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斑駁的紅磚墻上,各種風格迥異的涂鴉與藝術活動招貼相映成趣;破舊的廠房里,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在傾瀉的光線下生機勃勃。這就是原先的北京798工廠、如今的各種藝術流派和作品的匯聚之地,它已成為北京市6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 位于首都機場高速公路東南側大山子的北京798工廠,原是上世紀50年代初蘇聯對中國的援助項目之一,占地約2萬平方米。其建筑設計秉承了包豪斯風格,無論從面積還是建筑風格來說,當時在亞洲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798逐漸荒寂。 就在798即將被人遺忘的時候,其閑置的廠房、低廉的租金,引起了一些藝術家的注意。他們驚喜地發現,這里空曠廠房內10多米高的挑空、1/4球狀的屋頂,再加上充足的光線與安靜的環境,是進行藝術創作的絕佳地方。 自2002年起,不同風格的藝術家紛至沓來,798的知名度也因此不斷提高。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它從一個破舊的工廠搖身一變,成為當今北京的一個時尚藝術區,不僅本土藝術家視若寶地,大批的國外藝術工作者也慕名而來,紛紛在這里開設畫廊。798迅速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等的聚集區。目前798已經擁有60余家此類場所。 2003年以來,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對北京798進行了報道。一時間,以LOFT(倉庫)式生活方式為主要標志的798在國內外聲名鵲起。 不同風格種類藝術匯聚之地 4月29日,為期3周的2006北京大山子國際藝術節在798藝術區開幕。視覺藝術、建筑設計、影像、電影及錄像、多媒體、行為藝術、音樂、表演與戲劇等系列藝術活動一時間熱鬧非凡,有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和10余萬觀眾參與,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藝術作品在這里得到一一展現。 華裔畫家趙建海的環形畫廊以玻璃作為主要建筑材質,讓人備感新奇。他這次展出的作品整齊有序地掛在玻璃上,這是一個關于毛主席語錄的系列。作品均以紅色為底,上半部分完全相同,都是毛澤東頭像以及“readChairmanMao's book(讀毛主席的書)”字樣,下半部分則是不同的商業標志及其口號。 趙建海上世紀60年代出生于中國,現任美國舊金山藝術委員會專員,曾于2001年在長城展示長達萬米作品“奧運龍”而備受世界關注。他說,“我經歷過‘文革’,那段記憶對我影響極大。當我到美國的時候,接觸到的都是商業符號和消費文化,這時我腦子里卻總是不斷出現毛主席語錄里的句子。”于是,他將東西方文化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如以惠普品牌為主題的作品“ReadChairmanMao's book,invent(讀毛主席的書,創造吧!)”,風味別具一格。 前來畫廊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有兩位來自瑞士的客人對趙建海的作品贊不絕口,當即買下了其中一幅。 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一家名為“藍畫廊”的女主人Amy原本打算去德國柏林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卻意外地發現了798這么一塊寶地,在反復權衡之后,她決定留下來。 “我的很多德國朋友都跟我說,北京有798,你還到德國來做什么?”Amy很慶幸當初聽從了朋友的勸告,并且對798的蓬勃發展的勢頭毫不懷疑。 事實證明,Amy的選擇是正確的。北京市政府今年已決定,將投資1.5億元人民幣,將798藝術區打造成北京市6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同時,由于798的成功效應,相鄰的797、799廠區也在開發當中。 Amy對798和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她在自己畫廊門口立了一塊“公車站牌”,只要仔細一看站名,人們便會會心一笑:原來這趟798路“公共汽車”從美國紐約蘇荷區出發,途經英國倫敦東區、德國柏林西莫大街等著名藝術區,最終到達了中國北京——大山子798。 |