向多元化發展了。比如國內航線經濟艙的主菜,我們會提供牛腩飯或咖喱飯,旅客可在選擇食用。如果是頭等艙,我們還開辟了訂餐服務,旅客在購買機票的時候,就可以告訴我們他喜歡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我們也有一套菜單,可供旅客選擇。然后由我們的飲食公司做好送上飛機。”
對于旅客對飛機餐的不滿,郭小姐說:“真是眾口難調。總會有旅客對食品提出意見,說不合他們口味。如辣的牛腩飯,一些口味清淡的人就原封不動地倒掉。”
來源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